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先生热情好友,朋友也极多。早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先生在其一篇回忆文章里就颇为自豪地谈起他朋友之多,他说:“在这时.住在北平的写文章的朋友,差不多都已熟识,这是: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郑振铎、健吾、闻一多、吴组缃、林庚、周作人、朱光潜、杨振声、沈从文、冰心、萧乾、徐霞村、梁实秋、郭绍虞、冯废名、曹禺、曹葆华、巴金、靳以、俞平伯、冯至……远方的也有着通讯,例如鲁迅、叶圣陶、老舍、臧克家、林语堂、赵景深、杜衡……”随着先生文学批评事业的发展,他的朋友可以说遍及文学和学术界。

  • 标签: 李长之 宗白华 回忆文章 文学批评 清华大学 朋友
  • 简介:今年4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吴组缃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会上发的材料中有《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1期,载《吴组缃日记摘抄》(1942--1946),1942年8月7日记有:访,“相见极欢,谈迩年来经过及心绪思想见解。著作甚多”等语。吴组缃、林庚、、季羡林,四位先生在当年被称作“清华四杰”。读到这份材料,我心里又一次涌动起对老师的忆念。

  • 标签: 李长之 老师 《新文学史料》 吴组缃 北京大学 纪念会
  • 简介:<正>先生,数十年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上,是桃李遍天下的一代宗师,同时又是一位兴趣广博、治学严谨,在文学批评、文学与艺术史的研究、诗歌、散文、童话、戏剧及翻译诸方面皆有造诣和建树的专家。,原名长治,改长植,后以笔名命名。山东人,生于1910年10月30日。少年时代即展露文学才华。12岁开始向外投稿,所写新

  • 标签: 李长之 文学批评家 文学才华 文学与艺术 少年时代 一代宗师
  • 简介:的文学观是西方与东方、传统与当代的结合,在强调文学传达情感、纯粹直观的同时,又承认文学的功利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建构起严格、精确、深入的批评理论体系,对文学批评的性质和特征、文学批评的标准、文学批评的方法等进行了细致的探讨,闪烁出真知灼见。

  • 标签: 文学批评 李长之 文学作品 纯粹直观 西方文学 文学批评家
  • 简介: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家,他在大量的文学批评和文艺研究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批评特色,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成果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和贡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本文对文学批评观形成的思想文化渊源、文学批理念、批评标准及其文学批评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评述和梳理,进一步讨论了文学批评的文化价值,试图全面深刻了解文学批评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 标签: 李长之 文学批评 批评精神 审美追求 批评特色
  • 简介:我国现代文学批评家,其独具特色的“传记式批评”实践,在文学批评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因而,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在不同阶段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的来说,人物品评的萌芽、浓郁的诗性人格和平静而黯淡的笔触,是其“传记式批评”风格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主要方面。

  • 标签: 传记事实 传记式批评 人格与风格
  • 简介:美善合一是的审美教育理念,德国古典美学、儒家古典审美教育思想和中华玉文化是审美教育理念的思想渊源.文章从这三个视角出发去解读批评家的审美教育思想,探究介于批评家理性和感性之间的那块心灵圣地,揭示批评家批评思想的哲学底蕴和情感内涵.

  • 标签: 美善合一 审美教育 玉文化
  • 简介:竹内好的《鲁迅》与的《鲁迅批判》有着深刻的精神渊源。共同的"文学立场",奠定了竹内好与精神相遇的内在契机。竹内好深受思想的影响,也创造性地改写和发展了的思想。的《鲁迅批判》是竹内好《鲁迅》的中国蓝本,构成了竹内好超越自己思想的精神标尺和力量。

  • 标签: 李长之《鲁迅批判》 竹内好《鲁迅》
  • 简介: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感情的批评主义",首先分析了贯串于批评对象中的情感因素,其次阐述了"感情的型"这一独特的批评标准,最后从比较的角度对批评感情的独特性作了说明.

  • 标签: 李长之 批评 感情
  • 简介:生于新疆拜城。曾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师从一庐先生。多次参加艺术群展和国际藏学学术会议,2008年举办篆刻作品展(苏州),出版有《篆刻选》(2009年,荣宝斋出版社),现居北京。

  • 标签: 新疆 书法 篆刻 作品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试图分析文学批评一个不太为人关注的层面,即他的批评理论及实践与他的学院背景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这一关系其实非常重要,对于理解的文学批评具有某种"原点"的意味。的传记体文学批评,以揭示对象的人格性情为旨归,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出于对当时过于偏重智识忽略性情的大学教育的不满,最终则是为了建立一种富于教育意义和教化功能的批评范式。

  • 标签: 李长之 大学教育 文学批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50年8月,我从成都四川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来到西南大区首府重庆,被分配到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部长楚图南、副部长路———主管文化、徐方庭主管教育),先后在政策研究室、科学普及处工作过。1952年春夏之交调到路副部长办公室当秘书,从此我便直接...

  • 标签: 川剧艺术 长路 《玉簪记》 剧目 代表团 文化部
  • 简介:关于整编艺术院团工作的措施1952年11月中旬,文化部在北京举行了一次全国文化行政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整顿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并对文工团的整编讨论较多。一方面肯定文工团在宣传文化工作上的成绩,另一方面又说明由于文工团长期保持综合性的流动宣传队的性...

  • 标签: 云南省 团工作 博物馆 长路 文化部 文化局
  • 简介:美眉试用日记——她唤醒了我的睫毛!蓓姿俪睫毛滋养精华露——真不敢相信它的“小身材,大功效”!起初朋友推荐的时候,我还对它的妙用将信将疑,我是属于那种天生睫毛稀疏、不够黝黑翘的人。眼部不化妆就完生没有自信。真的要化妆发,又会为了让自己变出双光彩照人的双眸,而折腾上老半天。

  • 标签: 化妆 身材 功效
  • 简介:眼看十天期就要到了,紧赶慢赶,还有两天的路程,阿落心急如焚,真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就飞到普拉蒂尼。"别走!你别走啊!救救我!快救救我!"咦,有声音!阿落脚步一顿,迅速回头。果然,不远处,一个邋里邋遢的老头正眼巴巴地望着她。一见她看过来,老头双眼放光:"小丫头,快,快救救我!"

  • 标签: 小学生 数学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倚柱弹剑而歌曰:“铗归来乎,食无鱼!”“来”字如此出现三次,而教材均未加注。《高中文言文评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注“归来”为“回去”。不少语文教师在讲解时,或依此而授,或一语带过,未于足够的重视。查《康熙字典》、《辞源》等辞书,“归”与“来”在“回去”的意义上是交叉重叠的,“归来”似同义词连用。按此,则“来”应该是:一、动词;二、句子的基本成分;三、不可省略。且看下列例句:

  • 标签: 冯谖客孟尝君 弹剑 《康熙字典》 交叉重叠 桑户 醉时歌
  • 简介:摘要本文在基于以往的施工技术经验的基础上以甘肃某斜拉桥为例,对斜拉桥的施工技术要点、工程控制情况、施工难度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道路桥梁 斜拉桥 施工技术
  • 简介:当代中国的读书人没有听说过季羡林名字的恐怕很少,而知道的(即使是学文学的)可能就不多了,(1910-1978),原名长治.曾用名植,山东利津人。季羡林(1911-2009),山东清平(今属临清)人。两人是同乡,是刚上小学就认识的同学。

  • 标签: 文学评论 当代中国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