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现代性五副面孔”之一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是以浪漫主义为源头的。雪莱和拜伦就是审美先锋派最早的代表。他们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对诗人和读者的精英身份的定位、未来主义与乌托邦冲动以及诗化生命与审美表演。这种浪漫主义的审美先锋思想实际上反映了浪漫主义的自由观,在本质上与政治先锋派的追求是完全不同的。

  • 标签: 拜伦 雪莱 先锋派 审美 浪漫主义 诗化
  • 简介: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拜伦的诗歌气势磅礴,包罗万象,抒情与讽刺运用自如。他四处游历的经历和传奇般的人生故事更使他声名远播。他笔下那些热情洋溢,追求自由的男主人公们仿佛是他自己的缩影,常常与这些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同时出现的还有众多女性形象,然而拜伦透过男性视角主观地将这些女性刻画为男性审美理想的载体。女性压抑的自我和话语权、作为男性的无私奉献者,与"拜伦式英雄"所呈现的个人主义、追求正义、富有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本文将通过女性批评的角度对比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和拜伦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拜伦式英雄"的创作动机以及还原其背后真实的女性形象。

  • 标签: 拜伦式英雄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 简介:英国诗人拜伦,锤炼语言、写作诗篇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常常把已经交付出版商的稿件要了回来,重新修改,不断补充。直到付印前的顷刻,不最后定稿不行了,才被迫停止修改的活动。

  • 标签: 拜伦 严谨 英国诗人 出版商 修改
  • 简介:游记文学在18世纪到19世纪早期的英国文化中曾享有唯我独尊的特权地位,其流行程度超过了其他任何形式的文体,并且与当时的民族文学和民族身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基于表达事实和虚构的位置感的需要,多数浪漫主义游记文学都包含获得历史可靠性的强烈愿望。在坚持游记文学真实性的同时,浪漫主义作家从不掩饰对其他游记作品和史料的借鉴、吸收和引用。本文以浪漫主义核心游记文学史观为切入点,以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德游记》第三章被控剽窃的事实为依据,着重讨论浪漫主义关于“文学式借用”与“有罪式剽窃”观念的形成,以及拜伦剽窃案的文学影响和对后世创作的意义。

  • 标签: 浪漫主义游记文学 拜伦 剽窃 影响
  • 简介:英诗汉译贵在传神,已成为译界共识。前举苏曼殊、马君武、胡适三人用格律体译拜伦《哀希腊》,认为苏译最有诗味。实际上梁启超(1873—1929)早在1902年即用散曲体译过此诗,应是拜伦诗最早的汉译者,他用《沉醉东风》(曲牌名)译的妙诗如下:

  • 标签: 《哀希腊》 英诗汉译 梁启超 马君武 苏曼殊 汉译者
  • 简介:十二年来,英国喜剧演员萨沙·拜伦·科恩基本上都是在演同样的戏,但他表现出色,也无可厚非。他饰演愚蠢或天真的角色,采访真实的人,使他们怒不可遏,或骗他们胡言乱语。他饰演的第一个角色是虚拟说唱歌手AliG,在英国大受欢迎。第二个角色是波拉特,一名虚构的哈萨克斯坦记者,此人常常无意地说出一些淫秽至极的话,

  • 标签: 科恩 拜伦 哈萨克斯坦 喜剧演员 波拉特 英国
  • 简介:罗杰·拜伦(RogerBallen)1950年生于纽约.1974年起移居并工作于南非约翰内斯堡。他的作品介于绘画、素描、装置和摄影之间.因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影像风格而著称。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他发展出一种”纪实虚构”的美学.常以荒诞的戏剧性场景加以表现。

  • 标签: 荒诞 拜伦 剧场 约翰内斯堡 1950年 影像风格
  • 简介:拜伦的思想既是矛盾复杂的,又是变化发展的。拜伦一生都在反抗,一生也未完全摆脱掉悲观。但不同时期,反抗、悲观的内容、原因各不同。因而,所显示的拜伦思想境界的高低也不同。以1817年移居意大利参加烧炭党革命为界。前期,侧重于个人反抗,即出自个人原因的、以个人英雄主义为思想基础的、个人方式的反抗,因而多失败:失败则悲观、孤独、厌世。后期,侧重于社会反抗,即从行动上、思想感情上把个人反抗同被压

  • 标签: 烧炭党 资产者 雪莱 英国诗人 反抗意识 乐观主义者
  • 简介:拜伦笔下的女性人物大多妙龄横死,她们的早夭是作者受基督教父权性别观念的影响,将女性视为服务男性的工具、男性的所有物和有罪的言说体,并不自觉地投射在他的创作中的结果.

