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冰刺激配合手法训练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面瘫患者随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行单纯手法训练治疗,治疗组行冰刺激配合手法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62%(P<0.05);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43±2.76VS68.92±2.13)(P<0.05)。结论手法训练能有效改善面瘫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联合冰刺激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面部神经功能。

  • 标签: 冰刺激 手法训练 面瘫
  • 作者: 杨柳周丽芳谭艳妮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河池市妇幼保健院 妇女保健科  广西河池  547000)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低频电刺激疗法结合中医的推揉、按摩、振动等手法按摩通乳治疗产后乳汁淤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产后乳汁淤积的产妇作为实验组,采用低频电刺激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通乳;同时随机抽取56例同期在产科采用局部热敷加传统的挤奶方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乳腺管通畅情况、通畅时间、疼痛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时间短(P<0.05)、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低频电刺激疗法结合新法手法按摩治疗产后乳汁淤积具有很好的疗效,其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具有可重复性,产妇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腹直肌分离联合应用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对促进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50例行常规康复治疗者作为对照组,55例行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腹围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实施电刺激、康复按摩治疗,可促进腹围恢复,提高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康复按摩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手法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干预前后腹围(脐围、脐上围、脐下围)、腹直肌分离距离、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关于一些相关的指标方面,主要是在脐围等这些指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评分等都是比较高的(P<0.05)。结论:在电刺激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通过采取手法按摩的方法,可以达到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产后腹直肌分离 电刺激 手法按摩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在产后对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年龄30.1±4.65岁,孕周40±2.5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既往体健无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年龄、孕周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产后六小时生命体征正常时在相应经络穴位给予适当强度的低频脉冲电刺激,每次三十分钟,每日一次,其余治疗、护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乳胀时间、泌乳量、泌乳素分泌、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乳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泌乳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实验组乳胀时间T乳胀﹦45.73±11.01小时,对照组乳胀时间T乳胀﹦58.69±14.75小时,t=4.88,p<0.001。实验组经治疗后第三天凌晨7点空腹为的泌乳素为(305±28.72)ng/ml,对照组为(271±13.31)ng/ml。t=7.56,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后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改良手法按摩的应用可明显缩短产妇乳胀时间,增加泌乳量,增加产妇舒适度和满意度促进产后康复和母乳喂养成功。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 按摩 缺乳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研究推拿手法结合电刺激治疗女性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23年1月至6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就诊并诊断为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骨盆矫正带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推拿手法结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耻骨联合间隙值变化情况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值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耻骨联合间隙值与VAS评分较对照前相比,其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能够准确、清晰的观察到人体耻骨联合周围的结构,并为临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的治疗效果评定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耻骨联合分离症 推拿整复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治疗效果以及实施价值。方法:随机抽取58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将抽取的5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29例。在盆底肌训练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与采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并无差异性(P>0.05),经过两种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要更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

  • 标签: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 电刺激疗法 手法按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 标签: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电刺激 手法按摩 表面肌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推拿手法联合低频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患者接受低频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小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推拿手法联合低频电刺激后,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恢复效果良好。同时,患者疼痛减轻,机体状态明显改善。

  • 标签: 推拿手法 低频电刺激 产后腹直肌分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保健院中随机选择50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入院,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仅接受盆底肌训练,实验组则选择电刺激手法按摩联合的方式展开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电刺激 手法松解 雷火灸 盆底肌筋膜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与使用单纯神经肌肉电刺激在产后腹直肌分离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3月 -2020.3月内收治的 300例 产后满42天腹直肌分离 >2cm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150例 ,单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和观察组(150例,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按摩中使用纯植物按摩油))。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具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总有效率,( P<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腹直肌分离在康复护理中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能有效的促进产后腹直肌分离修复,缩短治疗周期,提高产妇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腹直肌分离 产后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电刺激模式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本院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收诊治的170例产后盆底肌高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双色球发分为参考组(n=85)和试验组(n=85)。参考组采取盆底肌经皮电刺激治疗,试验组采取改良电刺激模式配合手法按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前后静息电位值和盆底肌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盆底肌前后静息电位值、盆底肌疼痛程度均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产后盆地肌高涨患者中采取改良电刺激模式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可以显著患者盆底肌疼痛程度,缓解临床症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改良电刺激模式 手法按摩 产后盆底肌高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频电刺激联合面肌康复手法治疗对急性面神经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3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采取中频电刺激联合面肌康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VAS得分,治疗后表现出差异,P

  • 标签: 中频电 面肌康复手法 急性面神经炎
  • 简介:摘要:目的: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常见并发症,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法按摩护理,探究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共90例,采用随机抽签的形式进行分组,平均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手法按摩护理,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试验数据,从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改变情况两方面进行对照研究,明确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优势。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腰围均较前有所减小,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从整体疗效来看,腹直肌分离程度较前减小,观察组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护理可以快速改善产后腹直肌分离程度和临床相关症状,有效减小患者腹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手法按摩 产后 腹直肌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神经肌肉+中医手法+Rood技术介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起,至2023年9月,将此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入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Rood技术联合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介入中医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具有比对照组更加显著的治疗有效率(90%>80%),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神经肌肉+中医手法+Rood技术介入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有效率高,可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 Rood技术 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仪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且分析在产后盆底肌修复中应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修复手法的不同对2022年8月到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自然分娩后行盆底肌康复的初产妇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40)实施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n=40)实施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手法按摩治疗,比较及其分析产后盆底肌修复情况。结果:经统计学计算表明,相比较于对照组数据,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性、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PFDI评分、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更具优势,P<0.05,数据指标均呈现出有统计学计算验证差异。治疗后,两组阴道持续收缩时间、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与治疗前数据比对,P<0.05,数据指标均呈现出有统计学计算验证差异。结论:将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阴道手法按摩治疗应用在产后盆底肌修复中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阴道手法按摩 产后 盆底肌 修复效果
  • 简介:除个别报告外,国内外绝大多数作者(包括本文作者)均常规采用正极在上、负极在下的沿脊柱长轴的纵向刺激法(以下称“纵向正置法”),即他们相信包括脊髓在内的下行传导应是阴极兴奋(Pfluger极性法则,1859)。鉴于学术会议上对此曾有争论,本文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脊髓电刺激 河南省人民医院 极兴奋 极性法 超强刺激 运动诱发电位
  • 简介:华尔街的贪婪、金融监管的缺乏、流动性的泛滥等等都是本轮金融危机形成的重要原因,但只是问题的表象。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理论仍然可以对此给予经典的解释。事实上,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和利用了经济泡沫,形成和引爆了泡沫经济,其影响是复杂和深远的。

  • 标签: 泡沫经济 回顾与前瞻 美国 生产相对过剩 马克思主义 金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