学科分类
/ 16
310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原生介词源于实词性词语,次生介词源于介词或介词与其他词的组合。次生介词,构成类型主要有"介·介、动/名·介"等;生成机制主要是同层结构词汇化和跨层结构词汇化;生成动因主要是使语义精细化、加强语义和协调韵律;语法化意义是可以重新描述语法化斜坡,证明介词语法化发展不一定是语义进一步虚化,揭示介词发展历史层次性。

  • 标签: 汉语介词 原生介词 次生介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突发性灾难总是不期而至,尤其是在政局动荡的地区。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次航班在靠近俄罗斯的乌克兰边境地区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在飞机失事地区,乌克兰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力量的武装冲突,本已令乌克兰和国际社会头疼,而由此引发的飞机失事的次生灾难更让世界震惊。

  • 标签: 灾难 飞机失事 乌克兰 政局动荡 边境地区 航空公司
  • 简介:针对松辽盆地南部GD区泉四段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成因类型及控制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泉四段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泉四段储层砂岩主要发育压实剩余孔隙、胶结剩余孔隙、粒间溶蚀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其中粒间溶蚀孔主要由粒问杂基及胶结物、长石及岩屑边缘溶蚀形成,粒内溶蚀孔主要由长石粒内溶蚀或岩屑内部易溶组分溶蚀形成.局部层段发育的少量构造裂缝对储层储集物性的改造具有一定作用。现今储层发育的孔隙类型受沉积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低能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决定了该区具有细粒、多泥质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较差的原生孔隙发育特点;压实作用决定了压实剩余孔隙的大小和发育程度:胶结作用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因素,而碳酸盐胶结作用为后期溶蚀孔隙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该区储层的孔隙性。系统分析大量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首次明确GD区泉四段砂岩为混合成因孔隙类型储层.孔隙以剩余粒间孔为主,后期形成的溶蚀孔对储层物性的改善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广泛发育的杂基内微孔对储层物性贡献不大。

  • 标签: 孔隙成因类型 控制因素 泉四段 GD区 松辽盆地南部
  • 简介:宝宝诞生了,爸爸妈妈们常常因为喂奶、换尿布、哄宝宝入睡等日常琐事忙的焦头烂额。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熟能生巧。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宝宝总有生病的时候。

  • 标签: 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 幼儿园 亲子游戏 故事
  • 简介:天然红松次生林在黑龙江省森工老林区中分布量不大,但作为极具典型的林分以及其原分布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经营具有现实意义,是恢复红松林的一条捷径.通过分析红松次生林高效经营的技术方法、理论依据以及推广应用该项技术所产生的效果,说明应用该项技术三年来的测算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 标签: 红松 天然林 高效经营 效果
  • 简介:针对震后次生灾害的演化问题,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提取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事件的属性,从属性层次按照“事件类型、关键属性、从属属性、环境属性和危害评估属性”对其进行结构化描述,分析震后次生灾害事件的属性特征,绘出了震后次生灾害演化Petri网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渐变型次生灾害事件——震后瘟疫为例,根据随机Petri网与马尔科夫链的同构关系,构建了震后瘟疫事件演化系统随机Petri网模型。最后,通过马尔科夫链及相关数学方法对震后瘟疫事件演化系统进行了评估,分析其中的均衡状态及其变动规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应对地震次生灾害事件提供科学的应急决策支持。

