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结合运动功能对促进其上肢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截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128例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配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64例/组),将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功能训练患者设定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并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I指数较治疗前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然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过程中结合运动功能训练临床效果显著,有着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偏瘫 康复治疗 手运动训练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型脑瘫患儿和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共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MFM量表对上肢及功能进行评定,使用量角器对腕背伸和拇指伸展主动活动度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FM评分,腕背伸和拇指背伸的主动活动度均高于训练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FMFM评分,腕背伸和拇指背伸的主动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能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和上肢功能

  • 标签: 偏瘫型脑瘫 功能性电刺激 任务导向性训练 手功能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骨折患者功能训练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从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功能训练,在此过程中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并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折患者功能训练过程中采用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程度,提高依从性,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很大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折患者 功能训练 综合疗效
  • 简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今年“五一”节前夕举办了“断臂铁人”兰林金事迹报告会。现场播放的纪录片中,记忆尤深的是一句旁白:兰林金总要嘱咐子女“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这是笔者家乡一带客家父亲教育子女的一句经典。话虽朴实,一辈子做到却不容易,特别是遇到困难或者面对诱惑的时候。

  • 标签: 人大常委会机关 教育子女 “五一”节 报告会 福建省 纪录片
  • 简介:震后如何快速获取灾区震情信息、准确评估地震灾情,是震后应急救援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县市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需求出发,开发了准实时地震灾情综合评估系统,基于MEMS强震台网的强震观测数据、县域承灾体基础数据和手机终端获取的震后地震现场实时灾情信息,综合采用承灾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和灾情动态修正算法,实现了县市地震灾区灾情准实时评估,为灾区地震应急指挥、救援和辅助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准实时 地震灾情采集 MEMS强震仪 动态修正 综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I期肩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80例I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超短波治疗,比较两组的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水肿评分和Fugl-Meyer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自发性疼痛VAS评分,水肿评分和Fugl-Meyer评分均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I期肩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超短波 康复训练 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索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肩综合征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了 97 名到我院治疗脑卒中的患者,将其以随机形式分成两个组别,观察组有 50 例患者,对照组有 47 例患者,全部患者实施基础治疗后,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结束的 48h 后,开始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则在 14 天后,开始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 肩综合征的情况,以及 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表现。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肩综合征的情况和 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表现均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统计数据存在差异( P<0. 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规范化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肩综合征的概率,也能让上肢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提高患者未来生活质量,为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口服西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综合征随机分为针刀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结合康复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乐葆结合康复训练,共观察治疗1月。参照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简化FuglMeyer评价法评定对两组治疗后进行评价。结果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肩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乐葆(P〈0.05);针刀松解对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运动能力改善优于口服西乐葆(P〈0.05)。结论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是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针刀松解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人们在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高层建筑中的消防安全隐患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针对高层民用建筑构建出科学、健全的火灾风险评价体系,从而可以提前对高层民用建筑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进行预测,减少火灾的发生概率。

  • 标签: 高层民用建筑 火灾风险 综合评估体系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脑梗死后肩综合征患者行量化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5 年 1 2月 ~2016年 1 2月我院收治的 76 例脑梗死后肩综合征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手段不同分为量化组和一般组, 各 38 例。一般组行常规康复手段,量化组行量化康复手段, 观察并 比较两组总体有效率以及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量化组的总体有效率 36 例 ( 94.74% )显著高于一般组 28 例 ( 73.68% ),量化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手部水肿度均优于一般组, 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脑梗死后肩综合征患者行量化康复训练,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效果十分显著 。

  • 标签: 量化康复训练 脑梗死 肩手综合征 康复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复旦中文版脑瘫幼儿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的信度和效度。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康复中心以及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8家单位)接受康复干预的1~4岁的脑瘫(CP)儿童为研究对象,排除有严重视觉和听觉障碍的CP儿童。通过分析现场操作评价和录像评价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Mini-MACS的重测信度;分析不同评估者间[主要照顾者、作业治疗师(OT师)、物理治疗师(PT师)]的评价结果确定Mini-MACS的评估者间信度;以脑瘫儿童精细运动能力测试(FMFM)的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为效标确定Mini-MACS的平行效度。结果76例CP儿童进入本文分析,其中我院康复中心18例,上海儿童康复合作群单位共58例;男46例,女30例;平均年龄(2.5±0.9)个月,1~2岁组25例,~3岁组23例,~4岁组28例;痉挛型四肢瘫29例,双瘫11例,偏瘫27例,手足徐动型2例,共济失调型2例,无法分类5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Ⅰ级7例,Ⅱ级27例,Ⅲ级16例,Ⅳ级16例,Ⅴ级10例。OT师现场评价录像评价结果间重测信度ICC值为0.96(95%CI:0.94~0.98);OT师PT师间的ICC值为0.97(95%CI:0.94~0.98),OT师主要照顾者ICC值为0.92(95%CI:0.86~0.95);1~2岁组、~3岁组和~4岁组重测信度ICC值0.95~1.00,~4岁组评价者间信度低于1~2岁组和~3岁组,尤其是OT师主要照顾者间的信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ICC=0.64)。Mini-MACS精细运动能力分值之间平行效度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6。结论中文版Mini-MACS具有良好的评价者间信度和平行效度,适用于对国内脑瘫幼儿进行功能分级。

  • 标签: 脑瘫 幼儿 手功能 分级 信度 效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方法,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50例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采取综合训练以及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以及采取留置导尿、间歇性导尿术的参照组,每组25例。训练期间为患者安排尿常规检查以及中段尿培养,对比两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尿路感染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前后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行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加速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降低泌尿感染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生活以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脊柱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障碍 综合训练 康复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综合征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康复中心治疗的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4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针对肩综合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F-36量表各项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综合征病人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对促进病人整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头针、舌针的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期发生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治疗,同时对病人进行吞咽言语康复训练,研究观察两种治疗方式结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期发生吞咽障碍的82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即平均分配为两组,即实验组41人,对照组41人。对实验组的病人使用头针、舌针的针刺疗法配合吞咽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则使用传统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两组在进行了一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病人的吞咽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头针、舌针的针刺法配合吞咽言语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

  • 标签: 头针 舌针 吞咽言语康复训练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面瘫病患者应用面神经功能训练结合针灸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收并行针灸治疗的40例面瘫患者作为A组,另选同期接受并行面神经功能训练结合针灸综合疗法的4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B组,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77.5,低于B组的97.5%;且A组治愈的时间是(16.5±5.0)d,长于B组的(12.0±3.0)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瘫患者积极采取面神经功能训练结合针灸综合疗法,能够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该疗法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面瘫病 面神经功能训练 针灸 综合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描述手术室门卫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介绍手术室刷衣智能管理系统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与医院现行的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对刷衣、更衣柜钥匙的发放回收进行智能化管理。分析该系统的设计特点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系统的整体顶层设计及必要的功能预留,实现对刷衣和更衣柜钥匙的有效管理,改善使用体验,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化管理水平。

  • 标签: 刷手衣 智能管理系统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为综合康复治疗。从治疗前后FMA、MBI评分情况入手,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FMA、MBI评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两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综合康复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