  • 标签: 早夭 工具 所有物 有罪的言说体
  • 简介: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在中国近代的历史舞台上一直活跃着他忙于救国救民的身影。面对列强瓜分中国之势,面对水深火热之中挣扎的民众,他赤诚的爱国之心让他一直怀着救国的梦想,并不断地探索着救国之道。作为主张通过维新变法实施救国方案而未能达到预期救国目标的失败者,

  • 标签: 形象建构 维新变法 救国救民 新中国未来记 哀希腊 政治小说
  • 简介: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兼民主革命家拜伦,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梁启超是近代诗人中受影响最早也是较深的一个.拜伦精神及其积极浪漫主义的诗风都对梁启超创作的新诗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梁启超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及风格上都有别于传统诗,别树一帜,开拓出传统诗歌的新国土,成为真实反映近代社会现实,充满慷慨豪迈之气的时代之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拜伦 梁启超 诗歌创作 影响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评论家张定璜给予苏曼殊极高的评价,称“唯曼殊可以创造拜伦诗”,并称两位艺术家“过同一个生活”,因而可以译介创造。穆旦(查良铮)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留学,文学地位颇高;杨德豫曾获多项翻译奖,为现当代著名翻译家。本文首先探寻了苏曼殊与拜伦二人身世的相似之处,后从苏曼殊、穆旦、杨德豫译本入手,讨论苏曼殊译本的卓越性。

  • 标签: 苏曼殊 拜伦 译本对比
  • 简介:摘要:民国时期评论家张定璜给予苏曼殊极高的评价,称“唯曼殊可以创造拜伦诗”,并称两位艺术家“过同一个生活”,因而可以译介创造。穆旦(查良铮)毕业于西南联大,后赴美留学,文学地位颇高;杨德豫曾获多项翻译奖,为现当代著名翻译家。本文首先探寻了苏曼殊与拜伦二人身世的相似之处,后从苏曼殊、穆旦、杨德豫译本入手,讨论苏曼殊译本的卓越性。

  • 标签: 苏曼殊 拜伦 译本对比
  • 简介:广义的“拜伦式英雄”应该包括唐璜、该隐等诗人后期作品中的许多文学形象。根据与诗人现实身份吻合程度的不同及理想投射程度的差别,我们可以将“拜伦式英雄”分为镜像型、残疾型及巨人型三类。

  • 标签: 拜伦式英雄 镜像型 残疾型 巨人型
  • 简介:乔治·戈登·拜伦是19世纪初期英国文坛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鲁迅称其为浪漫诗派“宗主”。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为理想而战斗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为之献身。其活动和创作,为人类文明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年》为诗人生日时所作,亦是诗人的绝笔,是诗人风雨一生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首呼吁人们为希腊独立而奋斗的战歌,还如同一部简练深刻的小小“自传”。

  • 标签: 拜伦 绝笔诗 诗人 战士 归宿
  • 简介:"启蒙"是鲁迅进行文艺创作的主要目的。《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现代启蒙叙事的"开始",塑造了一个具有中国"五四"时代特征的"摩罗"形象。继而鲁迅笔下出现了若干已经觉醒的"民元知识分子",这些人物形象蕴含着鲁迅对人生、社会、时代、革命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鲁迅启蒙思想中的忧患意识。

  • 标签: 摩罗 零余人 猛士 战士 革命者 启蒙
  • 简介:乔治·戈登·拜伦(GeorgeGordonByron,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788年1月22El他出生在一个古老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父亲约翰绰号“疯杰克”,曾供职于英国海军,是个侍卫军官和浪荡子。父亲性情暴烈,行为粗野,喜欢豪饮滥赌,欠下巨额债务,1791年死于异乡。

  • 标签: 浪漫主义诗人 拜伦 政治批判 恶魔 音符 爱情
  • 简介:拜伦的诗歌并非单纯歌颂自然,而始终把追求自由的精神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对自由的向往促使拜伦漫游在大自然中,寄情于各地风情美景,寻找到自我的精神家园。同时,大自然接纳了拜伦并给予其一种自信,让他身体力行为自由献身。拜伦留给后世佳作无数,常常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态的关切,反对各种破坏自然甚至人类本身的变革活动,厌恶基督教教义的谎言,并积极主动与大自然直接对话。这些诗歌隐约表达出诗人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崇拜自然、融入自然、感受神圣而伟大的自然之美的生态观。

  • 标签: 拜伦 诗歌 自然 生态观 自由精神
  • 简介: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和拜伦(GeorgeGordonByron)同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两人在诗歌中塑造了有巨大差异类型的完美女性形象。本文对两位诗人在塑造不同完美女性形象上进行对比分析,诗人的出身背景及政治生涯决定了作者对于完美女性的不同刻画手法,不同的生活态度及审美情趣造就了不同类型的文学风格。

  • 标签: 华兹华斯 拜伦 浪漫主义 完美女性
  • 简介:2015年11月30日.《罗杰·拜伦个展-鸟的庇护所》(AsylumofTheBirds)在北京798艺术区亦安画廊闭幕。罗杰.拜伦(RoaerBatten)1950年生于纽约,1974年移居南非,长期居住在约翰内斯堡。早年他以纪实手法拍摄南非偏僻村落中白人布尔人的艰苦生活,后来转向装置摄影,发展出一种重视心理与空间关系的摄影风格,表现人类的存在意识.从而跻身于当代优秀艺术家之列。

  • 标签: 拜伦 庇护 画廊 798艺术区 摄影风格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