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学邹自振、罗伽禄《论罗汝芳对汤显祖的影响》①论述明代著名的理学家罗汝芳与汤显祖之间的交往,认为罗师的思想观念对汤显祖影响深远,正是罗汝芳的“生生之仁”、“赤子之心”等论说内化为汤显祖的行为指导思想。但汤显祖与理学家罗汝芳交游之外,还与《明儒学案》中的章潢、顾允成、罗大纮等理学家有过诗文交往,通过梳理汤显祖与明代家的交游情况,对于探究汤显祖的生平、思想不无裨益。

  • 标签: 汤显祖 理学家 交游 明代 《明儒学案》 罗汝芳
  • 简介:长期以来,文学界认识文学创作与宋代理的关系时,无一例外地只看到其消极一面,把宋诗不如唐诗,甚至宋代诗歌的衰亡,都归结为理学之“障”所致;同时,宋诗的一个人所共知的特色,即所谓“理趣”,由于人们很少从理学对文学的深刻影响分析,也就只能就现象谈现象,对其哲学根源很少深究。实际上,理学对于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题材、表现手法,以及人生观、审美观、社会意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弄清宋诗“理趣”何由形成,就不能真正把握宋诗的特质;不探究理学与文学千丝万缕的

  • 标签: 宋诗 宋代诗歌 宋代理学 理趣 文学创作 创作倾向
  • 简介:继《宋代理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的反响后,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伦理思想研究》于2015年10月在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于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两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第三部曲",实为难得。

  • 标签: 理学伦理思想 陈谷嘉 宋代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思想 明代理学
  • 简介:"仙传四十九方"是明代嘉靖年间状元及理学家罗洪先所传的道教导引功法。此功法的最初文本是罗洪先在洛阳游历时由朱神仙授予的,时称《卫生真诀》。考其功法,应该直接源于明正德间王蔡所传《修真秘要》,或与《修真秘要》同源于南宋郑樵《通志》中曾著录的《修真秘要经》。在功法的表现形式、内涵和文字表述方面,"仙传四十九方"要优于《修真秘要》中的相应内容。"仙传四十九方"随再编的《卫生真诀》首刊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后来有《卫生真诀》、《万育仙书》和《万寿仙书》等多种抄本、刻本传世,近几十年来一些较新的印本也出现了若干种。

  • 标签: 罗洪先 仙传四十九方 导引 卫生真诀
  • 简介:明代戏曲批评者与理学者的交往甚多,有的本身就是理学家或理学者,有的曾是理学者的门生弟子。明代戏曲批评的内容丰富庞杂,其主要特点则是"重情""求真",而这恰正是明代及其批判思潮的主要内容之一。明代的"理欲"观对于明中后期戏曲批评强调人性人情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明代的求"真"思想与戏曲批评的嫉伪存真论也有一定联系。

  • 标签: 明代 戏曲批评 理学
  • 简介:明代李承箕曾数次远赴江门师从陈献章问学,深得白沙之学的真传,黄宗羲《明儒学案》将李承箕列入白沙之门。李承箕在诗文创作或与友朋的书信中,彰显出其对心与理、动与静、名与实、出与处、孝与义、义与利等理学方面的考究,强调“动静有同功,内外无二致”“本然之心”及“教有义方,一本于我”的理学思想。

  • 标签: 明代 李承箕 理学思想
  • 简介:在中国天主教发展史上,明代山西人韩霖的《铎书》至关重要。《铎书》是一部裹着官方色彩的宣传天主教义的伦理学著作。在《铎书》中,韩霖不着痕迹地把天主教伦理思想植入儒家伦理思想之中,为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铎书 天主教 儒家 伦理
  • 简介:一、理学的特点上篇曾及:理学是于两宋之际极其复杂、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诞生的,是诸如历史、现实以及学术史自身的因素二者共同发展和作用的必然归宿(?)。诚如此,那么它就无疑带有与之相关的特点。详加缕析,如下数点实属夥者之尤。(一)理学是由包含诸如儒、佛、道、哲、历史、伦理、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组成的溶自然观、认识论、人性论、伦理观、道德观等为一体的庞大精微的理论体系。不管是为适应宋

  • 标签: 宋代理学 封建伦理道德 宁宗 历史背景 理论体系 思想领域
  • 简介:理学教育哲学代表了中国前近代社会的最高思想成果,它因此也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历史前提.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和明末清初的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是理学发展三阶段的典型代表.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虽都以道德主义为其根本特征,但由于它们对道德本体与道德主体间的关系进行了不同的处理,又使它们分别表现出本质主义和存在主义的不同特征.理学本质主义集中体现为由太极以立人极的本体论思想,用道德本体设定道德主体的主体定位方式,以"理"释"礼"的权威主义价值取向和"涵养须与敬,进学则在致知"的方法论思想.

