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乙状窦后入路神经血管减压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对第Ⅷ颅神经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1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8例,重度3例。3例伴有轻度眩晕。结果16例患者术后耳鸣完全消失,3例伴有眩晕者术后眩晕症状随之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治疗血管压迫性耳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 耳鸣 血管压迫
  •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MVD)是治疗脑神经疾患的首选外科方法。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神经内镜应用于MVD。本文将着重从神经内镜应用于MVD的概况、技术要点、优势、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是目前治疗颅神经疾患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治疗常见颅神经疾患如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疾病时,可达到较高的治愈率。然而,对于少见颅神经疾患,如前庭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阵发性动眼神经麻痹、原发性神经源性高血压、痉挛性斜颈、中间神经痛、以及咬肌痉挛,由于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较为少见,对于此类颅神经疾患的治疗往往成为广大功能神经外科医师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少见颅神经疾患的治疗策略和困难减压的手术策略和技巧等展开述评。

  • 标签: 颅神经疾患 显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治疗策略 困难减压
  • 简介:摘要三叉神经痛(TN)常表现为单侧反复发作性电击样疼痛,其疼痛范围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分布的范围内,其重要病因是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感觉根的压迫,最常见的类型为经典型TN(CTN)。神经血管压迫(NVC)的位置可发生于颅内桥小脑角区(CPA)三叉神经感觉根的任何部位,而出脑干区(REZ)是最常见的压迫位置。造成压迫的责任血管的类型不一。三叉神经感觉根长轴与身体长轴的夹角度数、REZ长度、神经纤维发生的扭曲旋转及不同的责任血管压迫位置都可能会影响TN疼痛的范围。显微血管减压(MVD)是CTN患者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治愈率和较少的并发症,但术后无效和复发仍占有一定比率,中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压迫位置并充分减压是术后疼痛有效缓解的重要保证,但是其中高达30%的细微压迫不能被发现,多重血管压迫也并不少见。NVC位置与责任血管类型是影响TN疼痛范围的主要因素,对NVC位置进行区域划分并进一步研究不同NVC位置中责任血管类型对TN疼痛范围的影响,为提高MVD治疗CTN的成功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血管压迫 责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之后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到 12月这个阶段内诊治的 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个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 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的是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比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程度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等要十分显著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之后的患者而言,结合其具体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这样能够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升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并发症 护理效果 三叉神经痛
  • 简介:目的探讨延髓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我们选取3例病人,他们都曾经接受过3种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血压均没有被很好地控制.术前经头DSA、MRI检查,提示左侧延髓腹外侧区有血管压迫,均进行了Ⅸ和Ⅹ颅神经入脑区的MVD,并且对术前术后的血压及激素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例病人术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明显下降.结论有这样一组原发性高血压,他们的高血压与延髓腹外侧的血管压迫有关,而且可能通过延髓MVD被治疗.

  • 标签: 延髓显微血管减压术 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显微血管减压对21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mo,根据临床症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21例患者术后症状即刻消失,有效率100%。1例患者术后3d有轻度抽搐,随诊3mo末症状消失;术后出现耳呜、听力障碍1例,随诊3mo末症状好转;4例轻度面瘫,随诊6mo末好转;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和致残病例发生。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创伤小,面神经功能可完好保留,远期并发症少。

  • 标签: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责任血管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49例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手术配合经验。术前对49例原发性TN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好器械物品,中密切配合手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术后定期回访病人。结果49例MVD病人中,45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改善不明显,后经射频治疗疼痛减轻,术后并未发生并发症。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目前治疗原发型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心理护理,周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中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人路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显微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8年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患者的手术录像。结果本组患者中判定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26例,小脑前下动脉3例,单纯静脉1例。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中全程探查充分减压三叉神经,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血管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案,采取面神经干压榨及分支切断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血管减压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治愈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63.2%;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组19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0.5%;对照组19例患者中有6例,复发率为31.6%;两组患者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面肌痉挛患者100例作为分析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的保守治疗方式,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52.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血管减压对面肌痉挛患者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卡马西平
  • 简介: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MVD)治疗面肌痉孪(HFS)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106例MVD治疗HFS的临床经验。术前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为91.5%(97例),中显露面神经入脑干区(REZ),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结果中均发现明确的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其中与小脑前下动脉(AICA)相关占66.0%(70例),复合血管压迫者占36.8%(39例)。MVD术后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面神经REZ区的充分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面神经REZ的充分减压,减压棉片的大小和放置位置等,均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责任血管 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