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自从日本建立违宪审查制以来,宪法诉讼问题一直受到日本各界的特别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违宪审查关系到政治势力之间斗争的结果和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是涉及宪法实施、宪法解释和宪法保障的重要制度。另一方面也因为除宪法的抽象规定

  • 标签: 宪法诉讼 违宪审查制 宪法保障 宪法解释 基本权利 宪法实施
  • 简介:<正>一、本次报告的前提在作“日本宪法修改问题的现状”的报告之前,我想首先确认以下两点:1.宪法学上的七个考察视点首先,我认为在宪法研究方面支持以下七个考察视点很有必要。而且,这对从比较法的角度考察日本法与中国法的关系非常适用。

  • 标签: 宪法修改 日本法 宪法解释 宪法学 日本宪法 调查委员会
  • 简介:二战之后制定的日本宪法一直存在着被强加宪法论与自主制定宪法论的争论。保守派政治家出于现实政治需要,一直围绕宪法第9条主张修改宪法,并促成了国民投票法案的通过和教育基本法的修改。宪法修改应该使宪法的基本原理与现实发展相契合并有利于宪法的发展,而绝不能悖逆于宪法原理,弱化宪法的存在意义。战后的日本政治史可以说是“宪法固定化”的过程。要不要修改宪法,对于哪些条款进行怎样的修改,应该由国民来做决定。

  • 标签: 日本国宪法 宪法修改 国民投票法 教育基本法
  • 简介:日本和平宪法虽然源自联合国占领军总司令部,但其修改与通过的过程表明,战后获得了主权者地位的日本民众在立宪过程中仍然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该宪法作为社会契约的体现,对政府和民众双方都有普遍的约束力。另外,和平宪法高扬和平主义的旗帜,同时又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来看,改宪论者对和平宪法的各种批判都面临着逻辑上的根本困难。

  • 标签: 政治思想 日本宪法 和平宪法 不容忽视 日本民众 社会契约
  • 简介:借伊拉克战争和朝鲜核危机的“东风”,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日本众参两院先后以绝对多数的高支持率通过了讨论长达26年之久的“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至此,日本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有事法制”,此举标志着战后日本防卫政策的巨大转变。“有事法制”在国会通过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称“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有事法制” 日本 和平宪法 法律形式 防卫政策
  • 简介:<正>一、关于宪法第二章:放弃战争日本各报,于1982年9月1日至3日,连篇累牍报道了在夏威夷召开的第十四次日美安保事务协商会议。该协商会议8月31日(日本时间为9月1日)协商的项目是:防卫日本的1000海里航线问题。美国方面认为:"日本自卫队的防卫航线能力不足,即使说估计完成了中期业务(1958—1962年),但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求日本进一步加强潜水与防空能力。日本方面说明自己的立场是:(一)在严峻的财政情况中已竭尽了全部努力;

  • 标签: 日本国宪法 防卫力量 自卫队 航线 自卫权 协商会议
  • 简介:本文以日本战后法制改革的历史经验为线索,考察和分析了对宪法实施监督的不同观点以及各种制度设计方案。从集中型违宪审查的奥地利模式和德国模式,到非集中型违宪审查的美国模式,还有结合法院和议会两种监督机制的混合模式,都曾经成为日本法律界斟酌和比较的选项。因为政治体制、文化传统以及制度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式分散违宪审查制度在日本实施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司法消极主义伸张,所以近年来日本开始重新考虑设立宪法法院之议。

  • 标签: 非集中型违宪审查 司法消极主义 宪法法院 宪法审判的混合模式
  • 简介:本文根据芦部信喜的《制宪权》中的理论知识框架,深入剖析有关日本宪法修改的现实问题,再由此反思中国。

  • 标签: 制宪权 修宪权 宪法的修改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作为战胜国对日本国主权限制的结果,《日本宪法》第9条明确规定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旧金山和约"签订后,宪法第9条被日本政府解释成为其宗旨并不否定独立国家固有的自卫权。然而这样的解释既偏离了宪法第9条的宗旨,也不能满足日本右翼势力的军事强国的愿望。此后,日本右翼势力曾先后掀起过数次改宪浪潮,意欲废弃宪法第9条。2014年日本内阁会议决定修改宪法解释以解禁集体自卫权。本文以《日本宪法》和国际法为视角,就日本政府和修宪阵营歪曲和平宪法的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就限制日本主权的期限和修改、废弃和平宪法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论证,阐述了修改日本和平宪法不属于日本国排他性的主权事项。

