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不明的肿瘤(CUP)是指经组织学确诊,但根据标准评估手段和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肿瘤部位的转移性恶性肿瘤。CUP占全球所有确诊肿瘤的2%~5%,以早期侵袭性转移为特征。目前CUP的标准评估需要组织病理学评估和低危亚群鉴别,该亚群患者可以进行更加精准的治疗或预后更好。当前对高危亚群的标准治疗需要评估预后并考虑经验性化疗。组织起源分子检测法用于鉴定可能的肿瘤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在此我们对应用该检测方法评估CUP的合理性,以及支持和反对依据进行了综述。二代测序在晚期肿瘤的广泛应用为鉴别具有治疗可行性的基因突变患者提供了可能,而且有助于后续的个体化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咽癌临床靶区的准确勾画对预防肿瘤的局部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早期调强放疗参照二维放疗经验勾画临床靶区(CTV),肿瘤局部无复发生存率高,但放疗不良反应严重、患者生活质量低下。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缩小CTV范围,减轻放疗的急性与晚期不良反应,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尽管有2010中国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设计专家共识与鼻咽癌临床靶区勾画国际指南作为参考,CTV理想的个体化、标准化勾画方案仍有争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鼻咽癌临床靶区勾画优化的变迁与进展,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参考。

  • 标签: 鼻咽癌/调强放射疗法 临床靶区 靶区勾画 预后 不良反应
  • 简介:在实质性癌中,未明确的转移性癌占5%,有些发肿瘤生长缓慢,有些甚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消失,其诊断和治疗需由病理科医生、肿瘤科医生和外科医生相互协作,才能使病人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未明确原发灶的转移性癌 处理
  • 简介:进展期乳腺癌(advancedbreastcancer,ABC)的治疗主要以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为主。的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等)对于ABC患者生存的影响尚有争议。然而,近年来关于ABC局部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多,从已有结果和正在进行的试验结果来看,对ABC患者进行合适的局部治疗确实可使其生存获益或有获益趋势。

  • 标签: 进展期乳腺癌 原发灶 局部治疗 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性肾癌联合转移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1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例。平均年龄53.7(36~67)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5.8(20.9~30.8)kg/m2。右肾肿瘤6例,左肾肿瘤6例。发肿瘤平均直径7.1(2.7~16.0)cm。肺转移2例,肝转移1例,骨转移9例。12例均先后完成肾和转移切除手术。切除术后出现转移的中位时间为2.5(1~84)个月。结果本研究12例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肾透明细胞癌10例,肾乳头状细胞癌2型1例,肾集合管癌1例;转移病理结果均与相同。切除术后行化疗3例,放疗6例,靶向药物治疗2例。12例中位随访时间34(2~96)个月,3例(25%)死亡。其中年龄(P=0.265)、性别(P=0.183)、BMI(P=0.152)、肿瘤大小(P=0.082)、是否行放化疗和靶向治疗(P=0.915)与总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切除术后转移出现时间(P=0.046)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切除术后至转移出现的时间是影响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 预后 生存分析
  • 作者: 陈利杰 张森 姚伶俐 翁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规培基地,合肥 230036 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蚌埠医学院研究生院,蚌埠 2300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临床病理中心,合肥 230036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未明的肺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子宫等生殖道部位未见病变。患者女,33岁。因胆囊结石手术发现肺部巨大占位行肺叶切除。镜下肿瘤细胞呈单一的嗜酸性上皮样形态,巢团状或条索状排列,免疫组织化学: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7、CK18、p63、p40、GATA3弥漫阳性,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D10部分阳性,CK5/6、CD146、抑制素、人胎盘泌乳素、胎盘碱性磷酸酶局阳性,波形蛋白、SALL4、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60%,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该肿瘤属于比较罕见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且对化疗不敏感,因此首选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因其罕见性且容易误诊为肺鳞状细胞癌,临床需要加强对其认识。

