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肺癌的各种不典型 X 线征象 。 方法:以我院肿瘤科于 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13 例肺癌患者 作为研究样本 ,分析其 X 线 胸片不典型 X 线征象 。 结果:本组 13 例患者 中, 6 例出现 炎性浸润或渗出样病变( 46.15 % ) , 4 例有 明确肿块( 30.76 % ) ,1 例有 类似肺结核表现( 7.69 % ) ,l例胸腔积液, 1例肺脓肿 。 结论:早期 不典型肺癌 患者 的 X 线 征象 表现 复杂 , 在诊断的中要结合 细胞学检查、 C T扫描等 以 提高诊断准确性 。

  • 标签: [ ] 肺癌 X 线 不典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肺癌不同时期的CT征象。方法搜集有CT随访资料的早期周围性肺癌15例,总结其早期征象。结果其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平均直径1.5cm,CT值20~30Hu;进展期以圆或椭圆形肿块为主,平均直径4.2cm,CT值30~45Hu.瘤体内部结构空泡征多见于早期,空洞征进展期出现率高。瘤体边缘征象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进展期亦比早期多见。结论肺内孤立结节,直径≤1.5cm,周边有毛刺、分叶及胸膜凹陷征,灶内有空泡征,应提示早期癌症,且以腺癌可能性大。

  • 标签: 早期周围性肺癌CT扫描动态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4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早期腹痛、腹胀、心率加快或血色素下降和排便感觉异常等症状,得出为尽早发现腹脏器操作而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科学分析受伤情况关心体贴并取得信任,密切观察生命征,反复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及不适感,动态监测血红细胞数血经蛋白浓度的变化,全面分析,认真记录等及地向医师报告,从而使腹内脏器操作得到时期发现,为抢救和治疗赢得时机并针对具体问题实施护理,配合诊疗。

  • 标签: 闭合性腹部损伤 早期征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早期肺癌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CT穿刺明确诊断的早期肺癌病例2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27例发现分叶25例、毛刺11例、胸膜凹陷征16例、血管集束征11例、局灶性磨玻璃征5例、空泡征2例。结论CT能更好地显示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周围型 早期肺癌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早期识别方法及早期识别与护理对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我院2011年4月到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5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设为实验组,72例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儿的早期出现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征象。同时,对早期出现临床症状患儿进行对症护理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在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或烦躁,四肢抖动或无力,脑膜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糖,高血压,呼吸浅促、咳嗽、喘憋、口唇紫绀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儿的住院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但经过精心护理后均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或烦躁,四肢抖动或无力,脑膜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高血糖,高血压,呼吸浅促、咳嗽、喘憋、口唇紫绀等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征象,尽早识别这些征象是提高重症患儿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早期识别 护理
  • 简介:<正>基线调查于1997~1998年,实查成都市社区≥55岁居民5353人,2000~2001年复查其中3687人。实际随访2869人(77.81%),失访818人(22.19%)。结果:正常2764人,可疑痴呆58例,阿尔茨海默病(AD)25例(均为轻度痴呆)。可疑痴呆和AD患者基线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低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痴呆 查成 基线调查 失访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CT征象,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的101例肺腺癌患者[男性42例、女性59例,年龄28~75(56.5±9.4)岁]的薄层CT影像学资料,包括结节内部特征(实性成分、血管征、支气管征、空泡征)、边缘特征(光整、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结节长径、CT值、相对CT值、结节体积、CT值/体积的比值等。根据病理亚型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组(25例)和浸润组(76例),并对2组数据进行对照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临界值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浸润前组25例患者中有纯磨玻璃结节20例(80.0%)、混合磨玻璃结节5例(20.0%)。浸润组76例患者中有纯磨玻璃结节13例(17.1%)、混合磨玻璃结节26例(34.2%)、实性结节37例(48.7%)。浸润组患者结节内部出现实性成分、支气管征、血管征、空泡征的概率均高于浸润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9%(63/76)对20.0%(5/25)、26.3%(20/76)对4.0%(1/25)、43.4%(33/76)对16.0%(4/25)、32.9%(25/76)对8.0%(2/25),χ2=4.14~33.82,均P<0.05]。浸润前组患者结节边缘光整的概率高于浸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0%(17/25)对10.5%(8/76),χ2=33.36,P<0.001],浸润组患者结节边缘出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概率均高于浸润前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73.7%(56/76)对32.0%(8/25)、71.1%(54/76)对0、47.4%(36/76)对0,χ2=14.08、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01]。浸润前组与浸润组患者的结节长径[7.50(6.50, 8.25)mm对13.00(11.00, 16.00)mm]、CT值[-537.00(-612.00, -418.00)HU对-61.00(-318.25, 21.50)HU]、相对CT值[-289.00(-412.00, -210.50)HU对-758.50(-839.00, -534.25)HU]、结节体积[ 0.18(0.14, 0.26)cm3对0.86(0.44, 2.16)cm3]、CT值/体积的比值[-2685.00(-3564.00, -1972.00)对-48.19(-422.14,12.8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51~-5.43,均P<0.001)。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最佳临界值:当结节长径≥8.75 mm时,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4.0%;当结节体积≥0.31 cm3时,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8.0%;当CT值为-464 HU时,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0%;当CT值/体积的比值为-1681.7时,灵敏度为93.4%、特异度为88.0%。结节长径、CT值、结节体积、CT值/体积的比值的AUC分别为0.902(95%CI:0.843~0.962)、0.889(95%CI:0.824~0.955)、0.863(95%CI:0.784~0.942)、0.936(95%CI:0.886~0.985)。结论早期肺腺癌的浸润性CT征象与其结节体积、长径、密度、内部特征、边缘特征有关,需多平面仔细观察相关征象,综合分析,一旦发现其具有浸润倾向,应及早手术。

  • 标签: 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肿瘤浸润 磨玻璃结节 征象
  • 简介:摘要肺癌(肺C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x线检查对肺Ca的诊断是较为重要的一种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肺Ca发病率逐渐增多,而治愈率很低,主要是没有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本院统计2010-2013年肺Ca50例,早期2例,占4%。国外统计占3.5%。由于本地条件所限有些为本院证实,部分病例由外地病理、手术、穿刺活检、尸检证实。

  • 标签: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早期识别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1例有早期重症征象的手足口病患儿除实施消毒隔离及皮肤、口腔等常规护理外,重点加强对神经、呼吸、循环等系统的观察,早期识别重症征象,积极配合治疗,加强护理。结果25例治愈出院,6例好转出院。结论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征象,加强监测,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征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方法对8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5)骨折。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骨折,应做CT复查,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医患纠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外伤 迟发性颅内出血 CT征象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诊断及CT征象.方法:对39例早期ANFH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髋关节或下肢不适,髋关节活动受限,纵向扣击痛(+),"4"字实验(+).股骨头主要CT征象有:①股骨头内骨小梁紊乱、模糊、扭曲、硬化;②股骨头内出现囊状软组织密度影,出现"新月征";③股骨头皮质轻度塌陷,表现为皮质成角、台阶征.结论:CT检查对ANFH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 CT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征象及临床价值。方法123例疑似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均进行CT(研究组,62例)及X线(对照组,61例)检查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在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征象。结果CT检查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表现为骨小梁模糊和轻度的骨质疏松,囊状透亮区,小片状骨硬化,主要表现为“新月征”;研究组的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可清晰显示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征象,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CT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