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报告1例持久隆起红斑。患者女,51岁,全身多发结节、斑块伴痒痛10余年,病情反复迁延、逐渐加重。皮疹伴疼痛,冬季加重、夏季缓解,四肢伸侧、颜面部、臀部对称分布斑块、结节、色素沉着、皮下萎缩,新旧皮疹同时存在,皮疹早期疼痛明显,晚期轻度瘙痒。早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白细胞碎裂血管炎改变,晚期皮疹病理活检呈纤维化改变。诊断:持久隆起红斑。系统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沙利度胺、贝前列素钠,外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莫米松乳膏等治疗,2周后部分皮疹逐渐消退、颜色变暗。目前尚在随访中。

  • 标签: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最有效处理持久有污染物的手段就是对污染物进行机械化处理,这项技术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使用尤为广泛。本文介绍了对POPs处理的的起源和目前使用此项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此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明确现如今此项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明确的指出未来此项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时要准确的分析污染物的结构形态,以此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避免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提高对持续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效率,让此项技术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有机污染 机械化学 无害化处理
  • 简介:在捕食模型中,考虑食饵与捕食者的阶段结构,并考虑一类带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性反应的阶段结构捕食种群的持久,运用微分方程理论进行分析,得到了食饵种群和捕食者种群都持久发展的参数条件。

  • 标签: BEDDINGTON-DEANGELIS功能性反应 阶段结构 持久性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病,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SLE与妊娠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妊娠期免疫状态及生理变化可导致狼疮复发,另一方面,SLE患者在妊娠过程中疾病复发,发生狼疮肾炎加重、高血压、子痫、胎儿丢失、早产儿及新生儿狼疮等的机率明显升高。尽管风湿免疫科医师对狼疮患者的妊娠较为重视,但母亲和胎儿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进一步增进对狼疮与妊娠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妊娠时机、应用安全的药物保持病情尤为重要。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妊娠 并发症 管理 治疗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器官的系统自身免疫病。作为SLE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感染的控制始终不尽如人意。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位危险因素。此外,病毒和细菌感染可能作为环境激发因子参与了SLE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在有遗传背景的个体,往往导致了SLE发病或病情复发与恶化。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图谱多样,为SLE早期诊断和精确评估预后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通过设计各V区家族和J区家族引物,扩增出TCR的所有CDR3区。结合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SLE组和NC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细胞TCRβ链的各基因家族的表达频率、V-J配对和碱基插入、缺失情况以及CDR3区多样、长度分布特征等;筛选SLE组和NC组中高度克隆扩增(频率大于0.5%)的DNA序列,氨基酸序列(AA)和V-J组合;从海量数据中筛选SLE组和NC组的共有DNA序列,氨基酸序列和V-J组合,从而揭示SLE组和NC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图谱特性。结果我们发现SLE患者组和NC组的CDR3,VDindel和DJindel的长度分布频率相似。SLE患者组的TCRβ链CDR3的克隆扩增程度高于NC组,图谱多样明显低于NC组。此外,SLE患者组中10个TRβV和6个TRβJ基因亚家族的表达水平,及73个V-J组合的使用频率明显异于NC组(p<0.05)。在共有序列方面,3条DNA序列和4条氨基酸序列被所有SLE患者共享,这些序列可用于开发SLE疾病诊断,预后和病情监控的生物标志物。结论SLE患者组的T细胞克隆扩增程度增加,图谱多样降低,且TCRVβ和Jβ亚家族呈现优势利用的现象。