  • 标签: 突发事件 震后次生灾害 事件演化 随机PETRI网 马尔科夫链
  • 简介:以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深层火山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徐深气田50多口井深层火山岩岩心观察得出,该区岩石类型从基性、中性到酸性岩均有分布,以酸性岩为主.火山熔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和流纹岩等;火山碎屑岩包括凝灰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和集块岩.通过岩石薄片显微镜下鉴定发现,各种火山岩均见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如绿泥石化、碳酸岩化、高岭土化及硅化等.交代作用形成的次生矿物如石英、长石、绿泥石、浊沸石、碳酸盐矿物及黏土矿物,多充填在气孔和裂缝中.对以上几种次生矿物特征作了详细描述,并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对石英、绿泥石和浊沸石的形成进行了热力学模拟.根据石英、绿泥石和浊沸石3种矿物形成的反应方程式,并结合地层水资料中K+,Ca+,Na+,H+,(Fe,Mg)2+和(Fe,Al)3+等离子的浓度,分别计算出它们各自形成的平衡常数K,再根据热力学公式△G0(T)=-R·T·lnK计算出它们各自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量△G(P.T).通过比较△G(P,T)的大小判断出3种矿物沉淀的先后顺序为绿泥石→石英→浊沸石,与镜下观察到的成岩顺序一致,为研究火山岩储层次生矿物的成岩演化提供了热力学依据.

  • 标签: 火山岩储层 次生矿物 热力学 松辽盆地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Volview3.4软件并依据VR法对CT扫描土样进行三维重构,并实现了土体大孔隙的三维可视化。结果表明运用三维可视化软件Volview3.4对二维CT序列图像进行三维重构,其效果较理想;从图像显示方面来看,CT扫描的层间距对三维重构后的图像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理论上扫描层间距越小其三维重建后显示的效果越好。

  • 标签:
  • 简介:选取福建省三明市米槠次生林内的4种植物,即米槠(CAC),木荷(SCS),山杜英(ELS),芒萁(DID)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进行了室内淋溶处理,并分析了淋溶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及pH值,芳香性指标(AI)和荧光效率指数(Fef)等,以揭示其淋溶液中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DOM含量总体随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其中首次淋溶后淋溶液中的DOC和DON含量最大,分别占总淋溶量的平均值为67.90%和44.51%;淋溶液中前3次DOC和DON淋溶量总和分别占10次淋溶总量的87.40%~94.77%和68.46%~72.49%;且前3次淋溶次数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后差异性不显著。DOM的pH值和光谱指标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总体上乔木树种DOM的数量和质量比林下植被要高,这是由于乔木树种的DOM含有更多的养分和芳香类和腐殖化的高分子量化合物,而林下植被的DOM含有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和易分解组分。

  • 标签: 叶片 乔木树种 林下植被 淋溶次数 可溶性有机质 光谱特征
  • 简介: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林分经营措施基本一致但不同年龄的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指出:马尾松天然次生林总平均生物量为195.25thm^-2,其中乔木层占绝大部分,其生物量为164.47thm^-2,占总生物量的83.39%。树干其占了大部分的马尾松生物量,所占乔木层生物量的比例随着样地林分年龄的增大而升高,最高到73.27%。马尾松单木生物量根据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其中树干生物量占最大比例,达到68.74%。试验地3树干净生产量最高为4.25thm^-2a^-1,占总净生产量比例71.55%;试验地4树干净生产量占总净生产量比例最高达到72.22%,为3.73thm^-2a^-1,试验地3、4的林分分别为成熟林和过熟林,适宜进行采伐利用。

  • 标签: 马尾松 天然次生林 生物量 净生物量
  • 简介:遂宁一蓬溪地区须二段是重要的天然气储层,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但由于该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一特低渗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直接影响了油气的勘探开发。通过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温度、镜质体反射率、有机质热降解温度等资料,对该区须二段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强度及孔隙演化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砂岩储层经历了中等一强压实、强胶结、弱交代、强溶蚀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B亚期,且在A亚期末储层已基本致密化: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通过对砂岩储层致密化进程的深入阐述.可为该地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预测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 标签: 孔隙演化 成岩作用 定量评价 须二段 遂宁—蓬溪地区
  • 简介:在多个区块的测井评价工作发现,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储集层的品质和油气层的电阻率,是测井准确评价流体性质的关键。岩石物理资料表明不同区块内影响储层孔隙结构的因素不同,但效果是一致的,即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控制着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透能力。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影响了储层中导电流体的分布和含量,从而控制了储层的电阻率。储层出现低阻油气层的内因均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骨架导电及工程原因除外)。测井储层评价在分析控制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地质因素及储层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采用不同的模型、参数和标准,可以有效的认识储层品质和识别不同类型储层的流体性质。

