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和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提高,“一流本科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进一步思考发现,它其实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语义并不确切,但具有正向引导作用,有助于促进高等学校重视育人模式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优质本科育的模式要素进行探讨。

  • 标签: 本科教育 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育人模式 高等学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重建一流本科育,推进“双一流”建设,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如果不从教育评价着手,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任何教育改革都将举步维艰,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高等教育评价主要涉及评价目的、主体、标准和实施等问题,即为何评、谁来评、评什么和怎样评,以下笔者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谈点看法。

  • 标签: 教育评价 本科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改革 指挥
  • 简介:一、本科学质量评估政策与工具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发展,正逐步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迈进。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高等教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以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为此,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质量保障措施。例如,教育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相继开展了合格评估(1994年)、优秀评估(1996年)、随机性水平评估(1999年)等,并于2004年将这三种评估方案合并为普通高校本科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 标签: 教学质量评估 本科 课程学习 高等教育大众化 学生 教育改革
  • 简介:本科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是学科发展的基本支柱。高校本科学内部质量保障系统的建构须创新本科学理念、完善本科学评估体系、改进本科学反馈与支持体系。

  • 标签: 本科教学 内部质量保障 系统
  • 简介:大学受环境评价的外部驱使以及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本科学功能主体地位受到冲击和挑战,教学中存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的“异化”现象,具体表现为:碎片化教学、浅表化教学、专制化教学、疏离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本科学回归的根本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内涵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环境和学习环境。落实这一理念需要从确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以及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等几方面人手。

  • 标签: 本科教学回归 以学生为中心 人才培养 认知建构 一流大学建设
  • 简介:一、本科育的历史性一流本科育概念形成具有历史性。从历史上说,本科育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只是到了近代大学才出现的概念。本科育概念正式确立是以美国举办研究生教育为标志的,这个时候才出现了明确的教育层次划分。我们知道,美国研究生教育是学习德国大学模式的结果,因为德国大学重视研究性教学,强调教学与研究的统一,主张采用seminar教学法和实验室教学,这与传统的殖民地遗留下来的英式教学传统截然不同。英式教学传统是强调经典学习和古典语学习及学院制管理方式,导师制是其典型特征。这种教学文化与美国开展的工业革命和发展科学的意图完全不合。

  • 标签: 本科教育 研究性教学 研究生教育 实验室教学 概念形成 层次划分
  • 简介:本文从导师制入手,在分析论述导师制引入意义的基础上,从导师的选择时间、导师的选择模式、导师的激励机制以及导师的退出机制四个方面就本科育体系下导师制应该如何设置提出了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 标签: 导师 导师制 本科教育
  • 简介:我国高校科研的体制化历经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17年(1949—1966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条块分割、科教分离。20世纪50年代的“院校调整”,科研职能从高校剥离,成立了自成体系的中科院系统,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缺乏协作渠道。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确立了高校的“双中心”。

  • 标签: 科研活动 本科教学 框架 质量 支撑 高水
  • 简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在21世纪初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的突出课题。"十一五"以来,国家在保障本科育教学质量方面,先后实施了"质量工程"和"本科学工程"两个重要"工程性"政策。从公共政策学角度评估这两大政策,会发现:产生了很大政策功效的"质量工程",却在后续的"本科学工程"中并未得到更好的推进与发展,"本科学工程"的行动逻辑与其初衷并未相向而行,两个"同源性"政策出现了脱节和错位。分析两大工程的政策流变,可以进一步看出一个好的政策在价值目标的有效传导承接、政策自身的体系化生成以及渐进式变迁改进等方面会形成稳定的特征。

  • 标签: 质量工程 本科教学工程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 政策评估
  • 简介:自美国提出STEM教育以来,世界各国围绕STEM教育进行课程与教材改革。同属亚洲儒家文化圈的日本,是STEM教育的后起之秀,其科学教育的发展成果与科学教材的编写能够对国内科学教材的编写带来一些启发。该文以日本初中主流科学教材《新科学1》为研究对象,依据STEM教育框架对植物的世界、身边的物质、身边的现象、大地的变化四个主题内容进行编码,开展定量与定性分析。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与启示:科学教材的编写不仅需要充分渗透STEM的学习内容,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在突出共性的同时更要区分个性,同时对教师培训与社区型学习环境的创设提出具体建议。

  • 标签: 科学教材 STEM教育 科学教育
  • 简介:本文探讨教师利用科研优势促进本科学的方法。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本人的相关工作实践,分析了教师所具备的科研优势,进而提出一个利用科研优势促进本科学的方法体系,以及这些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 标签: 专业建设 科研优势 教学实践
  • 简介:当前,教育部狠抓本科学,特别强调要以本为本,强调“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提出本科育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强调要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并且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制定高校专业建设的国家标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加强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等。各大学也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增加本科学经费投入,加强各种本科学管理制度(如教学督导制度、领导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等),加大本科育的国际化,等等。这些举措对推进一流本科育或有所帮助,但一流本科育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在于高校的师生关系。没有高校师生关系的根本改善,难以实现真正的一流本科育。

  • 标签: 本科教育 师生关系 督导制度 本科教学 教学管理制度 国家标准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有关领导提出一流大学要办好本科育以后,一流本科育与一流大学的关系等成为热点问题。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教育 教育部
  • 简介: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人员获得从业资格的准入途径,对高等院校的法学本科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而协调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育之间的关系,调整和修改现行的法学本科学模式,展开对高校法学本科学与国家司法考试的接轨研究,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课题,这是推动我国法律事业发展和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素养的共同要求。

  • 标签: 司法考试 法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升高校办学质量,而本科育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基础。提高本科育质量的三个目标一是学以致用,提升师生教学活力。二是创新方法,加强师生实质性互动。三是科教融合,寓教于研。

  • 标签: 教育质量 本科 课题组 办学质量 高等教育 质量提升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历史和比较的方法,分析世界主要大学排行榜中的相关数据,特别是美国、日本和香港部分院校案例,侧重探讨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本科育,或探讨相关的问题,即一流大学的本科育是否一定是一流的。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本科教育 排行榜
  • 简介:本科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构建有效的本科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文章通过对学校本科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的分析与总结,阐述建立由领导决策、执行保障、评价监控和反馈改进四部分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 标签: 本科教学 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