  • 标签: 宋代 理学 教育哲学 本质主义
  • 简介:孔孟儒学,是中国族群的优良文化传统,需要辨明道理,剔除糟粕,让孔孟儒学推崇爱民、养民、育民的德政传统,广大于中国,构建安民和谐的社会。玄学产生于君主无为,大臣(世袭职位的门阀士族)专权。任继愈指出,“玄学”与“先秦两汉的孔子大不相同”。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这是继承德政传统,不是独辟蹊径的新说。宋代理宣扬“天理”被确认为官学后,抑制人服从君主,因此不能把熏染着封建糟粕的宋代理,硬拉进孔孟儒学混谈。继承儒学传统,发展中国,是不能推辞的责任。

  • 标签: 儒学 玄学 理学
  • 简介:<正>一经由唐代儒释道的思潮冲突与观念激荡,儒家的价值观在士大夫那里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与巩固。随着道统说的倡叙和排佛运动的展开,士大夫们的自我身份觉识与经世之志大大提升,复苏儒学乃戌时代的精神斩向。然而,由于这一运动的先行者们或排佛躁切(如韩愈)、或依恋佛光(如李翱)。佛理的实蕴并没有能够被消解转化为儒学的活力源泉,因而儒家的发展并未呈跃升之势。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宋初。

  • 标签: 宋代理学家 伦理 价值观 儒家 道德教育 儒学
  • 简介:阳明哲学是对宋代理集大成者朱子学之反动,但这种反动不是源于宋代理之外,而是源于宋代理之内的,甚至可以说是宋代理自身内在逻辑理路的必然发展.与朱熹理学相对,阳明哲学一直被冠为心学,心学一词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阳明哲学的特点,但也遮蔽了阳明思想的实践内容.阳明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皆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实践特征,故作者将阳明哲学的性质定位为:实践的良知之学.

  • 标签: 阳明哲学 宋代理学 实践 良知
  • 简介:宋代《四书》教学明确以学以至圣人作为目标,在教育思想和理念上将天下学子囊入儒学教养体系之中,强调修身养性与致君泽民的有机统一。其教学重视个体生命体验,力图达到天人合一、学达性天的人生境界。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情境教学、主张工夫修养,形成了教育史上可圈可点的理学教育典范与模式。

  • 标签: 宋代 理学 《四书》 教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所以说象山是以儒家的道德为道统之"道"的,所以王阳明在《象山文集序》中第一句便说"圣人之学,在孟子之后传儒家道统的人便是二程兄弟

  • 标签: 儒家道统 理学道统 道统之争
  • 简介:邵庸青少年时代在苏门山勤学苦读,受名师指教,学有所成。后定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等学者名流探讨学问、酬唱问答,讲学著书,开创"百源学派",成为当时著名的理学家。他的治学方法、宇宙观及阴阳、理、气、性命等一系列范畴的使用,对宋代理尤其陆王心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标签: 邵庸 百源学派 宋代理学
  • 简介:所以说象山是以儒家的道德为道统之"道"的,所以王阳明在《象山文集序》中第一句便说"圣人之学,在孟子之后传儒家道统的人便是二程兄弟

  • 标签: 儒家道统 理学道统 道统之争
  • 简介: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谷嘉教授的《元代理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研究》)一书已出版,全书以详实的学术史料分析为基础,博综深究,实属理学思想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力作。笔者拜读之余,不揣浅陋,兹介绍此书特色如下。

  • 标签: 理学思想 伦理思想 元代 教授 力作 湖南大学出版社
  • 简介:代理、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是民法学'代理'这一范畴中的三个重要法律现象.代理是'代理的完全形式,无权代理是'代理'的缺陷形式,表见代理是'无权代理'的变异形式.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标签: 无权代理 表见代理 第三人 民法 构成要件
  • 简介:魏晋以降,佛教、道教崛起,与儒家鼎立为三,儒家丧失了两汉时期的独尊地位。佛教以其精致的思辨哲学替代玄学以后,佛教哲学的重点逐渐由本性转向心性。各宗派的心性论以真如本体为依托,把认识论与修持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探讨人的本质及其与人的认识能力、情感意志活动规律的相互关系,形成了一整套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理论。到了隋唐时期,佛教在哲学思想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道教向佛教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讲义,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 标签: 佛教哲学 道教 儒家 修持 宗派 心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