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附条件不起诉不同于暂缓起诉或者相对不起诉。在当下,我国对未成嫌疑人实行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有其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检察机关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时应实行全面调查制度,确保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行。

  • 标签: 附条件不起诉 宽严相济 未成年人 权益保护
  • 简介:2012年上半年,性侵害少女案件纷至迭来。填膺,怒发冲冠;另一方面,扼腕叹息,悲歌嗟叹。春之花在无良摧残下调零!谩骂者有之,谴责者有之,反思者有之。一方面,义愤甚至有人悲观地感慨:恤幼之善在物欲膨胀中沦落,青从2009年的“习水嫖宿幼女案”,到2012年的“丽江嫖宿幼女案”,再到最近沸沸扬扬、引发网络舆情危机的“河南永城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强奸未成少女”和“浙江永康嫖宿幼女案”,性侵害未成少女的案件一次次掀起舆情风暴,把“嫖宿幼女罪”推入一轮又一轮的存废之争的舆论漩涡中。一个个看似孤立的性侵害未成少女的犯罪案件,背后隐现着犯罪无良需求、刑事立法缺陷、刑事司法偏差等相互关联的逻辑链条。

  • 标签: 未成年人 性权利 犯罪案件 保护 理性 网络舆情
  • 简介:作为少年司法启动程序,未成案件调查大多始于警方初步调查。警方在涉及未成搜查与扣押、未成拘捕与讯问、未成保释等方面享有较大裁量权。应对未成犯罪与偏差率一直居高不下,未成警务专门化亦逐渐浮出水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初步调查 未成年人搜查与扣押 未成年人拘捕与讯问 未成年人警务专门化
  • 简介:未成警务制度在预防未成违法犯罪、少年司法制度和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帮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该制度在预防未成违法犯罪工作、未成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未成违法案件处理以及保护未成被害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达到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警务制度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 简介:未成犯罪具有不同于成年犯罪的量刑特征,体现在以惩罚为辅、教育为主的特殊保护原则,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特殊保护方针以及量刑情节规范化的特殊要求。针对非监禁刑适用种类单一、未成犯人身危险程度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完善量刑措施。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量刑特征 问题 完善
  • 简介:近年来,随着对未成犯罪问题的愈加重视,我国儿童和青少年权益保护、犯罪预防工作日益增强,社会各界给予了愈来愈多的支持和关注,倾注了越来越多的心血。1999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犯罪法》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作为我国第一部预防犯罪的专门立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在我国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为我国预防未成犯罪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该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些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缺陷开始逐一显露。结合预防未成犯罪工作中的实践,揭示我国现行《预防未成犯罪法》存在的缺陷,为预防未成犯罪法的修订提出一定的建议。

  • 标签: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缺陷 修改建议
  • 简介:通过对城市不同阶层未成犯罪差异的实证分析发现,未成犯罪的阶层分布不均匀,中下层未成的犯罪率较高。未成犯的犯罪心理、犯罪行为存在差异,不同阶层的未成犯的成长环境也有一定差异,下层未成犯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与社会交往均存在较大问题,因此犯罪率较高。而其他阶层更多的是因为学校管理不严和社会交往不慎而引发犯罪。学校的严格管理对预防各阶层未成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犯罪 阶层 未成年人
  • 简介:未成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确认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年龄,正确定罪量刑,的合法权益,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奠定基础。逐渐成为庭审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正不枉不纵,切实保护未成刑事被告人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年龄 争议问题 判断方法
  • 简介:随着中韩两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比中韩两国未成法制发现,韩国青少年法注重对未成刑事处罚程序的调查和心理保护程序,而我国只有对未成不良行为的行政处罚制度和程序。借鉴韩国少年立法和未成保护制度的经验,我国应引入韩国“触法少年”、“虞犯少年”和“犯罪少年”的概念,规范未成犯罪的相关概念和相对应的司法保护制度;并按照立法设想,制定我国有利于未成健康发展的专门的少年法。

