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与婴儿比例对健康足月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包含了两个不同的分娩中心,一个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助产士与婴儿比例为1∶2.5~1∶5),另一个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助产士与婴儿比例为1∶7~1∶15)。主要终点事件是纯母乳喂养率,次要终点事件是入住NICU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110例新生儿,助产士主导的婴儿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产科医生主导的(88%比78%,P=0.048)。产科医生主导的NICU的入住率(9%比2%,P=0.017)和住院时间[(3.1±1.8)d比(2.6±0.8)d,P=0.008)均高于助产士主导的中心。助产士主导的中心增加了纯母乳喂养的可能(OR值:2.04,1.07~3.92),降低了NICU入住的可能(OR:0.17,0.07~0.43)。结论健康足月儿的结局与助产士与婴儿比例呈负相关,低助产士与婴儿比例降低了纯母乳喂养率,且与NICU入住率和住院时间延长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被动操对婴儿早期发育的价值。方法:抽取本院 2017年 10月 -2019年 10月时段内婴儿共 200例,均随机划分为甲组( 100例)和乙组( 100例)。甲组未施行被动操,乙组施行被动操,评估婴儿发育状况。结果:除身长外,甲组体重、运动能力、适应力和智力发育等状况明显较差于乙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针对 1-6个月龄婴儿,有效的被动操锻炼,可显著促进其生长发育,但对身长作用不显著。

  • 标签: 婴儿 被动操 早期发育 身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摘译一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期应用抗生素和早产与婴儿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关系,结果发现早产儿发生FGIDs比例明显高于足月儿;早产儿和足月儿生后1月内应用抗生素会增加FGIDs发生率,尤其是肠绞痛和反流。

  • 标签: 婴儿,早产 抗生素类 胃肠病学 功能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和小婴儿(≤3月龄)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特点。方法抽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新生儿和小婴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新生儿组和小婴儿组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致病菌之间的差异。结果59例患儿纳入分析,新生儿组34例,小婴儿组25例。两组非特异性表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抽搐、反应差、呕吐、肢体瘫痪)、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组无乳链球菌的感染率(26.5%,9/34)高于小婴儿组(4.0%,1/25),χ2=5.168,P=0.023,。结论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有重症呼吸道感染或抽搐者,伴有外周血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宜早期行腰椎穿刺检查。无乳链球菌对新生儿危害大,应加强预防。

  • 标签: 化脓性脑膜炎 新生儿 小婴儿,≤3月龄 致病菌
  • 简介:摘要婴儿痉挛症(infantile spasms)是婴儿期发病率最高的癫痫综合征,发病率为0.16/1 000~0.42/1 000,男女患儿比例6∶4。婴儿痉挛症幼儿期起病,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需与多种疾病相鉴别。存在孤立或成串异常动作伴或不伴发育迟滞及发育倒退时,应尽快完善脑电图及长程脑电图,并依据其脑电图尽快予患儿相应药物,改善预后。本文查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婴儿痉挛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头核磁 脑电图 抗癫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8例婴儿疥疮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郑州儿童医院、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且最后确诊的婴儿(年龄< 6个月)疥疮,分析婴儿疥疮的流行病学特点、皮损特征、治疗情况和误诊原因。结果共收集78例婴儿疥疮,发病年龄和发病至确诊时间[M(P25,P75)]分别为8.5(7,12)周和4(3.5,5)周。确诊时,45例(57.7%)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同性别、同龄儿平均体重的第25百分位水平,40例(47.4%)出现易激怒、急躁变化,68例(87.2%)夜间哭闹及易醒次数增多。秋、冬季发病患儿最多,分别为30例(38.5%)、22例(28.2%),夏季最少[8例(10.3%)]。58例患儿家庭内同时有长期居住人员感染疥疮;12例是既往临时居住成员曾患有疥疮。皮损分布以胸腹部(80.8%)和四肢(76.9%)最常见;皮疹呈多形性,不同时期皮疹同时存在,表现为水肿性红色和非水肿性棕褐色丘疹、水疱、丘疱疹和结节,隧道可呈特征性卵圆形、逗点、线状、匍形和J形。患儿平均诊疗2.48次,48例(61.5%)患儿首诊医疗机构为非皮肤科专科门诊,30例(38.5%)为皮肤专科门诊,曾被误诊为婴儿湿疹、丘疹性荨麻疹、脓疱疮、痱、痒疹、色素性荨麻疹、婴儿肢端脓疱病、单纯疱疹和水痘。给予患儿外用5%硫黄软膏治疗,9例(11.5%)出现皮疹突然加重,20例(25.6%)需要多次治疗。20例(25.6%)需要治疗2 ~ 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2、4、8周随访,所有患儿无复发。结论婴儿疥疮皮疹呈多形性,分布广泛,容易误诊;诊断时需要认真询问病史,仔细体检,同时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疥疮 婴儿 误诊 皮肤表现 疾病传播,传染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先天性/婴儿型纤维肉瘤(infantile fibrosarcoma, IFS)是起源于纤维组织中纤维母细胞的恶性肿瘤,是1岁以内儿童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最常见于四肢和躯干。病理学诊断是目前IFS确诊的金标准。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是IFS传统的首选治疗方式,影像学检查可为手术可行性提供依据。但IFS自身生物学特征,如生长迅速,常是大肿瘤,好发于四肢和躯干,与邻近血管、神经或骨骼通常有密切关系等,限制了此类手术的进行。同时,鉴于IFS肿瘤的高化疗敏感性,经病理确诊后,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IFS的一线治疗方式。目前化疗方案以长春新碱-放线菌素(VA方案)为一线方案,但尽管其具有良好的IFS反应性及预期安全性,其长期安全性仍有待验证。现阶段,疾病的总体治疗模式已从单一的初次手术向最大限度保留器官的多学科综合诊治成功转化,对IFS的诊治意义重大。同时,新型治疗方法,包括针对TRK融合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VEGFR/PDGFR)、BRAF基因重排等靶向治疗,为对化学治疗反应不良的难治性、转移性/复发转移性IFS提供了新的希望。

  • 标签: 婴儿 纤维肉瘤 治疗 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