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磁共振伪影出现的原因和扫描序列、多参数成像成像过程比较复杂有关。由于产生伪影的因素不同,伪影的表现和形状也大不相同。随着核磁共振的普及,在临床应用,只有正确认识伪影产生的原因和各种伪影的特点,才能够有效的限制和消除伪影,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病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

  • 标签: 磁共振 伪影 解决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膝关节损伤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5T可旋式磁共振成像仪,膝关节表面线圈检查,对2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分别采用自旋回波序列、脂肪抑制序列、自旋双回波序列、梯度回波序列,做冠状位、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结果磁共振成像能清楚显示到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骨挫伤。本组280患者韧带损伤14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48例,内侧副韧带损伤68例,外侧副韧带损伤32例;半月板损伤18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2例,内侧半月板损42伤,内、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骨挫伤81例,胫骨挫伤45例,股骨挫伤11例,胫、股骨同时挫伤25例。结论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膝关节 损伤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在脑梗死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3.0TMRI对60例超急性期或急性期单侧脑梗死患者进行扫描,重建FA图及ADC图,测量梗死区与健侧镜像区的FA、ADC值,观察其变化特点及随时间变化规律。与常规MRI进行比较,分析DWI及DTI在脑梗死诊断的优势。结果DWI在脑梗死早期病灶检出率为100%,梗死区超急性期FA值升高(P<0.05),ADC值显著降低(P<0.05);急性期FA、ADC值均减低(P<0.05)。结论DWI结合DTI可以超早期诊断脑梗死并精确临床分期,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 标签: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平均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perfectionwithapplication-optimizedcontrastsbyusingdifferentflipangleevolutions,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及其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1.5T磁共振行常规扫描后,另加3DSPACE技术作冠状面腰骶部神经根成像13例,所有3D原始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13例SPACE序列成像病例,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DSPACE原始图像能很好的显示神经根的形态、走行及受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情况,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根。结论SPACE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部位及病变具有独特优势,优于常规序列,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腰骶神经根 快速自旋回波 SPACE 可变翻转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定性价值。方法对58例各种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疾病的病变部位,对梗阻性黄疸梗阻程度和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准确率94.7%。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胰胆管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提高胰胆管疾病诊断水平。

  • 标签: 胰胆管疾病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影像分析
  • 简介:目的:对我国2015年核磁共振成像设备(MRI)配置数量进行预测。方法:分别采用指数平滑法、滞后模型预测法和需求法进行预测。结果:3种方法得到我国2015年MRI预测值分别为4347台、4209台、5423台,中位数为4347台。结论:尽管各种预测技术方法不同、结果不尽相同,但这些预测有助于为我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规划提供循证信息。