  • 标签:
  • 简介:该文旨在对隐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1982—2002年间的,N1期16例(26%1,N2a18例(30%),N2b13例(22%),N2c7例(11%),N37例(11%)。20例行颈淋巴清扫术(11例根治性,9例功能性),41例行活检术。所有患者接受放疗,剂量为患侧64Gy,对侧60Gy。双侧治疗50例,同侧治疗11例.平均随访32个月。结果,5年和8年生存率分别为79%和67%活检和颈清患者在8年总生存率和局部无复发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颈淋巴清扫术 原发灶 颈部转移癌 隐匿 颈部淋巴结转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系统治疗的改进改变了初诊IV期乳腺癌(de novo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dnMBC)的生存情况,其5年生存率超过了2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部分患者可以从外科干预中获益,从而延长生存期。但既往的研究关于这一问题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争议始终存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通过生物学原理、近期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来探讨这些争议的来源和意义,以期为外科医生和dnMBC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初诊IV期乳腺癌 原发灶手术 争议 综述
  • 简介:【摘要】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行切除术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争议主要在对初始不可切除的mCRC无症状的患者行切除术(PTR)能否带来生存获益。全身治疗反应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最佳筛选手段,筛选生物学行为好的患者可进行切除术,其手术时机与维持治疗开始的时机类似。切除术手术方式更趋向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尽可能切除更多区域淋巴结,以便最大程度提高患者总生存期(OS),推测其机制可能与肿瘤免疫有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直肠结肠切除术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期间初诊Ⅳ期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期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为Ⅳ期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期,N0、N2期,淋巴结未清扫,转移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期NSCLC患者接受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Ⅳ期NSCLC患者行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NSCLC脑转移患者90例,采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实验组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2、3年总体生存期(OS)分别为55.6%,20%和13.3%。不加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1、2、3年OS分别为51.1%,13.3%和4.4%;肿瘤体积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脑转移放疗后加用对的积极同步放化疗以及序贯化疗治疗可获得较好生存,肿瘤体积较小患者生存获益更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寡转移 同步放化疗 序贯化疗 总体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的价值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获取2010—2015年期间初诊Ⅳ期NSCLC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4 657例患者,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减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选择偏倚。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纳入人群的总生存时间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利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评估Ⅳ期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倾向得分匹配后,手术组(958例)和非手术组(95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和3个月,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4.6%和5.0%;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7.3%和6.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为Ⅳ期NSCL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80岁,白种人和黑种人,不同性别,位于肺上叶和交搭跨越处,中、低分化,腺癌,T1~2、T4期,N0、N2期,淋巴结未清扫,转移未手术,转移脏器个数<3个的Ⅳ期NSCLC患者接受手术后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均显著获益(均P<0.05)。结论选择性的对Ⅳ期NSCLC患者行手术,在特定的亚组中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Ⅳ期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前列腺癌对远隔骨转移性疼痛缓解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抽取80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内分泌治疗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放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为97.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性为75.00%,观察组的止疼效果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P

  • 标签: 放射治疗 前列腺癌 原发灶 远隔骨转移性疼痛 缓解效果
  • 简介:摘要对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当转移不可切除时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尚存争议,姑息手术切除对改善预后、延长生存的作用尚不能肯定,但并发急腹症的风险引发对早期姑息手术切除的讨论,评价和预测结直肠癌并发急腹症的风险有助于转移不可切除转移性结直肠癌处理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急腹症 肠梗阻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肿瘤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所有转移同时全覆盖放疗治疗寡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1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44例寡转移(≤4处转移)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2(57~86)岁,初诊时PSA中位值38.545(6.640~1 066.000)ng/ml,初始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后PSA最低值中位值0.259(0.011~18.762)ng/ml,初始ADT至诊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中位时间间隔12(4~96)个月,放疗前PSA中位值3.765(2.040~187.000)ng/ml。Gleason评分9~10分23例(52.3%),8分15例(34.0%)。初诊时,41例(93.2%)肿瘤分期为T3~T4期,23例(52.3%)伴淋巴结转移,29例(63.9%)伴远处转移。放疗前转移数量为1个22例(50.0%),2个12例(27.3%),3个6例(13.6%),4个4例(9.1%)。转移部位分别为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6.8%),腹膜后淋巴结转移9例(20.5%),骨转移21例(47.7%),骨转移+淋巴结转移11例(25%),均无内脏转移。采用影像引导旋转调强放疗技术(IGRT-VMAT)对和所有转移全覆盖放疗。放射剂量:前列腺和精囊予常规分割76 Gy/38次,生物等效剂量(BED3)为126.67 Gy;对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盆腔淋巴结引流区46 Gy/23次。根据病灶周围不同的正常组织耐受量,转移局部放疗剂量BED3中位值为112.26(91.14~140.77)Gy。记录本组患者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本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新发转移生存率。结果本组44例中,1例放疗期间出现尿路梗阻(NCI-CTCAE 3级),留置尿管2周后顺利拔管;余43例的急性和晚期毒性反应为0~2级。中位随访34.5(9~96)个月,放疗后PSA最低值0.088(0.003~132.000)ng/ml,40例(90.9%)PSA值较放疗前下降,中位降幅为87.5%(29.4%~99.9%),其中34例(77.3%)降幅>80%。本组44例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9%、54.5%、36.8%,无新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47.7%、25.0%和12.9%。结论+转移全覆盖放疗治疗寡转移CRPC的PSA反应率高,生存状况满意,毒性反应可耐受。