  • 标签: 中韩 未成年人法制 比较 启示
  • 简介:“两抢一盗”成未成犯罪首要类型2011年5月28日,在罗湖区东门发生一起十几名青少年手持钢管追打学生事件,引起市民关注。日前,这宗由两所学校学生间因摩擦纠纷引发打架斗殴的刑事案件在罗湖法院宣判,法院判处周明、黄苏(化名)两被告三年有期徒刑,缓刑三年;判处吴英(化名)等四名被告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低龄化 有期徒刑 两抢一盗 刑事案件 青少年
  • 简介:我国刑法对未成罪犯适用罚金刑不违背罪责自负原则,而且有利于对未成的教育改造,也符合刑法谦抑性的要求,而未成罚金执行难问题,并不足以否定未成适用罚金刑的合理性。同时,《刑法》中所规定的得并制罚金刑、必并制罚金刑和单处罚金刑对未成的适用规则也非常明确。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罚金刑 合理性辨正 具体适用
  • 简介: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主持进行了“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通过对这次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的分析发现,未成犯在家庭背景方面,亲子分离问题凸显,家庭生活更为困难;家庭关系方面,父亲与母亲关系最差,四成以上未成犯恨父母;家庭成员素质方面,父母文化程度和道德素养偏低;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行为偏颇。研究认为,未成犯家庭问题的症结是对未成利的漠视,未成犯最大的家庭问题是家庭功能不良和缺失而非家庭结构缺陷,预防未成犯罪应当强化对家庭的社会支持。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 犯罪预防 社会支持
  • 简介:未成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经过实践探索,已经得到法律确认。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适用范围过窄,法条衔接不够,缺乏考验期,查询主体过广,封存程序过于原则,不同法律之间有冲突等。对封存制度的完善,在尽快出台司法解释、修改有冲突的法律、联合出台文件外,对该制度的实施办法,应从提起程序、封存程序、法律后果、材料保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记录 封存制度
  • 简介:社区矫正的引入给未成犯罪社会化处遏带来了新的契机。依托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体框架,各地在未成社区矫正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无论是在制度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影响未成社区矫正的深入进行。鉴于此,笔者认为在充分肯定对未成进行社区矫正必要性的前提下,应在已有的矫正工作经验基础上,从对未成犯的处遏观念、法律法规体系、适用比例及矫正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理想的矫正效果。

  • 标签: 未成年人 社区矫正
  • 简介:一、新《刑事诉讼法》未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存在的不足1.未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适用率低。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未成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但是,我国《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中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仅有侵犯通信自由和偷越国边境两个罪名,对于其他罪名,未成犯罪后能够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将会很少。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附条件不起诉 实证研究 《刑事诉讼法》 不起诉制度 《刑法》
  • 简介:本文运用2010年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大众传媒对未成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成犯偏好武打、警匪电视片,有暴力行为者达六成以上;七成以上未成犯接触过淫秽色情信息,近八成来自网络;未成犯接触不良媒介年龄最低6岁,初中比例最高;近四成未成犯每天上网时间超过6小时,八成左右主要是玩游戏、聊天。研究认为:大众传媒不良信息传播催生未成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改善未成生存环境和传媒内涵比营造外部环境更重要;成年未成共同提升媒介素养是应对大众传媒新挑战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大众传媒 互联网 媒介素养 犯罪预防
  • 简介:运用2010年全国未成犯抽样调查第一手资料,分析了社会交往对未成犯罪的影响。研究发现:未成犯八成以上属共同犯罪,一半以上同伙关系早已形成;近八成未成犯罪与朋友有关;六成以上未成犯结交过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人;未成犯的交友倾向是最青睐“讲义气”、“有相同兴趣”的人;首选“有知心朋友”为最大幸福。研究认为,不良交往增加了未成共同犯罪的可能性,家庭、学校教育功能的不良或缺失加剧未成不良社会交往,提出同伴教育这一未成犯罪预防新思路。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共同犯罪 社会交往 犯罪预防 同伴教育
  • 简介:2012年我国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未成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一章,这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对新刑诉法第270条中"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的理解是难点,应当根据侦查阶段、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解释;第267、268、270条的理解存在歧义,可以通过恰当解释加以消除;第73、83、91条规定的强制措施适用于未成时各有特点,值得探讨。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司法 《刑事诉讼法》 共犯
  • 简介:未成犯罪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在时间维度的纵向分布方面分析未成犯罪现象的变化规律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单就犯罪主体构成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间,未成犯罪表现出五个增多的特点,即女性群体、14—16岁的群体、流动人口群体、在校学生和无业群体犯罪增多。就此而言,未成犯罪现象变化的社会特征是较为明显的。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现象 变化轨迹 纵向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