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5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B组,将55例健康体检人员分为C组,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检测,观察检测结果。结果A组各项指标的含量和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有肾功能损伤情况,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为阳性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尽早进行治疗,减少对肾功能的损伤。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早期诊断指标 临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肌酐
  • 简介:摘要Sepsis-3定义在脓毒症诊断中的价值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蛋白等指标在尿源性脓毒症早期预警和诊断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方便,PC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更高,WBC急剧下降对脓毒性休克具有很强的预警性,CRP的特异性相对低。IL-6、CD64、Presepsin、miRNA、PTX-3等是较新的更有价值的指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检测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统一和规范的检测标准。多个生物标志物的组合以及与临床评分系统结合较单个生物标志物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尿源性脓毒症 诊断生物标志物 多指标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酶法测定血清肌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胱抑素C(CysC)可作为一个良好的指标替代血清肌酐用于临床评价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我们对23例仅尿微量白蛋白为阳性,46例仅血清CysC为阳性而未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测定,6个月内复查上述指标两次,结果发现前者有7例病人两次测定结果转为阴性,后者仅有两例测定结果恢复正常,证实单用尿微量白蛋白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而血清CysC的特异性较强,与尿微量白蛋白及血清肌酐联合检测可提高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母婴结局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对此做一简要概述。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肾损害 诊断
  • 简介:摘要高脂血症是指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脂质不溶或微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高血脂症通常也称为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发病率高,我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高血脂。高血脂非常危险,有人称之为"无声的杀手"揭开高血脂的面纱,加强对它的监测,定期检查,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全世界每年将至少减少600多万的死亡人数,这是预防、减少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本之举。下面就最近几年高血脂的危害与治疗与大家共同探讨。

  • 标签: 高脂血症 危害 诊断指标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结核诊断诊断肺结核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血结核抗体、结核菌素试验、胸部CT及血沉诊断疾病。结果采用血结核抗体诊断,观察组阳性率为63.6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硬结直径11--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78.79%。硬结直径>20mm时,观察组阳性率为90.9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采用CT诊断肺结核,阳性率96.97%。与血沉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独参考某一指标诊断肺结核,均存在误诊或漏诊的风险。临床需将结核菌素试验等各项指标相结合,共同用于诊断疾病,提高肺结核的检出率。

  • 标签: 血结核抗体 结核菌素试验 胸部CT 血沉 肺结核
  • 简介:摘要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ATP7B基因突变导致铜排泄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肝豆状核变性全球发病率约1/30 000,但ATP7B基因突变携带频率约1/90。WD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肝病、神经系统损害以及肾功能损害等,属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即可得到良好控制的遗传性疾病,故早期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但由于其基因型与表型均较复杂,临床上易误诊而延误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上,目前尚无单一诊断标准可确诊该病,诊断上常使用莱比锡诊断评分系统。近年来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又有新的补充,有研究证实通过使用ATP7B肽来测量ATP7B蛋白浓度可作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新的诊断方法,有助于早期精确诊断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诊断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肝细胞癌(HCC)合并大血管侵袭患者提供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HCC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HCC患者发生大血管侵袭的影响因素分析,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评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HCC患者多项临床特征,包括最大肿瘤直径、肿瘤数目和大血管侵袭等具有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影响HCC患者大血管侵袭的危险因素发现:血清直接胆红素及CRP均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分别是1.747(95%可信区间1.119~2.728,P = 0.014)、2.376(95%可信区间1.495~3.775,P < 0.001)。进行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RP、直接胆红素及二者联合对于肝癌合并大血管侵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的面积分别是0.724、0.668、0.743,敏感度分别是79.1%、70.1%、79.1%,特异度分别是61.9%、62.8%、67.3%。结论CRP联合直接胆红素可作为诊断HCC合并大血管侵袭的早期血清标志物,在诊断治疗及预防HCC大血管侵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细胞癌 C反应蛋白 直接胆红素 大血管侵袭 早期诊断
  • 简介:根据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特点和学生学习状态,结合有效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理想课堂“六个度”理论,可按照“态-里-表”逻辑构建诊断初稿。基于初稿,可对学生问卷调查,对一线英语教师深度汇谈,对英语教学专家访谈,最后对初稿指标增加、修改、删除,形成教学诊断最终成果,为英语教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诊断提供一个相对有效的诊断工具。

  • 标签: 英语课堂教学 教学诊断指标 高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急诊科就诊的78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就诊的62例老年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30min内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静脉血B型钠利尿肽(BNP)浓度与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另外行床旁X线片观察肺门影增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O2、BNP、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肺门影增宽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肺心病患者的PaO2分压最低,PaCO2分压最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高心病患者的BNP浓度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心肌病患者的cTnI水平最好,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PaO2、PaCO2、BNP、cTnI及肺门影增宽均为诊断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良好指标,检测这些指标并结合临床体征早期明确诊断是治疗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关键。

  • 标签: 老年 急性心力衰竭 诊断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各项诊断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4年6月月-2016年6月收治的7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对照组(甲状腺良性结节,58例)和观察组(甲状腺恶性结节,18例)2个组别,观察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血流状况、超声各项诊断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低回声率、边界及形态不规则率、微钙化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速度5项指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回声、边界及形态不规则、微钙化与甲状腺恶性结节有关。结论医院可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推行超声诊断,如超声图像见低回声、边界及形态不规则、微钙化,提示甲状腺恶性结节。

  • 标签: 超声诊断 甲状腺结节 低回声
  • 简介:摘要超声检查无创、实时、价廉,无辐射、便于反复进行,是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超声检查新技术如超声造影、弹性成像发展迅速,可有效鉴别肝内占位性病变性质、评估肝纤维化和门静脉高压程度以及监测肝病治疗效果,在临床肝病及其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诊断价值。本指南规范了肝病多模态超声技术(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弹性超声)检查的仪器调置、患者准备及医生检查方法;对肝脏弥漫性病变(炎性病变、纤维化、硬化)、多种占位性病变及肝病介入操作的多模态超声技术诊断标准进行了定义和规范,同时推荐了超声监测周期及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硬化 诊断 超声 肝占位性病变
  • 作者: 高珂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9期
  • 机构: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手足显微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断指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我院收治的断指再植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均分为各30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比较断指愈合效果。结果:研究组断指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断指再植成活率高于对照组,且其关节活动度与握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断指再植手术患者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断指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断指再植;早期康复护理;断指愈合;干预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查了解精神分裂症生化免疫方面变化的特点。方法:对患者血清,脑脊液,毛发标本进行动物实验,SP、MBP、T3、T4、TSH,IgA、IgG以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动物实验显示行为改变及脑组织病理变化,早期IgA、IgG、T3下降,而T4、TSH升高。SP、MBP含量明显增多,钴元素低于对照组。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化免疫变化可以做为诊断的实验室指标,可靠性达68.2%。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诊断指标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