  • 标签: MRI 指数平滑法 滞后模型预测法 需求法
  • 简介:臂丛神经组成较为复杂,分为根、干、股、束、支;解剖结构复杂,准确判定损伤及部位,一般影像学榆查比较困难;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多参数、多发位、高分辨等成像特点,通过三维成像后处理,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磁共振成像诊断 应用 成人 解剖结构 成像特点
  • 简介:当前卒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PSD的发病机制、病理定位、诊断标准等尚不明确,PSD患者极易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MRI技术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成像技术,它们可以从血流灌注、生理结构、生物代谢等方面反映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并且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时间空间分辨率高、脑功能区定位准确等特点,在PSD的发病机制、病理定位、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等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抑郁
  • 简介:既往临床评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依靠病史、临床检查和神经肌电图。随着MR硬件和新的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评价外周神经疾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MRN能很好地显示外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征,可用于诊断神经压迫症、炎症、创伤、康复和系统性神经疾病,并为临床管理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参考信息。本文对MRN在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及未来提高成像、诊断功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术前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及术后对胆囊切除综合征(PCS)的临床价值。方法LC术前对患者进行MRCP检查,确诊胆囊结石患者60例,术后6个月~2年对这些患者再行MRCP以诊断胆囊切除综合征。结果术前经MRCP检查发现结石60例,部分患者合并有Mirizzi综合征、胆总管狭窄、胆道解剖学变异、布加综合征,均由手术证实;术后6个月~2年发生PCS者11例,均经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检查明确病因。结论术前MRCP利于正确选择PCS式,减少胆道损伤及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的发生率,术后MRCP是对LC作出明确病因学诊断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核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对各型肛瘘诊断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间40例确诊为肛瘘患者于术前行MRI扫描,MRI扫描序列包括行冠状位(COR)、矢状位(SAG)及横轴位(TRA)T1WI、T2WI序列、T1脂肪抑制序列、T2脂肪抑制序列平扫或Gd—DTPA增强扫描,检查结果与手术对照。结果10例为单纯性肛瘘,30例为复杂性肛瘘,其中6例伴有脓肿。40例患者准确显示瘘管内口位置38例,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95%;39例检出存在瘘管以及显示出瘘管位置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7.5%;脓腔的检出率为100%。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可直接显示瘘道内口、位置,瘘管的走行及其分支,在肛瘘诊断具有无创伤性、高准确性的特性,能准确评估肛瘘形态、走行及与肛门内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关系,与其他影像检查方法相比较具有独特优势及价值,可以较好地显示肛瘘病变及分型,能够为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较详尽的影像资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肛瘘 诊断
  • 简介:摘要核磁共振成像(MRI)是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具有分辨率高、诊断效果好等优点,故在临床得到了较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常发生检查失败的情况,给临床工作带来了较大困扰。因此,必须及时查找导致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环境、患者等方面对MRI检查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MRI 失败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Wl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对急性与非急性脑梗塞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行1.5T常规MR检查,并行FLAIR及DWI检查的36例临床可疑脑梗死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病人行DWI检查均发现呈高信号的梗塞灶。结论1、DWI能在脑梗死超急性期及急性期非常准确可靠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范围,而且可以鉴别新旧梗死灶。2、72小时内梗死灶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健侧,不同时间段rADC变化很小。

  • 标签: CT MR DWI 弥散加权成像 急性脑梗死
  • 简介:近年,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产生许多新兴技术,方便了医生的诊治,更是病人的福音。磁共振就是这些新兴技术之一,但方便使用与治疗的同时,其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探讨磁共振的暖通空调设计问题。

  • 标签: 术中核磁 气流组织 压差控制
  • 简介: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其发病原因与长期酗酒、滥用激素及创伤有关,但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该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X线检查价值有限,对早期病变识别困难,CT和MRI成像效果好,最常应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通过对我院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CT、MRI影像学资料整理分析,探讨2种影像学改变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磁共振成像诊断 CT 早期股骨头坏死 MRI影像学 髋关节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SPACE序列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成像技术在正常臂丛神经节后段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名无臂丛神经损伤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行臂丛神经DWIBS序列、SPACE序列扫描。分析比较DWIBS序列、SPACE序列可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数目,以及两组序列图像平均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35名共70侧臂丛神经节后段在冠状DWIBS序列、SPACE序列上均能清晰显示,SPACE序列中部分臂丛内侧束、后束和外侧束也可显示。SPACE序列的图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高于DWIBS序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PACE序列可以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节后段,与DWIBS序列相比较对正常臂丛神经显像具有更高的清晰度。

  • 标签: 臂丛神经 弥散加权成像 SPACE序列 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于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入住我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50例,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磁共振成像诊断术前分期共42例正确,约占84.0%;磁共振成像诊断周围脂肪浸润、淋巴结转移、周围器官与骨盆浸润的准确率分别为86.0%、92.0%、96.0%。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应用于直肠癌术前诊断,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直肠癌 术前诊断 磁共振水成像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诊断的应用。方法选取血清PSA异常40例男性患者行前列腺MRS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再分析MRS联合不同水平PSA(低危组4ng/ml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