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本雅明看来,德国悲悼剧不是欧洲戏剧的典范。"在欧洲戏剧的最高形式即西班牙戏剧中,在最光彩夺目的、最清楚和最成功地展示巴洛克特征的这块天主教文化的国土上,一种没有天恩的创造境界存在的各种冲突都得到了解决,这是在法律的范

  • 标签: 本雅明 戏剧作品 西班牙 巴洛克艺术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 简介:讲故事以灵感的迸发为创作源泉,以神话和童话为主要形式,用回忆的方式重构文本,由多种声音合成,却仍完整保留其独特的声音。工业技术时代消解了讲故事的艺术,在当下,仍应为让艺术品重获本真内在性而努力。

  • 标签: 本雅明 讲故事 艺术性
  • 简介:“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略显苍白的现状,着力挖掘这一概念。首先,将在西方思想史和本雅明作品中阐明“追忆”概念的重要性;然后,从以小说为代表的个体追忆和以历史为代表的集体追忆两个维度对“追忆”概念进行文本分析;最后,审视本雅明通过“追忆”对现代性进行批判与救赎的期望。

  • 标签: 本雅明 追忆 历史 节日 荷尔德林 现代性
  • 简介:“追忆”作为美学概念是本雅明的首创,其在本雅明作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前汉语世界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却略显苍白。本雅明认为,拯救异化的现代人,不是寄希望于未来,而是寄希望于“追忆”,追求过去那种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人紧密联系的美好关系。

  • 标签: 本雅明 追忆 现代性
  •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独特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深入描绘和分析了艺术的现代性。他认为,传统艺术作品中的“光韵”被“震惊”的现代经验所取代。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是进入全面机械复制时代的标志。本雅明的观点影响到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大众文化的重新审视,在当代“超复制性”数字化技术盛行的背景下仍具现实意义。

  • 标签: 本雅明 光韵 现代性 复制
  • 简介:不同于强调再现的古典摹仿观,本雅明和阿多诺从体验的层面提出了摹仿。阿多诺将本雅明的摹仿概念从语言领域扩大至美学和艺术。摹仿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非感官性相似性的认知过程。摹仿过程中的主体心境是不同于现实理性的真正的理性,这种理性颠覆和批判了艺术素材中的现实理性和形式秩序,使摹仿过程得以客观化。摹仿与理性的辩证法使得艺术能够在后启蒙时代实现向死而生的生存策略,使得艺术具备了批判和救赎的双重功能。

  • 标签: 阿多诺 本雅明 摹仿 理性
  •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亦因其在翻译领域的卓越成就而被公认为伟大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认为,翻译并非要向读者传达原文的含义,译文与原文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一种"纯语言"。本文简要介绍了本雅明语言及翻译理论上的学术思想,从几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其纯粹的翻译思想能够解释翻译理论中的诸多争论,并达到和谐统一。

  • 标签: 本雅明 语言观 翻译思想 翻译理论
  • 简介:自从摄影与电影技术出现后,现代艺术便进入图像纪元,在科学技术与影像艺术的互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感受方式与心理机制都发生了潜在的巨变。本雅明是最早探索影像技术与现代审美变革之间关系的美学家之一,他敏锐地发现:影像纪录技术抬升了艺术的认知功能,影响了现代艺术格局的整体变动;通过对边缘、微观事物的忠实记录,影像艺术作品有可能发挥激进的政治功能,突破腐旧意识形态的防线;而影像技术的机械复制性则有利于作品的流传与展览,将社会真相与先进文化意识展现给大众。

  • 标签: 影像艺术 艺术认知 纪实摄影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