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区输液工作流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方法设计一种在病房应用的静脉输液记录卡,经过3个月的试用和不断改善后,2012年1月开始使用。结果有效的杜绝了医疗差错的发生,提升了患者满意度。结论病房输液记录卡的使用,明确了护士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卡 病房 静脉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同当前的医院临床护理经验相结合,不断探究肿瘤科中的输液风险管理的有效举措,不断提升肿瘤科病房的医疗效果以及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方法通过对医院的500名肿瘤科病患进行相应的输液风险的管理,进行相对于的调查研究,实施科学的分类规划,进行对比观察,从而得到科学的调查结果。对不同的对照组进行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进而能够得到更为高效的肿瘤科输液的风险管理办法。结果通过实施肿瘤科病房的风险管理措施,医院病患对于护理的质量满意度调查超过50%,远远超过风险管理之前的4%的满意度。与风险管理实施之前的医护工作相比,观察组对于医院护理人员的不满投诉远远高于实施风险管理之后的投诉案件发生率。

  • 标签: 肿瘤科 风险管理 输液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寻找病房输液最佳的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和质量、效率。方法运用流程再造的方法对输液流程中不合理因素进行重组再造。结果流程再造后,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相互间配合默契,病人等候时间由1~2h缩短至15~30min,病房响铃率由原来的82%降至现在的15%,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由88%提高到98%,护理工作效率也显著提高。结论流程再造使输液过程更加合理、科学、高效。

  • 标签: 病房输液 流程再造 减少铃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房静脉输液中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从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病房静脉输液患者中选取 500例进行研究,对其发生的静脉输液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发生静脉输液安全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 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妇产科病区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择2012-1~2013-1妇产科患者800例,应用美国BD公司生产1.1mm×30mm/20G静脉留置针,ⅲ型6cm×7cm自粘性无菌敷贴,进行四肢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使用情况。结果留置针在妇产科病区得到广泛使用,正确的封管技术可降低患者静脉炎和堵管发生率,延长了留置时间。结论妇产科病区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简单,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易于固定,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妇产科病区临床应用 留置针相关性静脉炎的预防 护理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临床资料源自我院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数据, 2017年 1月 -12月实施基础护理,对新生儿无陪护病房输液的风险进行分析,根据获得的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结果:实施后的输液流程完成率 98.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97.00%、规范观察穿刺部位率 100.00%相较于实施前 91.00%、 89.00%、 90.00%高, P< 0.05。结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过程中的风险较多,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的作用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输液 无陪护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风险及护理对策。方法临床资料源自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数据,2017年1月-12月实施基础护理,对新生儿无陪护病房输液的风险进行分析,根据获得的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结果实施后的输液流程完成率98.00%、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00%、规范观察穿刺部位率100.00%相较于实施前91.00%、89.00%、90.00%高,P<0.05。结论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输液过程中的风险较多,实施风险管理干预的作用明显,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

  • 标签: 新生儿 病房输液 无陪护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儿科病房静脉输液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2022.7~2023.7,研究儿科病房静脉输液患者60例,随机分组(n=30),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家属护理满意度、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指标改善趋势明显P<0.05。结论:儿科病房静脉输液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明确,值得借鉴。

  • 标签: []儿科病房 静脉输液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针对传统人工液监控系统控制精度低、人力物力耗费大、安全度不够等缺点,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与电机控制技术的输液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法。考虑到对输液滴速控制的可靠性与精确性,采用PID控制算法进行液滴速度的闭环精确控制。实验证明,系统工作稳定,实现了输液过程中的远程监控功能,达到了对液滴速度的控制要求。

  • 标签: ZIGBEE 红外技术 步进电机 PID算法
  • 简介:摘要:该创意的想法来源于医院,在一些流行病季节或者说特殊时节,我们注意到,医院内部随着病人数量的增加,护士无法尽心的照顾到每个病人,而且当病人数量超过一定值时,会增大医学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对病人家属来说,也增加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所以,我们提出了对病房输液智能化管理的这个方案。对于整个方案,利用电容式液面传感器检测吊瓶的输液情况,当输液到一定状态(此状态时输液已基本完成),传感器将此信息传给控制模块CC2530。此时,CPU做出动作,向医务室发出控制命令,医务室设置的铃会响,灯会亮,让护士知晓病人输液完成,让护士及时给病人换药。多个病房病床之间通过构建ZIGBEE网络来实现整体化的系统结构。整个系统大概的构想到此也就基本阐述完成。接下来,我们通过我们所选用的一些元器件来对我们所采用的技术加以简单的介绍。

  • 标签: 智能系统 传感器 设计 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QCC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穿刺管理中融入品管圈的手法和技巧,对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穿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穿刺一次成功率由79.58%升至96.67%。护士专业知识得到加强,沟通协调能力提高,工作幸福感、积极性及科室团队凝聚力大幅上升,圈员运用QCC的能力从0分上升到5分。结论运用QCC对注射室进行管理,不仅降低了差错率,节省了医院开支,还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儿科 穿刺
  • 简介:目的分析物联网技术在医院病房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85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199例,采用传统人工输液巡视方法进行静脉输液管理,患者有需求时使用传统有线呼叫系统呼叫护士。物联网组患者186例,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静脉输液监控。比较两组患者输液相关铃响次数、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护士平均日行步数、液体滴空回血次数、药物配置后的静置时间及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情况。结果物联网组患者186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74次;对照组患者199例,5天输液相关铃响153次;物联网组护士往返护士站次数为105次,对照组护士往返护士站176次;物联网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16次;对照组患者5天液体滴空回血58次。物联网组护士值班平均日行步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护士(P〈0.01);物联网组患者液体配置后静置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物联网组患者对输液过程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物联网技术监控静脉输液有助于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输液安全性,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静脉输液 管理 物联网技术 输液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我院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的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12月份至2022年12月份接诊的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的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参照组,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35例患者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儿科病房静脉输液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儿科病房静脉输液患者在护理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其进行干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 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改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22年6月-9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常规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参照组)以及2022年10月-12月急诊输液病房输液并接受PDCA管理模式下静脉穿刺管理干预的100例患者(研究组)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临床出现的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整合数据,分析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4.00%),总满意率98(98.00%);参照组发症发生率18(18.00%),总满意率83(83.00%);两组数据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数据更具优势性。结论 在PDCA管理模式下急诊输液病房静脉穿刺流程得到优化,可很大程度降低临床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获得患者满意,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管理模式 急诊输液病房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作为目的,并简述分析实施后相关指标数据变化,以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将设定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开展实验,将该期间前6个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涉及患儿70例,将后6个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作为研究组,涉及患儿70例,将两组实施不同干预后两组家长满意度数据进行收集,对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风险处理能力进行比较,对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记录,并采用统计学工具实施分析对比,观察结果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较发现,研究组家属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防范意识、风险处理能力明显增高;反复穿刺、液体渗出率、针头脱落等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组间P值显示<0.05数值,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儿科病房静脉输管理质量,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中的有效性、可行性明显,建议临床广泛采纳应用。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