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于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00例产妇,产后4~6天采用SAS量表(焦虑评定量表)、SDS(Zung抑郁评定量表),S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及采用调查问卷飞方式研究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对造成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χ2检验法分析产后抑郁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并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06%,文化程度、年龄、家庭支持度、分娩方式、社会支持度、孕期心理准备等对产后抑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社会支持度、分娩方式、心理准备、家庭支持度有显著影响。结论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临床发病率较高,合理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筛查产后产妇抑郁状况。方法:将时间区间锁定在2019年01月至2021年01月之间,选取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产妇360例展开调查。360例纳入研究的产后抑郁产妇均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筛查,分析引起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对360例产后抑郁产妇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筛查后,年龄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63例,孕次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9例,产次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11例,受教育程度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14例,家庭收入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43例,新生儿喂养方式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70例,新生儿发育状况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64例,夫妻关系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21例,生活条件引起产后抑郁的产妇有65例。结论:在对360例产后抑郁产妇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进行筛查后发现,年龄、生活条件、新生儿喂养方式和新生儿发育状况是四种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需要早发现早预防,降低产后抑郁对产妇的影响。

  • 标签: 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产后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最佳方法。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10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心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治疗,评估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54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联合使用心理治疗和抗抑郁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发生脑卒中急性期合并的卒中后抑郁与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案。结果左侧病灶发病率高于右侧病灶。结论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轻、中度抑郁为主,且相关因素较多。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相关因素
  • 简介:甘草为常用补益中药,其抗抑郁作用近年受到关注。通过检索近年国内外有关甘草抗抑郁文献,从甘草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复方制剂的抗抑郁研究进行阐述,表明甘草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涉及抗氧化、抗凋亡损伤,抗单胺氧化酶、调节单胺神经递质等。通过复方配伍,具有健脾宁心、和中柔肝,和药解毒作用,用于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甘草抗抑郁作用的深入研究对揭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发抗抑郁新药、提高抑郁症诊治水平均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甘草 甘草总黄酮 抗抑郁
  • 简介: 摘要:产后抑郁是当前妇产科所遇到的普遍的问题,产后抑郁包括多种类型,并且产后抑郁的表现形式以及表现内容也均有不同,做好产后抑郁体系的完善以及产后抑郁的全方面改革是当前妇产科心理疾病防范发展以及妇产科医学管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以产后抑郁为主要的着力点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究当前产后抑郁的基本概念以及产后抑郁的防治办法,并对妇产科管理以及妇产科疾病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性意义。

  • 标签: 产后抑郁,防治,管理办法
  • 简介:摘 要  抑郁症(MDD)是发病率最高的单病种精神疾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现已清楚其发病与基因遗传有部分联系。但由于其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本文将通过介绍抑郁症的外在表现、现在已经阐明的部分发病机制进一步阐述可能导致抑郁症发生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神经营养因子 CGRP MKP-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CCM)对脑卒中伴抑郁(SD)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脑卒中伴抑郁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干预。1个月后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SD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干预 脑卒中 抑郁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仍然是临床上重大的难题之一。近些年很多专家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将近些年抑郁症发病机制与临床抗抑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临床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抑郁症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听说局里最近要进行人事调整,提拔一批干部,田一丰内心有些纠结。他想提副科,又觉得自己一无背景二无人脉,希望渺茫。朋友小吴提醒他:“你得活动活动,不然没戏。”田一丰说:“我这人不会来事,在领导眼里存在感为零。”

  • 标签: 抑郁 人事调整 干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相Ⅱ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感觉门控P50(SGP50)有无差别。方法用配对听觉条件/测试刺激范式,对38例双相Ⅱ抑郁(双相组)和43例单相抑郁(单相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50测定,测量其S1、S2潜伏期、波幅、波幅差、波幅比、P50抑制度。结果双相Ⅱ抑郁较单相抑郁的S2波幅和S2/S1波幅比增高,S1-S2波幅差值、P50抑制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Ⅱ抑郁与单相抑郁相比感觉门控抑制受损更明显,可作为鉴别的参考。

  • 标签: 双相Ⅱ抑郁 单相抑郁 P50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对抑郁症患者应用共情护理模式干预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用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60例,依据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的两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照组患者更低,p

