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同的地方立法类型对应着不同的抵触类型,进而有着不同的判定标准和方法。执行立法既可能只构成直接抵触,不构成间接抵触;也可能同时构成直接抵触和间接抵触。但无论何种情形,均需妥善处理形式主义和实质主义的关系。直接抵触的判定需要以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为基石,明晰立法抵触的判定标准。就义务规则和职权规则而言,国家法律应当视为统一标准;就权利规则和职责规则而言,国家法律可以视为最低限度的标准。判定标准的应用需要一套合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发现上位法规则、要素比较、对应情形和标准、得出结论。

  • 标签: 执行性立法 直接抵触 间接抵触 判定标准 应用方法
  • 简介:刑诉法规定只有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可以适用监外执行,监狱法第17条规定适用监外执行的对象可以是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刑诉法第214条与监狱法第17条、第25条所规定的尽管都是监外执行问题

  • 标签: 监外执行立法 矛盾解析 立法矛盾
  • 简介:可以通过对《刑事诉讼法》进行解释、制定财产刑执行的专门规定等形式进行立法,在财产刑的执行立法中,但刑事诉讼法中关于财产刑执行的仅有2个条文-第219条规定的是罚金的减免

  • 标签: 亟待完善 执行立法 立法亟待
  • 简介:执行性地方立法是指有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机关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上位法的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或上位法的规定作出适合本行政区域实际需要的深化、细化和补充而制定地方法规、规章的行为。要制定出良好的地方法规应当确定地方立法的良法实体标准和形式标准。执行性地方立法良法的实体标准包括以人为本的标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标准、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标准。执行性地方立法良法的形式标准包括地方标准、执行标准、依据标准、可操作标准和简明标准。执行性地方立法可以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不适合时代要求的上位法作出创新规定,但其范围限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公权力限制及公务员管理和社会公益保护等方面。

  • 标签: 地方立法 执行性立法 良法标准
  • 简介:有的法律规定要行政机关自行执行或申请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拒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相对人履行义务的行政行为,⒀行政机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法院采取的强制措施与司法强制措施并无不同

  • 标签: 制度立法 强制执行制度 我国行政
  • 简介:刑事执行立法理论研讨会于1998年7月中旬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刑事执行立法的必要、科学和可行。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刑事执行的界定及其依据刑事执行立法的认识基础是对刑事执行的科...

  • 标签: 刑事执行法 执行立法 刑罚执行 研讨会综述 立法理论 刑事司法
  • 简介:对于刑法分则规定必须判处没收财产而本人确无财产的犯罪分子不判处没收财产,如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犯罪分子规定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种情形就会造成对于那些确实没有财产的犯罪分子必须判处没收财产刑

  • 标签: 执行难 没收财产刑 立法对策
  • 简介:本文主要就我国强制执行立法的原理的角度来分析,而在制定强制执行法中,立法技术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立法体例问题,也就是强制执行法与其他门市程序法的关系;二是关于立法结构的问题,即按照什么样的方式将强制执行规范的编排。并且不可忽视的是在立法过程中还要重点关注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

  • 标签: 强制执行 立法原理 立法体例 基本原则
  • 简介:我国的民事执行担保制度是民事程序制度的组成部分,结合民商事担保制度,又将强制执行制度纳入其中。民事执行担保制度既具有私法制度的性质,又具有公法制度的性质,法律适用比较广泛,横跨程序法和实体法,在实践操作中比较复杂,具体运行起来比较混乱,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本文阐述我国民事执行担保制度相关的法学概念,分析实践操作过程中民事执行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建议通过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从根本上解决民事执行担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民事执行担保制度 立法建议
  • 简介:执行工作实践中,执行人员有时会面临这样一种情况,即申请执行法院制作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等法律文书的案件已经受理,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发现该案存在法律文书尚未生效、申请执行人不合格、申请执行已超过法定期限等不符合申请执行条件的因素。通常情况下,执行人员都引用《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第11项“其他需要裁定解决的事项”,对该案裁定不予执行。对于这一惯常作法,笔者提出质疑。

  • 标签: 不予执行 裁定 适用 疏漏 立法 执行人员
  • 简介:民事执行程序与执行措施规则之间的结构模式构成了民事执行立法的内部构造,二者规范的体系安排必须考量执行的程序执行的实体基准以及立法技术上的逻辑协调性等因素。基于此,我国应在综合考察域外制度体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行立法的样式,对我国的执行规范进行全面修改,以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架构体系。

  • 标签: 执行程序 执行措施 立法体例
  • 简介:强制医疗程序作为一种特别诉讼程序,对于规范强制医疗程序、保障精神病人的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必将发挥重要作用。但纵观现行的相关刑事立法规定,仅就执行阶段而言,强制医疗适用条件仍需进一步完善,具体的执行机关、执行场所和执行期限等也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执行阶段实有必要通过提高强制医疗的门槛、明确执行机关和执行场所及引入比例原则等措施加以完善,从而实现尊重和保障精神病人人权的目的。

  • 标签: 强制医疗 执行机关 人身危险性 比例原则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矫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我国实践十多年的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积极推进社区矫正立法,科学合理设定社区矫正机关,规范程序,健全完善社区矫正执行体系,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和实效,实现社区矫正目的。

  • 标签: 社区矫正 完善 体系
  • 简介: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立法和实践始于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必然选择。反垄断法的私人执行具有自发性优势和比较优势两大优势,“赔偿功能”和“威慑功能”是私人执行“自发性优势”的主要体现,而“救济功能”和“指示功能”则是私人执行“比较优势”的主要表现。为了充分实现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优越,在制度设计上应遵循“法律上可能,经济上有利”的原则。为了促进我国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应引入私人执行制度,并在反垄断立法中对私人执行制度作出详细的规定。

  • 标签: 反垄断法 反垄断法私人执行 立法建议
  • 简介:2000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该法第五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但多年来,各级地方立法机关的立法过程始终是政府部门、人大机关的“专栏”,很少能有来自民间的力量参与。近年来,作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重要立法形式,委托立法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 标签: 地方性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全国人大常委 立法活动 政府部门 立法过程
  • 简介:1、在涉及名誉权保护的判决中.法院常通过让侵权人(败诉人)在媒体上公开道歉的方式维护受害人(胜诉人)的利益。但是.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解释中并没有涉及“公开道歉判决”的执行程序.各地多出现”凡公开道歉判决必走强制执行之路”的现象。

  • 标签: 执行程序 立法院 判决 道歉 公开 《民事诉讼法》
  • 简介:随着我国商事活动日益频繁,关联企业的控制公司利用从属公司法人外壳操纵其经济活动,通过无偿调拨资产、转移利润等方法肆意进行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经济秩序。而我国现行法律对如何实现对关联企业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存在着大量的法律空白和缺失。因此,通过对民事执行程序的立法完善是实现保护关联企业的债权人利益的必要途径

  • 标签: 关联企业 债权人 程序构置
  • 简介:我国的票据法以保障票据的安全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融资票据因非基于真实贸易关系的出票,所以并未得到现行法的认可。但融资票据对于企业短期融资的价值不容忽视,其现实意义及必要应该得到正视。顺应票据法改革的趋势,融资票据的合法地位应予确立。

  • 标签: 融资性票据 现状 立法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