  • 标签: 放射疗法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寡转移 原发肿瘤 转移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精氨酸酶在结直肠癌及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探究其在结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肠粘膜、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在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不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有规律性的变化。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肠粘膜组织(P〈0.01),转移癌组织中人精氨酸酶阳性表达率比Ⅱ期癌组织明显增高(P〈0.05);肝转移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人精氨酸酶的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精氨酸酶在Ⅲ期、Ⅳ期结直肠癌组织及各种转移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精氨酸酶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及转移内EGFR基因状态异质性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8年10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治疗的晚期已转移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及转移病灶内组织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及比较,所有患者均接受IRESSA治疗。结果总计收录NSCLC病例80例;EGFR基因状态在和转移内一致性为80.0%;及转移内EGFR基因突变相关显著因素包括年龄≤60岁、组织类型、无吸烟史;IRESSA治疗中靶向治疗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现在高于联合化疗组(P=0.000);与转移EGFR基因状态一致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优于与转移EGFR基因状态存在异质性的患者(P=0.001)。结论NSCLC与转移EGFR基因存在异质性,在年龄≤60岁及不吸烟的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较高;与转移同时存在敏感性突变的患者使用TKIs治疗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与转移EGFR基因状态存在异质性的患者。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EGFR基因 异质性 IRESS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病灶≤4cm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98例患者临床病理,经病理确诊为病灶≤4cm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同时收集同期49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常规及血脂,比较非小细胞肺癌和健康人群血常规及血脂的差异。结果 198例4cm及以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肺鳞癌27例,肺腺癌171例,鳞癌与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为9例和10例(p

  • 标签: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转移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行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asymptomatic、primary、resection、metastatic、stageⅣ、cancer、colon、colorectal、rectal、无症状性、切除、转移性、4期(Ⅳ期)、结直肠癌、结肠癌、直肠癌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期限为从建库至2015年8月.纳入比较转移不可切除的无症状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初始行切除术与初始行全身治疗的病例对照文献,由2位研究者独立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将初始行切除术的患者设为初始行切除术组,将初始行全身治疗的患者设为初始行全身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进一步评估初始行切除术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初始行全身治疗组患者的肠梗阻发生率和急诊手术率.总体生存率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单个率资料采用率(r)及95%CI表示,r=OR值×100%.中位生存时间采用均数差(MD)及95%CI表示.采用I2对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最终共10篇文献纳入研究,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累计样本量为1434例,其中初始行切除术组770例,初始行全身治疗组6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初始行切除术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优于初始行全身治疗组(OR=1.35,95%CI:1.01~1.79,P<0.05);初始行切除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比初始行全身治疗组延长3.8个月(MD=3.78,95%CI:3.60~3.97,P<0.05).初始行切除术组患者围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2%(95%CI:0.13~0.30),病死率为1%(95%CI:0.00~0.03).初始行全身治疗组患者肠梗阻发生率为18%(95%CI:0.14~0.21),急诊手术率为11%(95%CI:0.06~0.16).�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转移灶不可切除 原发灶切除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