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损伤患者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6例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设为观察组,常规手术治疗56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7%(26/29),对照组总有效率79.3%(23/29)。结论:损伤控制骨科理论指导骨创伤治疗可行。

  • 标签: 骨创伤 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于严重骨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严重骨科创伤患者72例根据DCO理论分三阶段进行治疗。结果72例患者死亡13例,死亡率为18.1%。随访4~14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6~l3个月,无畸形愈合,邻近关节功能恢复好。结论对于骨科损伤患者应把握救治时间,合理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理论与技术,早期、及时、正确地进行诊断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骨科损伤 应用
  • 简介:摘要: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效果,是本文的目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12例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接受损伤控制治疗的被设置为观察组,另外56例则接受常规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我们对比了两组术后的恢复状况,并得出了以下结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26/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23/29)。这表明,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对骨创伤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8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160例骨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则在护理过程中实施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术后愈合时间等。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利用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进行护理,其出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骨伤愈合情况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创伤患者实施骨科损伤控制理论进行护理,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伤愈合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骨科,创伤控制理论,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此为医疗机构中临床多发伤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到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接受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方式的效果,以此为严重多发伤疾病的治疗找到最佳方式。结果经过对5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后能够看出,5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由于治疗无效死亡,占总人数的10%,其他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并且在接受治疗后治愈出院。讨论针对医疗机构中出现严重多发伤患者,给予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死亡率,加大患者治愈几率,对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标签: 损伤控制 骨科治疗 严重多发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 2016年 6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 APTT、 PT、 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APTT、 PT、 TT短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良好,既能增强救治效果、改善凝血指标,又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骨科损伤 控制治疗 严重多发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效果。方法选择30例从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选择30例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方法治疗的一般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观察对比。结果30例严重严重多发伤患者,26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86.66%。治疗前观察组凝血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能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严重多发伤 一般多发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APTT、凝血酶原时间和TT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APTT、P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损伤控制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良好,既能增强救治效果、改善凝血指标,又可减少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骨科治疗 凝血功能 治疗结果
  • 作者: 刘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大邑县人民医院刘红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变先进。目前,去医院就诊的骨科患者越来越多,骨科患者的病种多且复杂,所以,在骨科的护理中,为了确保骨科患者的护理安全,首先要对骨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这些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在基于一定的基础上应作出相应的措施,这样就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骨科护理隐患问题所给患者带来的不好影响,有利于患者的尽快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其他严重多发伤治疗中的运用和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05~2013年收治的25例严重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其他严重损伤并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死亡4例,21例患者痊愈,治愈患者中留有残疾的患者8例,其中截肢3例,其他骨关节残疾3例,颅脑损伤后部分肢体功能障碍2例。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严重多发骨折以及合并其他严重多发伤治疗中效果是显著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多发骨折 其他严重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效果。方法以2008年至2010年我院的42例严重多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进行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将这些患者作为试验组,在同期选择另外的42例一般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中有6例死亡,1例是脑疝,2例失血休克,其余为多器官障碍综合征,这些患者共占据了试验组的14.2%,另外的36例患者均获得稳定的治疗,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试验组的凝血功能比对照组高,康复期两组患者的体温、PH、凝血功能等均没有太大差异性。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接受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严重多发性伤 一般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中医院2013-2015年收治的60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此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武汉市中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未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治疗的骨盆骨折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骨科救治方式进行救治,对照组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进行救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存率较对照组高,Majeed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较少,(P<0.00)。结论损伤控制骨科应用于盆骨骨折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损伤控制骨科 盆骨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40位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20)与观察组(20),将两组患者的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体温、PH值以及死亡概率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概率为5.00%,对照组患者死亡概率为1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以后,在PT、APTT、体温以及PH值方面,两组患者与手术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疗效理想,能使患者生存概率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严重多发损伤损伤控制骨科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56例严重多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损伤控制骨科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56例患者中治疗成功的患者52例,成功率为92.8%,整体治疗优势明显。56例患者治疗后的PH、PT、T以及APTT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损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疗法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 严重多发伤 骨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月至 2019年 2月于某院接受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的 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损伤程度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常规急救组和研究急救组,每组 34例。常规急救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方法,研究急救组在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采用损伤控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急救组的检查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急救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损伤控制可缩短患者治疗相关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及身体康复有极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 损伤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为了将当前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升,首先需要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研究开展对比实验,实验对象为本院的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将患者进行双盲分组后,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即常规治疗以及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之间明显存在较大的区别(P<0.05)。结论: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方式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损伤控制骨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结合损伤式外固定支架在重症创伤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重症创伤并骨折患者共计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骨科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理则采用骨科损伤控制(damagecontrolorthopedics,DCO)理念指导治疗,使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技术进行,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手术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骨科治疗的对照组。结论针对骨科重症创伤并骨折患者的紧急处理,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结合外固定支架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前期救治,为后续手术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骨科损伤控制 外固定支架 重症创伤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刍议损伤控制理论在骨科下肢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调我院骨科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收治的 116例下肢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按常规创伤治疗方法治疗的 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取依据损伤控制理论开展 3阶段治疗的 5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计算两组疗效优良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达优、良标准的患者所占比重为 96.6%明显高于对照组 72.5% ,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7.214, P<0.05)。结论:骨科下肢创伤临床急救中应用损伤控制理论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理论 骨科 下肢创伤 临床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