  • 标签: 修宪 和平宪法 《日本国宪法》 “旧金山和约” 战争法律状态 《中日联合声明》
  • 简介: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再次掀起了强劲的宪法修改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暂时以日本政府修改宪法第9条解释的方式告一段落,但它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远未得到解决。这是因为,日本宪法的创制最初就超越了民族国家框架的范围,具有一种世界属性,因而它所设定的课题只能在一种新的世界体系下得到解决。日本宪法创制的历史过程及其当代意义需要在新世界主义的视角下进行重新解释,这种解释反过来也构成了新世界主义的理论框架。

  • 标签: 日本宪法 和平主义 新世界主义
  • 简介: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力图对明治宪法作民主化解释,这为近代日本政党内阁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却遭遇了以蓑田胸喜为代表的右翼学者的攻击,随着日本军部企图掌握政治主导权,以国体明征运动为契机,冈田启介内阁两次发布声明,抹杀天皇机关说,而与此同时,穗积八束、上杉慎吉等人的天皇主权说也一同受到批判,之后形成了以里见岸雄为代表的国体宪法学,国体完全凌驾于宪法规则,宪法学研究与政治上的法西斯化趋向一致。

  • 标签: 国体明征 天皇机关说 国体 明治宪法
  • 简介: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我国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

  • 标签: 宪法修正案 学习 尊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人大 宪法精神
  • 简介:小泉宣布的新宪法草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对于宪法第九条第二项内容的修改成为焦点。但草案要成为正式宪法,也将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 标签: 日本 宪法 第九条 修宪 日本政治
  • 简介:近代中国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1919年五四运动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从那时到现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前后大体经历了三个30年,从中可以得出三个历史性结论。从1919年到1949

  • 标签:
  • 简介:一、什么是宪法宪法既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总纲领,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章程和纲领,不只是宣示性的或者指导性的,而是具有国家强制约束力的。同时,宪法又不同于一般法律,不同在于,宪法是根本法、最高法。所谓"根本法",是就宪法内容上讲的,是指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所谓"最高法",是就宪法效力上讲的,是指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序言最后一段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

  • 标签: 强制约束 根本政治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 委员长会议 依宪治国 立国之本
  • 简介:2014年12月4日,我们迎来首个“国家宪法目”。作为一国法律的“母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被形象地喻为“国家的资格证”。

  • 标签: 国家宪法 治国安邦 总章程 母法 法律
  • 简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决定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根本法律。战前的明治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把日本引向法西斯军国主义道路。日本投降后,为铲除法西斯军国主义势力,作为民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新宪法(即《日本宪法》)。在制定新宪法的过程中,美国占领军司令部与日本当政者展开了一系列斗争。

  • 标签: 日本新宪法 日美两国 天皇制 麦克阿瑟 日本政府 法西斯军国主义
  • 简介:日本宪法私人间效力理论受到德国直接适用说、间接适用说、无效力说的影响,存在学说的对立和争论。为了克服传统理论的缺陷,日本的私人间效力理论对传统理论不断地进行反思、重构。在关注国家保护义务理论等国外学说发展的同时,也结合日本自身的裁判实践,突破传统理论的局限提出新视角、新问题。本文在学说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私人间效力理论的归结是法的解释、适用的基准问题,即利益衡量。所以,过度纠结于私人间效力的规范性构成未必对人权保护有益,应当关注司法实践中利益衡量的正当性问题,寻求更利于保护人权、保障公正裁判的利益衡量标准。

  • 标签: 私人间效力 合宪性解释 利益衡量
  • 简介:"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奋斗!"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

  • 标签: 宪法权威 抚按 人民监督 宪法实施 宪法意识 国家宪法
  • 简介:宪法的稳定性对于维护宪法权威是重要的,但片面强调稳定性可能会适得其反.当宪法规范与社会实际生活之间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通过修改宪法规范来解决矛盾,适时、科学的修宪是维护宪法权威所必需的.在修宪时,应当调整修宪的指导思想,增强宪法的适应性,完善宪法实施保障制度.

  • 标签: 修改 权威 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