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陶泓睿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 綦江 401420
  • 简介:严重性创伤较一般的创伤病情较为复杂,而且易累及多个器官,死亡率较高。因此,采用有效的急救方案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常规急救方法,只能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死亡率、昏迷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严重创伤;急诊;早期救治
  • 简介:目的观察对老年意外伤患创伤早期出现的焦虑和躯体化症状实施干预的效果。方法以80例意外伤后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得意外伤7天内的心理变化特点,实施护理干预,3天后再次通过SCL-90心理自评表进行9项因子测量,比较城乡老年人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变化。结果城乡意外伤后7天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感觉和焦虑方面,通过实施护理干预后3天再次测评,得出结果农村和城镇老年人躯体化症状和焦虑接近全国常模(P〈0.05)。结论城乡意外伤早期老年人存在有躯体化感觉和焦虑明显异常,通过实施护理干预明显缓解老年人意外伤造成的心理变化。

  • 标签: 老年 意外伤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44.00%(22/50)高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上肢、下肢)、BI评分均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上肢、下肢)、巴塞尔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创伤预后有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肢体和认知功能,减少后遗症,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创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内创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20.1~2020.12内收治的50例重症颅内创伤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25例,常规康复治疗)和观察组(25例,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常规组患者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重症颅内创伤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取得理想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颅脑创伤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间入院的92例颅脑创伤。随机分组,A组46例实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B组46例实行常规治疗。对比认知功能评分、治疗预后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的治疗预后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A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低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为颅脑创伤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改善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进而获得较佳预后。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创伤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严重创伤早期创伤性凝血病(TI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317例老年严重创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105例;年龄65~96岁[(72.6±6.8)岁]。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为参考标准,分为TIC组(32例)和非TIC组(285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入院时首次体温及休克指数(SI)、入院时首次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化验结果、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住院时间与临床预后。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早期TIC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面部和胸部及腹部损伤、GCS、体温、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SI、pH值、剩余碱(BE)、乳酸、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首次、最低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输血及血制品使用比率、临床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及四肢损伤、ISS、体温、SI、pH值、BE、乳酸、Hb、PLT、APTT、TT、FIB与早期TIC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I(OR=1.54,95%CI 1.10~2.17,P<0.05)、PLT(OR=0.67,95%CI 0.49~0.91,P<0.05)和FIB(OR=0.56,95%CI 0.40~0.78,P<0.01)与TIC显著相关。结论高SI值、低PLT和低FIB水平是早期TI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麻醉方法对老年创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在我院接受股骨手术治疗的 8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 43例患者,在手术中采取全麻;观察组有 43例患者,在术中采取的是单侧腰 -硬的联合麻醉。对其术前 1d以及术后 1d的智力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对其在麻醉前后发生 MMSE的概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的 MMSE评分相近,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 MMSE评分明显下降( P< 0.05)。结论:全 麻患者术后早期 MMSE评分下降较椎管内麻醉者明显。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者。术后认知功能在术后 ld-3d基本能恢复正常 。

  • 标签: 麻醉方式 老年创伤患者 早期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评价七氟烷麻醉对颅脑创伤(TBI)患者早期预后影响。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TBI患者的病历资料,年龄≥18岁,性别不限,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或七氟烷。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丙泊酚麻醉或七氟烷麻醉对TBI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的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入院瞳孔反应、入院APACHEⅡ评分、入院CT指标、入院诊断类别、入院血红蛋白浓度、手术方式、术中液体出入量等混杂因素后,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麻醉患者术后第1、3、7天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丙泊酚麻醉相比,七氟烷麻醉对TBI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无差异。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颅脑损伤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方式的不同对老年创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5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共60例老年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30例,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单侧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处理。通过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早期MMSE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实验组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3.3%、13.3%,对照组明显比实验组要高,所有对比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相比,增大了老年创伤出现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单侧腰硬联合麻醉。

  • 标签: 麻醉方式 老年创伤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严重创伤早期输液复苏与晚期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5月-2023年5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严重创伤作为观察样本,总例数为48例,参照随机分组法将这48例严重创伤进行分组,其中24例接受早期输液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另外24例介绍晚期复苏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复苏效果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效果较好(P<0.05);实验室检查指标的评定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来说,应给予患者晚期复苏干预,这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提升复苏效果,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严重创伤 早期输液复苏 晚期复苏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颅脑创伤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以计算机随机法平均分组,观察组25例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25例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疾病缓解率、感染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92.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8.00%),P<0.05;  观察组的感染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96.00%)要高于对照组(68.00%),P<0.05。结论:对颅脑创伤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对感染率的控制及家属满意度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颅脑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39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9例患者经过护理后康复率高,38例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对患者早日康复起关键作用。

  • 标签: 创伤 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创伤已经成为了目前4 5岁以下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往往具有伤情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临床抢救难度大,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1]。且是拉低我国平均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急诊外科是各类急性创伤的首诊科室,严重创伤伤情复杂进展迅速,临床救治困难,死亡率较高,是临床救治的难点。为了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创伤死亡,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一2020年8月在急诊外科死亡的127份病例的致死原因,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重度颅脑创伤实施早期气管切开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之间收治的62例重度颅脑创伤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疗法予以救治,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气管切开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功能损伤评分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神功能损伤评分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病情控制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创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技术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当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颅脑创伤 气管切开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创伤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例采用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认知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hPOCD发生率5%,对照组术后24hPOCD发生率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MMSE较术前降低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创伤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能够降低POCD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麻醉方式 老年创伤患者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颅脑创伤(isolate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TBI)患者早期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评估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对iTB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创伤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3例中、重度iTBI患者,排除既往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入院后24 h内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左室收缩功能。依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脏收缩功能正常组(n=100)和收缩功能不全组(n=23)。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GCS评分、收缩压、心率、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以及临床治疗变量(镇静药物、血管活性药的使用等)、是否行开颅手术治疗、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生存或死亡)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iTBI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结果收缩功能不全组入院时收缩压(147.3±23.3)mmHg、心率(96.1±26.3)次/min、hs-cTnT(16.48±8.17)pg/mL,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收缩功能不全组GCS评分低于收缩功能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心率(OR=1.129,95%CI:1.001~1.516,P=0.038)、GCS评分(OR=0.640,95%CI:0.445~0.920,P=0.016)、hs-cTnT(OR=1.054,95%CI:1.009~1.101,P=0.002)是iTBI患者并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hs-cTnT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3,P<0.01)。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于收缩功能正常组(52.5% vs 22%,P=0.004)。结论入院时心率、GCS评分、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是iTBI患者病发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s-cTnT能够较好地预测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并发心功能不全iTBI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更高。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心脏收缩功能不全 超声心动图 高敏肌钙蛋白T 收缩压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