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注,自有宋以来曲折发展。宋之“千家注”多为考证、考释,少有发明;元明注多承刘辰翁批点之法,而往往流于粗疏;有清一代,注则趋向于辨本清源,广深精细,其中清初文坛盟主钱谦益首开清代注之先河,在诗史互证下渐成“以注为著”之学术创见体系。如此而言,其先导性、独特性、创见性非别家注所及,故多有学者以此为突破来进行清代诗学之研究。

  • 标签: 钱注杜诗 杜诗学 互证 文坛盟主 创见性 元明
  • 简介:近年来,随着学术界高质量《杜甫全集》校注整理与对外译介的推陈出新、历代诗评论资料文献调研、辑目汇纂以及海外诗学研究的方兴未艾,文艺界关于杜甫的大型民族音乐剧、创新舞剧和新创话剧等层出不穷,杜甫或诗研究成为海内外古典文学研究中备受瞩目的关注焦点之一。

  • 标签: 杜诗学 中国文学史 历代学者 杜集 各执己见 钱注杜诗
  • 简介:孙微教授辑校的《清代集序跋汇录》一书2017年6月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将有清一代诗学文献的序跋汇为一集,共收录470余篇序跋,是清代集序跋文献首次最大规模的结集,为学界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兹不揣谫陋,试对《清代集序跋汇录》一书所取得的成绩和特色评述如次。

  • 标签: 诗学文献 序跋 清代 诗学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最大规模
  • 简介:律诗兴起于齐梁,成型于唐代,盛唐律诗多高华流丽、绝尘脱俗之作。杜甫开始改造盛唐律诗,杜牧继承并发展了杜甫。杜牧律诗突破盛唐律诗的工稳典丽,故意打破常规,在律诗中以己意为主,大量运用虚词、单句、拗句,并融入大量议论,使得其律诗创作更加灵动自然,议论横生,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均有极大的拓展,对宋诗有着深远影响。

  • 标签: 杜牧 律诗 变体 影响 宋诗
  • 简介: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学,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影响甚巨。自它形成之日始,特别是自吕本中撰《江西宗派图》提出“江西宗派”之后,便引起了诗评界的高度关注,学者们就其诗学理论与诗歌创作纷纷发表评论,或褒或贬,见仁见智。这些评论尽管只是局部性的,但无疑已经开启了北宋以降对江西诗学的全面反思,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唐宋诗之争”,为后世的诗学理论建树与诗歌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北宋 江西诗学 黄庭坚 反思
  • 简介:明清之际是儒家诗学体系由解构到重构的重要时期,在描述晚明公安、竟陵等对传统儒家诗学的解构以及清初顾、黄、王等遗民诗人和钱、吴等贰臣诗人对儒家诗学体系的重构的历史轨迹的基础上,回顾了学术界对明末清初诗学研究的状况,充分肯定了已有成绩,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 标签: 明清之际 儒家诗学 研究述评
  • 简介:甚至有时在半梦半醒之间,恍惚而真切地觉得自己前世可能就是一个江南人——一个在流水旁将白鹅养肥的人,一个在明月中证悟前世的人。而这也只能是一场自日梦而已。想想当下在“江南”写作的人也只能在文字中空怀“故人”“故地”之心了。鲁迅说:“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

  • 标签: 诗学 梦想 南人 明月 鲁迅
  • 简介:主要根据《瀛奎律髓》,分析了方回的诗学思想和创作心态,认为其在诗选中极力推尊诗人杜甫,以"格高"作为评诗的首要标准,倡导诗歌的"熟淡"之美,意在证明自己爱国情怀与人格修养,表现了其自我反思和道德辩解的强烈愿望。

  • 标签: 方回 《瀛奎律髓》 道德 诗学
  • 简介:身为哲人与学者的王夫之与西方哲人黑格尔并称为东西方哲学的双子星座,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为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其现今留存的诗歌选本有《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这三部。《唐诗评选》原名应为《四唐诗选评》,是王夫之唯一的唐诗选本,该选本在清代唐诗选本中卓尔不群,有选诗有评点,透显出王夫之的一些具体的诗学理念。对《唐诗评选》中的诗学理念进行探究有助于理解把握王夫之的整个诗学观,这对整个中国古代诗学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王夫之 《唐诗评选》 诗学理念
  • 简介:2013年《我的戈多》、《等待》,以不同的材料拼接,材料本身的形态是我制造形体的依据,而它们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我想说,它们在这个雕塑上产生的形体与形体间的一种状态,也许你能感受到一种荒诞、悲壮,或是希望、2014年《线性空间中的人》、《从地狱到天堂》、《模具肖像》,创作从翻制中得到启发,我开始用模具拼接一些形体2015年《重建通天塔》的构成材料依然是模具,模具依然来自具象的泥塑,但我开始考虑用这种材料来组合一些相对非具象的形体,吸收一些建筑上的营养,并从一些生物的形态上得到启发。

