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林先生的文章《由“文化形成的滞后性”所引起的新思考》,在王立新的“文化滞后性”基础上,论述了他对“国”与“国文化”的“新思考”。所谓“国”,指的是进入同一国的不同族群经过融合形成的“非此非彼的族群”;所谓“国文化”,指的是“一种多种文化因素构成的混合文化”。文章认为王立新所讨论的“文化滞后”中的“文化”,是“考古学文化”,不是“王朝文化”;同时否定“夏商时代的国家组织仍有浓厚的血缘特点”。本文从商周历史及早期国家的特点诸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

  • 标签: 国族 非此非彼的族群 国族文化
  • 简介:文章对纳西传统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宏观的梳理和分析,融汇了纳西传统宗教信仰和本教形成了在人类宗教形态上有独特地位的东巴文化,以及元明后传入纳西社会的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文化;明清时期在丽江等纳西地区发扬光大的汉文化等,这些多元文化如何在纳西社会中形成文化多样性并行发展的格局.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强权统治阶级强力实施“以夏变夷”对纳西社会和文化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揭示了宽容睿智的政治和文化观念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繁荣是何等重要.

  • 标签: 纳西族 多元文化 结构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由著名的中国边疆史地学家何秋清考证发人曾定居吉林省辉发河流域以来,近人陈汉章等相继研究并著文认同,郭沫若等则以发人即貊人或秽人而否定了发人的存在。其研究成果散见于《王会篇笺释》、《周书后案》、《管子集校》等书中。国外也有同样的分歧意见。拙文将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略抒己见,就正于方家。

  • 标签: 发族源 发文化 吉林 辉发河流域
  • 简介:蒙古拥有独特的茶文化,茶饮历史与茶马贸易史源远流长。蒙古茶饮功能丰富,茶的种类多,不但有大量外来的本味茶,还有本土化的风味茶。烹制茶饮使用的器具与工艺独特,茶俗富有民族特色,茶礼内涵深厚。通过对蒙古茶饮习俗养成、茶叶贸易历史演进、茶饮种类演变的追溯,对独特的制茶工艺,丰富的茶礼、茶俗的梳理,可以领悟到蒙古文化在中华饮食文化园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的深刻内涵。

  • 标签: 蒙古族 茶文化 传承 贸易、茶饮
  • 简介:景颇筒裙充分体现了景颇妇女的勤劳和聪慧,具有打扮装饰、御寒保暖、礼品赠送、商品交换和文物收藏价值。景颇筒裙图案丰富多彩,是一幅幅精美的画,是景颇象形文字代代传播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景颇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藏族的“唐卡”文化可能有一定的渊源和派生关系。

  • 标签: 景颇族 筒裙 文化 探析
  • 简介:哈尼历史悠久、支系众多,在中国境内人口约一百四十二万[1],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普洱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玉溪地区,是一个生活在高山或半山区的民族。历史上哈尼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其民族文化只能通过口传或符号标记的方式进行传承,这促使哈尼形成了大量瑰丽的口传文化,其中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 标签: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民族文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剪纸 口传文化 中国境内
  • 简介:赫哲纹饰文化初探姜洪波纹饰文化属精神范畴,并作为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份,曾广泛存在于赫哲人的日常活动中。本文拟就赫哲纹饰文化的种类形式、及成因特点作一粗浅分析,不当之处,敬请诸多同行不吝赐教。纹饰文化的种类考察赫哲的生产、生活用品,不难看到,纹...