  • 标签: 统性红斑狼疮 T细胞受体 高通量测序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弥漫结缔组织病的"原型",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代表。SLE患者及动物模型中可见多种自身抗体。其中部分参与炎症过程及组织损伤。自身抗体介导了SLE的病理过程,可直接识别抗原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组织导致损伤。本文就系统红斑狼疮常见自身抗体,以及这些抗体在疾病诊断、预后判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自身抗体在SLE发病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身抗体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病。近年SLE的治疗有较大进展,2017年英国风湿病协会(BSR)推出了成人SLE管理指南,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与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两大协会发布了狼疮肾炎的管理指南与推荐,为SLE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结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SLE诊治指南,对上述国际指南的治疗部分进行解读,并简单介绍疾病活动判断的方法,为临床治疗SLE提供参考。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治疗 指南解读 疾病活动性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儿童期发病患者约占15%-20%。儿童患者较成人更易出现狼疮肾炎、中枢神经受累及多脏器受损,其临床表现更为复杂、疾病进展快、预后差、病死率高。儿童系统红斑狼疮(jSLE)发病和遗传易感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并和疾病严重程度和脏器受累有关。2017年ACR和EULAR联合发布了SLE新的分类标准,增加了各项诊断要点的权重积分,有助于单脏器受累患者的诊断,提高了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近年来达标控制治疗理念逐渐应用于儿童系统红斑狼疮的治疗,中、重度患者常采用诱导缓解和达标控制之后的长期维持治疗。目前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策略主要目的是早期控制病情活动、防止脏器受损,从而提高患儿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治疗理念和新型免疫抑制剂尤其是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儿童SLE预后得到显著改善。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风湿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儿童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系统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6例老年红斑狼疮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40例中青年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变化、治疗方案和误诊情况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浆膜炎、肾、肺、心脏、血液系统、肌肉痛和神经损害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蝶形红斑、肾损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抗ds-DNA抗体阳性、C-反应蛋白(CPR)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尿蛋白阳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接受间歇静脉滴注环磷酰胺疗方案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就诊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11%15.00%,〈0.05)。结论老年统红斑狼疮患者起病隐匿,且疾病活动指数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应该引起重视。

  • 标签: 老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表现 误诊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靶器官损害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则是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如SLE、AIDS、糖尿病、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其临床表现与脑脓肿、脑肿瘤或结核脑膜炎相似,但该病的治疗周期长,病死率高,临床上容易出现误诊而耽误病情.为了让临床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SLE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病例报道如下.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型隐球菌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案进行护理后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例数合计为2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17.5.5日到2018.3.5日,将其依据远程随机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基础临床方案为主护理(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再联合使用综合护理(称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满意程度指标、并发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在护理后,其满意程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方案于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当中,患者的满意程度佳,且并发症控制理想。

  • 标签: 综合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满意程度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护理,积累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主要以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我治疗的2例系统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实验对象,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对患者展开临床护理,护理时要密切控制患者的治疗情况,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位患者在接受护理后身体恢复的更快,而且治疗依从也有了显著的增强,所以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参与试验的两例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治疗后身体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治疗依从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为系统红斑狼疮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隐球菌性 脑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大疱系统红斑狼疮是发生于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的获得表皮下大疱性疾病,临床上少见,其特征皮损为水疱、大疱损害,可发生于系统红斑狼疮病程的任何阶段。我院近期收治1例全身广泛皮肤水疱形成合并Ⅳ型狼疮肾炎的患者,积极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并辅以心理疏导,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保障。

  • 标签: 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护理 尼氏征阴性
  • 简介:药物治疗是儿童系统红斑狼疮(SLE)最为关键的部分。从治疗的时间上来说,SLE像大家熟悉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一样,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从疾病的凶险程度上来说,SLE的变化更快,涉及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在疾病的活动期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甚至需要特殊药物及特殊治疗方式;缓解期药物可以逐渐减量。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该病是有痊愈希望的。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常用药物 儿童 长期药物治疗 系统损害 治疗方式
  • 简介:系统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涉及到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其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反复,治疗及疾病管理非常复杂。首先需要控制包括疾病复发在内的炎症反应,其次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因炎症控制不足导致的不良后果以及长期药物治疗(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在患者的整个生存期进行复杂而多样的疾病管理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模式。医师们要考虑的不仅是治疗原发疾病,还需要考虑到控制疾病的长期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中风)、肾脏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预后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系统红斑狼疮(SLE)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炎症结缔组织病,累及肾脏病变就为狼疮肾炎。系统红斑狼疮肾炎病情时常反复,并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红斑狼疮肾炎为一临床难治重病,目前,针对该疾病常规西医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但单用此类药物临床疗效欠佳,副作用较大。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红斑狼疮肾炎方面的临床优势逐渐显现。鉴于此,本研究将五味消毒饮应用于红斑狼疮肾炎治疗中进行疗效观察症见火热炽盛,营血燔灼者多,采用泻火解毒法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红斑狼疮性肾炎 火热炽盛,营血燔灼 泻火解毒法 五味消毒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护理干预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激素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84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在住院期间给予针对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激素服药依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系统红斑狼疮激素服药患者进行针对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激素治疗依从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激素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羟氯喹治疗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5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115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55)、对照组(n=60),对照组泼尼松治疗,实验组泼尼松+羟氯喹治疗,分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狼疮活动指数。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93.33%vs76.36%)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vs25.45%)低于对照组,狼疮活动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实施羟氯喹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 标签: 羟氯喹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