  • 标签: 作品 《等待》 逻辑关系 线性空间 形体 材料
  • 简介: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使一节课充满活力。因此,现在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做到精彩导入呢?一是要进行情境宣染,为下一步的古诗学习定下基调;二是直接重点式导入,这能使学生尽快明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三是背景铺垫式导入,以便学习更好地理解古诗;四是生活还原式导入,以便拉近古诗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五是文化浸染式导入,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

  • 标签: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导入方法
  • 简介:作为诗学理论的现实基础,方东树对清代前中期诗学流派均有不同程度的批评,其主要特征:一是立足师古,崇雅贬俗、崇真黜伪;二是立足诗歌创作,强调创作与批评相统一。方东树对“近代”诸家的批评,虽不免武断,但却体现了他对时代诗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商榷前藻,发明诗学奥旨,以期金针度人之心理诉求,是其著述《昭昧詹言》的主要动机。

  • 标签: 桐城派 方东树 《昭昧詹言》 清代诗学
  • 简介:言意论是玄学对魏晋诗学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理论范畴,因此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作为哲学范畴,贯穿于整个玄学体系建构与义理表达过程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作为诗学范畴,又贯穿于整个文学文本形成过程与审美形态构成的辩证思维之逻辑起点。无论是作为哲学范畴抑或诗学范畴,言意论号眭情论都有深刻的内在逻辑联系:二者都建立在玄学本体论基础上,在文化生成上具有哲学关联性;二者在理论内涵与外延上互相叠合,在理论生成上具有意义的包蕴性;以性情为审美内质,以言意为审美表达,在二者合力的作用下,促进了魏晋诗学向哲理化、精美化、意象化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不同于两汉的诗学审美,因此在审美形态上又构成逻辑关系上的共生性。

  • 标签: 魏晋玄学 言意论 性情论 诗学关系
  • 简介:“明代诗学”研究与“明代诗学论争”研究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后者侧重于现象研究,重视对事件、史实的勾勒和梳理。“明代诗学论争”是一个复杂的文学史现象,其研究视野也很广泛,涉及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学术史、文化史等诸多领域。当前应融汇不同的研究视角,大力倡导对话批评的学术理念,构建宏通的学术视野,避免陷入众声喧哗的尴尬境地,这既是明代诗学论争本身留给后人的深刻历史教训,也是扎实推进明代诗学论争研究的现实需要。

  • 标签: 明代 诗学 论争 多元视角
  • 简介:寂寞有福家、城市、夜晚很大很静大到空荡静到凄凉像一个女人用大把的寂寞独守的月宫你关闭自己对外界不予理睬也拒绝别人张望期待着自己能化解与世界的抵触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题靖远鹿鸣园(嵌鹿鸣园)鹿鸣燕舞,万象和谐同灿古;国泰民安,一园锦绣共晖今。题靖远人民广场叠翠云萦,娱乐休闲,黄河又绘风情画;喷珠水幕,披霞晓月,靖远再吟梦幻诗。题靖远一中联花开靖远,背倚兰山,永聚无穷气;名扬陇原,襟环河水,长流不尽澜。题乌兰山登临纵目,看霞蔚云蒸,百里黄河缠玉带;俯仰兴怀,喜花香鸟语,一山翠色话乌兰。题靖远钟鼓楼(嵌靖远钟鼓楼)钟楼映衬乌兰美;鼓点催开靖远新。赞家乡联善雨天来减负增收千村富;惠风党起扶贫济困万户春。颂廉政联廉政作圆心,亲民为半径,圆强国梦;科学为绘笔,发展作基材,绘壮丽图。

  • 标签: 楹联 人民广场 娱乐休闲 减负增收 扶贫济困 钟鼓楼
  • 简介:为了与大诗人杜牧相区别,人们称杜甫为“老”。这首七律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意思是杜甫生平写得最快乐的诗。安史之乱结束之际,狂喜中的大诗人以一挥而就的豪情和流畅天成的运笔。使诗作成为千古绝唱。

  • 标签: 快乐 安史之乱 诗人 杜甫 生平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