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植物诱导机制的进展.方法参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分析论证.结果从组织病理学、生理生化乃至分子结构与功能的一系列变化阐述植物诱导产生抗病的机制,同时指出植物抗病在农林业生产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结论虽然植物诱导植物保护的新途径和新技术,但植物诱导产生抗病的机制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 标签: 诱导抗病性 组织病理学 生理生化 信号转导 防卫反应
  • 简介:摘要植物诱导抗病有多种作用机制,使得其诱抗剂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不同的植物可以选择适合的诱抗剂来表现出抗病。本文主要对植物诱导的作用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诱抗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硝酸 酸性蚀刻液 蚀刻工艺 影响因素
  • 简介:植物诱导研究有近百年的历史,因其对环境无毒无害、稳定、抗病持续时间长等特点,至今仍被广泛研究与应用。通过对植物诱导性、诱导因子和一般特点进行归纳,并从组织病理学、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植物诱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诱导抗性 诱导因子 组织病理学 分子机制
  • 简介:为了寻求一种在烟叶生产上区别于传统防控TMV的药剂,试验以红花大金元和YK01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探索植物有机诱导剂"多肽保"对TMV的防效.结果表明,"多肽保"兼具培育壮苗、改善烟株营养和诱导烟株产生抗病能力的功能,在育苗期对TMV的防效可达到91.8%以上.材料不同防效也不一样,在大田期栽后35d内,易感材料YK01对TMV的防效为21.8%以上,而对红花大金元的防效则可达到80.1%以上."多肽保"使用成本较低、无毒无害、操作简便,在烟叶生产上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诱导抗病 多肽保 TMV 防控效果
  • 简介:该品种中早熟,自封顶,无果肩,果粉红色,高圆形,抗裂果,品质佳,长势强,单果重250~350克,最大单果重500克,抗病好,耐早、晚疫病,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大棚及露地栽培。一般亩(1亩=1/15公顷)定植3000株左右,采取单秆整枝,注意疏花疏果,每穗留果2~4个,重施农家肥及氮磷钾复合肥,青果初期应注意肥水管理,多作追肥,注意病虫害防治,结合防治工作喷施叶面肥,加强田间管理。

  • 标签: 抗病性 番茄 品种 农艺性状
  • 简介:除作为一种食物,菠菜现在已经用于对柑桔黄龙病的抗性研究。美国得克萨斯州维斯拉克研究与扩展中心生态农业研究植物病理学家Dr.ErikMirkov已经成功研究出温室条件下具有抗性的转基因树,很快将移植到佛罗里达进行田间试验。此项工程开始时得到美国农业部3年的拨款,当时农业部是想找到抗柑桔溃疡病的方法。

  • 标签: 美国农业部 柑桔黄龙病 菠菜 抗病性 蛋白 得克萨斯州
  • 简介:摘要:小麦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人类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威胁,如白粉病、条锈病和赤霉病等。这些病害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歉收,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小麦育种中,提高抗病是一个重要的目标。然而,与抗病相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提高抗病。一些研究表明,抗病与产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抗病强的品种往往产量较低。因此,深入研究小麦品种抗病与产量相关,探索如何在平衡抗病和产量之间取得最优平衡,对于培育高抗病与高产量的小麦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麦品种 抗病性 产量
  • 简介:选用对当地气候土壤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早熟良种和砧木,尤其对南方灾害天气的适应较强;能避开花期倒春寒和果期台风;没有或少有果锈、裂果、采前落果、日灼和不易早期落叶,二次开花的良种。并对当地主要病害抗性较强。还分析南方梨的主栽品种、授粉品种或搭配品种、以及出口品种的状况。南方各省区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各自优势,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良种作为发展品种,市场前景广阔。

  • 标签: 南方地区 早熟梨 良种繁育 适应性 抗病性
  • 简介:对6个优良鲜食葡萄品种进行简易避雨栽培试验,研究其结果性能、果实品质及抗病等。结果表明,避雨栽培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发病率,其中‘摩尔多瓦’和‘魏可’的表现最为明显。

  • 标签: 葡萄 避雨栽培 品质
  • 简介:大白菜是浙江省温州市涂园菜区的主栽品种,近年来,随着复种指数和播种面积迅速增加,各种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其中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干烧心病、黑腐病等,急需引选一些较抗病的新品种,以满足生产上的需求.为此,笔者于近年从各地引进24种夏秋大白菜品种,进行田间抗病观察.

  • 标签: 大白菜 品种资源 田间抗病性 复种指数 播种面积
  • 简介:苹果炭疽叶枯病是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现已上升为世界苹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了解不同来源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致病力差异及明确苹果种质资源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抗性,对品种选育、品种合理布局以及控制病害的流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对不同来源的79株病原菌进行了室内致病力测定,获知该菌致病力差异明显,其中强致病力菌株所占比例大。同时,本研究也对327份苹果种质资源进行了室内抗病鉴定,其中高抗资源160份,中抗资源6份,中感资源22份,高感资源139份。表明我国现保存的苹果种质资源中存在丰富抗病种质。进一步按苹果分类系统分析发现,抗病资源在当前栽培的主要品种群中均有分布,特别是红玉品种群、富士品种群抗病资源最为丰富。