  • 标签: 孔隙结构 储层品质 电性 低阻油气层 测井评价
  • 简介:以杨桦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30-40%强度间伐和20%的中度间伐,以未间伐的林分为对照,研究比较了间伐后1年、2年和5年内的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结论如下:对于木本植物,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木本植物的盖度(P<0.05),其大小顺序为强度间伐>中度间伐>对照,在间伐后2年、5年差异均显著(P<0.05).对于林下草本植物,间伐显著提高了林下草本植物的种数,尤其在间伐后2年,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林下的木本植物种数、盖度、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随着间伐时间的延续,中度间伐和强度间伐对草本植物的影响逐渐减弱,其中度间伐林下的植物种数、Simpson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对照之间未能发现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间伐强度 杨桦次生林 植物多样性
  • 简介: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生物生长格架及后期的成岩改造导致其孔隙网络比较复杂。对其多孔介质特征和演化进行合理评价是描述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的关键。但是,描述基本岩石特征的常规方法不足以清晰反映孔隙网络的非均质性和组构变化。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可以更好地评价这些基本特征,提高对不同微生物结构的体积及其孔隙网络连通性的理解水平。对巴西某全新统微生物岩的三维评价结果为理解其微生物岩层序原始孔隙网络与结构变化(在古沉积中可能因成岩作用而增强或减弱)的相关性提供了资料。将常规方法如岩相学、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和实验室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量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像、三维再现技术(three—dimensionalrendering)相结合,获得了该微生物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高分辨率演化史。孔隙网络的不同与受环境变化影响的微生物组构演化有关。沉积结构控制着基本岩石特性,如构造尺寸(structuresize)、构造充填(structurepacking)和格架组构(frameworkfabric)等岩石物性。这些基本特征影响着孔隙体积和孔喉数量。大规模构造、开放式充填(openpacking)和无序格架组构形成了更好的孔隙网络,而小规模构造、致密充填和有序组构形成的孔隙网络连通性较差。上侏罗统Smackover组凝块叠层石的孔隙形状对比分析表明,其沉积结构的原始孔隙度较高,如果微生物岩组构和岩石物性受控于沉积环境,那么借助于精细沉积模型可能对其进行地下预测。

  • 标签: 网络连通性 微生物岩 三维评价 孔隙度 全新统 计算机断层摄影
  • 简介:“开放”、“创新”、“多元”、“包容”,美国的成功离不开这四点,这也是笔者在境外学习中最大的感触。2013年9月11日至10月1日,笔者带领14名企业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培训班第二期学员,在美国旧金山、

  • 标签: 创新创业 学习实践 创业培训 境外 感悟 高层次人才
  • 简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的学术风气是学术思想界特有的现象,这种风气在稷下学宫表现的犹为明显。而这种学术风气的形成,与稷下学派学者身上所具有的学术精神密不可分。稷下学术精神可以概括为兼容并包,独立自主,自由开放。稷下学术精神的形成,与当时的时代风气、统治者对待士人的态度、稷下学派领袖自身的素质、稷下学宫中学派力量的对比以及学术传统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稷下学派 学术精神 成因
  • 简介: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的分析它的成因和利弊,从而正确地认识这一现象,处理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 标签: 新闻娱乐化 现象 成因
  • 简介:自2001年起,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对外披露审计收费金额。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现象:某些上市公司连续多年(三年及以上)支付的审计费用都没有发生变化,固定在某一金额水平;有几家上市公司甚至从2001开始,审计费用就一直没有发生变化。本文称其为审计收费的“固化”(以下简称“固化”)。据此,本文对“固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首先推导出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模型,然后分析各因素对形成“固化”的潜在影响,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规模(资产)变动越大,或者审计师市场份额变动越大,“固化”持续时间越短;相反,审计师任期越长,“固化”持续时间越长。正是这两类因素方向相反的作用,导致了“固化”现象的出现。

  • 标签: 审计费用 固化 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