  • 标签: 抑郁症 共情护理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主观睡眠障碍与抑郁程度以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于我院就诊的 50例抑郁症患者。所有的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估主观睡眠质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抑郁程度,以及多导睡眠图明确患者客观睡眠状况。其中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数越高患者主观睡眠质量越低。在治疗第 4周后再次评估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并用其减分率反映治疗效果,从而探讨主观睡眠障碍与抑郁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效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总分及治疗后减分率均不相关( P> 0.05)。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分数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总分呈正相关( r=0.33, P< 0.05)。在治疗前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分数与治疗后第 4周末汉密尔顿总分减分率呈负相关,( r=-0.44, P< 0.05)。结论:相比于抑郁症患者的客观睡眠障碍,其主观睡眠障碍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高估了自己的睡眠障碍,因此对治疗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抑郁症 主观睡眠障碍 疗效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抑郁症作为精神病学当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疾病,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失眠的状况。而患者服用抗抑郁的药物能够进一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还会对患者的睡眠节律产生影响,根据现阶段的抗抑郁症药来说,对患者睡眠节律影响的机制仍然不是很明确,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 标签: 抑郁药 抑郁症患者 睡眠节律
  • 简介:目的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最大程度的克服心理生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制定各种护理措施,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状态明显减轻。结论通过采取各种积极的护理措施,使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降低致残率。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护理对策1临床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共收住表现出抑郁情绪的脑卒中患者110例,男72例,女38例,年龄42~78岁。脑出血40例,脑梗死6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均符合中华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脑血管诊断标准,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且意识清楚、检查合作、无智力障碍及明显失语症。2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2.1与性格有关性格内向患者抑郁高于性格外向患者,性格内向患者不常把自己心理的压抑表达出来。因此,较少得到他人的关注与疏泄,独自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容易发生抑郁情绪障碍。2.2与住院时间长短有关抑郁症状的发生与住院时间长短密切相关,住院时间越长,越易发生抑郁症状,临床上发现住院30天以上的患者有抑郁情绪明显高于住院20天以内的患者。住院时间长的患者,通常病情较重,由于病程反复迁延,患者身心压力较大,更易产生恐惧、抑郁情绪障碍;心理和生理双重折磨更加剧烈而丧失信心,产生绝望厌世轻生心理。2.3与生活自理程度相关抑郁症状的发生与生活自理能力密切相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影响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主要因素,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抑郁症状程度重,有负疚感,怕拖累家人,易产生消极的抑郁情绪。2.4与经济状况有关自费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公费患者,不少患者对自己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感到格外担忧。脑卒中疾病检查和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又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反复住院、长期治疗,这些因素均可对个人或家庭经济构成冲击,导致思想负担加重而产生抑郁。3护理对策3.1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患者入院后,我们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对疾病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调节、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抑郁症状的易发因素,并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护理措施。3.2尽早进行心理干预心理护理最好在患者住院2~7天开始,同时要有针对性,重点放在不爱讲话、自理程度底、又缺乏人关心、自费的患者,但对住院时间长,以及反复住院的患者要更加关注。3.3增强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们经常与患者沟通,本着理解患者的原则,积极主动与患者多接触,最初可不谈或少谈疾病,从工作、家庭、生活入手,逐渐谈及疾病,适时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治疗、预防及预后知识,讲述脑卒中患者治愈的案例。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其树立自信和战胜疾病的勇气。3.4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强健康指导,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脑卒中,介绍有关自我保健知识,如积极治疗高血压病,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心情愉快,可采取预防措施等,同时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3.5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缓冲应激事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预防或降低抑郁的发生,对住院患者来说,除了医护人员应成为其重要的支持者外,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家庭支持以及朋友、同事、社会、团体支持作用,我们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予感情上的支持照顾,寻求街道、单位等社会团体援助。3.4护士应做好病人的各项基础护理工作经常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避免形成压疮,保持偏瘫肢体的良肢位,对一些吞咽障碍的患者给予鼻饲根据不同病情制定合理的膳食,保证营养供给,睡眠障碍也是脑卒中后抑郁的常见症状,因此要注意保持病房安静,消除焦虑情绪,必要时可给予安眠药,也可适当让患者听音乐放松心情,热水泡脚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4讨论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不仅影响到患者的生理平衡,而且使患者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差。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患者的不良心态,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使患者了解本病以减少恐惧感,从而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我们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卫生宣教,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积极争取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能够很好的帮助患者克服抑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使瘫痪肢体功能不断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不断加强,更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2郭利利,姜亚芳,余丽君对烧伤康复期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6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资料,给予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慌等症状均有所缓解或消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7.7%(84/86)。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护理
  • 简介:近几年来,临床治疗中发现化学药物治疗抗抑郁症有比较明显的副作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助教伍莉(MarsWhooley)的一项研究发现,服用抗抑郁药后,会增加老年人骨折的危险性(达到70%);同时也有证据显示,儿童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有可能诱发自杀等现象。因此,鉴于抗抑郁化学药的副作用,医学界更为迫切地希望在传统草药中寻找有效成分以用于治疗抑郁症。

  • 标签: 抑郁症 天然药物 药物治疗 美国加州大学 临床治疗 抗抑郁药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全球顽疾。抑郁症病因复杂,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传统心理学治疗。而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弹性作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为治疗抑郁症患者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试图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心理弹性研究历程和心理弹性在抑郁症患者中的治疗作用,为有效治疗抑郁症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弹性 研究
  • 简介:【摘要】中风后抑郁是脑血管病患者身上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中风后抑郁常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甚至丧失、思维迟钝等症状为最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常影响到中风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减慢患者神经功能上的康复。本文将围绕中西医对中风后抑郁这一疾病的认知,以及中西医对于中风后抑郁的相关治疗方法进行列举和综述。

  • 标签: 中风后抑郁 理论研究 中医中药 西医西药 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