  • 标签: 苹果炭疽叶枯病 胶胞炭疽菌 致病力 抗病资源
  • 简介:摘要:现如今为了探明营养诱抗剂对烟草常见病的防治效果,我们选用“云烟87”作为供试品种,对其在田中的应用进行了多个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叶夫锌、海夫图达能增强烟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对烟草花叶病、野火病、赤星病等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对烟叶的株高有促进作用。对比不同施用方法,叶面施药的控制效果更好,并且烟叶农艺性状无明显变化。对烟叶中不同生育阶段施药的控制,在团颗期施用,不仅控制了烟叶的病害,还能增加烟叶的叶宽。可见此研究为利用营养诱抗剂控制烟草的病虫,并改善烟叶的产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营养诱抗剂 烟草抗病性 农艺性状
  • 简介:试验利用多肽保处理苗期和大田期烟草,探究其对烟草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育苗时,12盘基质中均匀拌入188g(即1875g/hm2)多肽保,对出苗率的影响最小,同时能提高烟苗成苗率及烟苗素质,有效提高烟草苗期对黑胫病、根黑腐病及病毒病的抗性;大田移栽时和移栽15d后分别以750g/hm2和2250g/hm2的量塘施多肽保,能够有效控制大田黑胫病和根黑腐病的发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质量.

  • 标签: 多肽保 烟苗素质 烟草抗病性 产值产量 病害防治成本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确定保山市昌宁县烤烟红花大金元最佳施肥方案,故在昌宁县珠街乡设置不同施肥处理,从烟株抗病、产质量方面考察不同施肥处理对红花大金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烤烟有机氮肥比重的增加,烤烟对黑胫病与花叶病的抗性逐渐升高,70%配比有机氮肥抗病能力最强,全无机氮肥处理抗病最差。从经济性状来看,70%有机肥施肥配比处理在四个处理中经济性状最好,其产量相较于常规施肥提高了15.97%。所以推荐保山市昌宁县烤烟红花大金元最佳有机肥比例为70%。

  • 标签: 有机肥 施用量 产质量 抗病性 红花大金元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黄粉虫在特定养殖条件下诱导菌肽生产的过程。通过优化养殖环境及诱导条件,提高了黄粉虫幼虫体内抗菌肽的含量和活性,为抗菌肽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 标签: 黄粉虫 抗菌肽 养殖条件 诱导生产
  • 简介:摘要:针对烟草黑胫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频发等问题,2020年采用本地筛选出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等土著微生物菌剂进行制备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方法,在隆阳区瓦渡乡打坪村平场子村片区开展示范推广500亩,按100kg/亩用作基肥在起垄时进行施用。示范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型微生物菌肥能促进烟苗根系生长,促进烟株整体长势,对烤烟黑胫病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显著降低根茎性病害对烟株的为害,增加烤后烟叶的产质量,促进烟农增收。综合分析,该复合微生物菌肥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复合型微生物菌肥 黑胫病 绿色防控 烤烟品质
  • 简介:植物在其与病原物相互关系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各种代谢途径在体内可以形成各种抵抗病原物有关的物质.这包括植物凝集素、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胼胝质、类黄酮和萜类植保素、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chitinease)和1,3-β-葡聚糖酶、病程相关蛋白和水杨酸等等.寄主植物细胞壁在感染病原菌后的木质化作用-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是寄主植物抗性反应的一种特性,为阻止病原菌的进一步侵染提供保护圈.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A4H)和4-香豆酸-CoA联结酶(4CL)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这三个酶的活性在植物体内的变化与植物抗病存在一定的联系.水杨酸的Mr小,适宜于植物韧皮部中的长距离传输,被认为是植物诱导性的信号分子.

  • 标签: 植物抗病性 物质代谢 植物凝集素 苯丙烷类代谢 病程相关蛋白 水杨酸
  • 简介:目的采用含有固定的肝细胞癌(HCC)细胞或组织碎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2(IL-2)的生物可降解缓释微球和结核菌素的肿瘤免疫激活剂进行皮内接种,观察对小鼠肝肿瘤的预防免疫作用和预防人HCC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动物实验:C57BL/6J小鼠尾部皮内注射Hepa1-6肿瘤免疫激活剂两次,第2次免疫注射后7d,左后肢皮下注射1×107活Hepa1-6细胞,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临床研究:50例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免疫激活剂接种组和对照组.结果Hepa1-6细胞注射同源小鼠后,对照组(A组)18只小鼠全部发展成肝肿瘤;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1-6细胞的免疫激活剂(B组)的18只小鼠中有4只无肿瘤生长;接种含有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C组)的18只小鼠中有3只无肿瘤生长:而接种含有固定Hepal-6细胞和IL-2/GM-CSF微球和结核菌素(Tuberculin)的肿瘤免疫激活剂(D组)的18只小鼠中12只无肿瘤的生长,67%的小鼠获得保护.在HCC肿瘤免疫激活剂的临床试验中未见副作用.24例患者中17例出现了抗HCC迟发型超敏反应.剂量-1、-2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25%(25%)、37.5%(37.5%)和50%(37.5%);剂量-4免疫激活剂组术后1、2年复发率分别为O%、12.5%.而对照组HCC切除术后1、2、3年复发率分别为30.8%、53.8%和61.5%.接种剂量-2、-4HCC免疫激活剂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这种细胞因子缓释微球的肝癌免疫激活剂具有较强的抗小鼠肝肿瘤的效果;可预防肝癌切除术后复发.

  • 标签: 癌症疫苗 肝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惠珊研究组通过分析与本明烟RDR1高度同源的普通烟草(Nicotianatabacum)的RDR1(Nt—RDR1),发现RDR1蛋白具有双功能作用,一方面,参与SA抗性途径,另一方面。抑制RDR6介导的抗病毒RNAi途径。研究论文已在线发表于2010年4月16日的《植物细胞》(ThePlantCell)上。

  • 标签: 植物细胞 植物抗病 国家重点实验室 植物基因组学 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