  • 标签: 赫哲族 纹饰文化 纹饰种类 表现形式 图案艺术 形成原因
  • 简介:赫哲独有的“鱼皮艺术”形成的“鱼皮文化”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具有历史、民族、宗教、民俗、艺术等价值,是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的杰出代表,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鱼皮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制作特点 艺术起源 国际影响
  • 简介:古往今来,没有哪项发明能像手机这样,如此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如果你的手机只是用来通话和发短信,那你就显然落伍了。因为手机摄影、手机音乐、手机文学、手机报、手机电视剧等一系列新兴手机文化样式,已逐渐成熟,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形态。“拇指文化”已从“亚文化”不知不觉走向主流文化

  • 标签: 拇指文化 手机文化 社会生活 观念形态 生活方式 主流文化
  • 简介:维吾尔的丧葬习俗均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丧葬制度是由维吾尔穆斯林对待死亡的观念所决定,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丧葬习俗对维吾尔的丧葬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维吾尔穆斯林的丧葬习俗包括哭丧、报丧、洗尸、亡礼、埋葬仪式、服丧等一系列程序。

  • 标签: 维吾尔族 丧葬文化 丧葬习俗 伊斯兰教 丧葬制度 决定性作用
  • 简介:作为古代民族突厥一支的维吾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在以狄、铁勒、回纥、回鹘、畏兀儿等多种称呼之下出现在我国的历史舞台。

  • 标签: 维吾尔族 文化 起名 少数民族 古代民族 突厥族
  • 简介:哈尼居住习俗和宗教信仰有许多特点。一是建寨的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每地必有老寨,周围有新寨。,建寨时必举行隆重的祀祭活动。二是哈尼十分讲究建寨门,共分三座:大门、小门、列门。立寨门时要先祭祖先,然后进行驱鬼,装挂辟邪物等巫术活动。三是由于火耕农业的周期性,以及自然灾害的降临,使村寨住地频繁迁徙。另外,宗教信仰对村寨安定也有影响。

  • 标签: 哈尼族 祭祖 聚落文化 居住习俗 祖先 迁徙
  • 简介:迄今,只要走进哈尼山寨的哈尼人家,人们便会观察到一个特别的现象:不灭的火塘。如果只停留于表象上分析火塘,就会不加思索地下结论:哈尼人的火塘,无非是山地哈尼人喜居半坡或山坡而为取暖御寒所保存下来的产物,如冬至季节来临,人们普遍烤火炉一样。是不是这样呢?美国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认为:“如果我们想真了解一个文化,我们需要深深探索这个文化的精神,深深认知驾驶这个文化中的个人及团体行为的态度。”用这把钥匙,去寻哈尼火塘之迷,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哈尼人的火塘奥妙无穷无尽,其最深层的核心涵义就是:崇拜生命。这里所盲“生命”一词,是特指,她蕴藏着这么几个层次,即整个民族的生命,部落的生命,血缘家族的生命,家庭和个人的生命,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种生命的延续。本文试图用“文化统形”的研究方法,来论述“火塘”——这一哈尼特有的文化现象。

  • 标签: 血缘家族 贝玛 团体行为 露丝 寨神 鸡卦
  • 简介:发扬和保护维吾尔礼仪文化的基础是了解和传承,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个别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在调查过程中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及现有资料,对维吾尔礼仪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研究后,我们发现维吾尔的婚礼是维吾尔之间及维吾尔向其他民族传播该民族礼仪文化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维吾尔族 婚礼 礼仪文化
  • 简介:在云南省的南部,沿着奔腾不息的红河水,就进入到起伏连绵、层峦叠嶂的哀牢山区。在青山绿水间的层层的梯田,宛若飘落在西南边陲的一条圣洁的玉带,绚丽夺目。越往南走,这样的梯田便越多。到了红河南岸,就进入了一个梯田的世界。

  • 标签: 哈尼族 梯田文化 红河南岸 民族文化 哀牢山区 云南省
  • 简介:赫哲是个以捕鱼、狩猎为生的民族,在每年数九寒天,寒风刺骨的季节里,生活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畔的赫哲人,头戴貉皮帽子,身着皮裤站在冰河上就开始凿冰捕鱼了。

  • 标签: 赫哲族 鱼文化 乌苏里江 黑龙江 赫哲人 松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