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原因疾病本身,心理因素,年龄,药物副作用,巡视观察不到认识到潜在风险,约束方法不正确,设施质量。探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干预措施首次评估全面性,严格交班,安全警示,加强巡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强化安全意识,合理使用保护性约束,使用,适当药物使用,患者安全管理地参与。同时也介绍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安抚患方,对症处理作相关检查,建立应急预案,强调护理人员应树立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标签: 神经外科 坠床 不良事件 原因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口渴是让患者产生想喝水一种主观感受,主要根据患者对其强度主观感受进行症状描述 。是一种类似疼痛主观感受,是危重患者最严重、普遍、剧烈最容易被忽视症状之一。随着危重症医学迅速发展新型医疗设备产生,ICU应用先进医疗设备技术,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与密切监护,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是ICU 常见治疗手段之一,经口气管插管为危重患者常用救治技术,该类患者因口腔不能闭合易致黏膜水分丢失,其口渴较其他患者更为常见。然而,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病人往往病情危重,他们在维持呼吸支持同时,也会由于气管插管给患者带来许多不适。有研究里表明,机械通气可给患者带来口渴、活动受限、体位不适、疼痛、睡眠障碍不适体验。据报道,ICU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普遍存在较强口渴感,而其他不适症状发生会随着口渴症状出现而显著相关。口渴未及时缓解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还会增加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如何帮助护士做好危重症患者口渴管理成为我们关注重点。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口渴 现状 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将住院患者跌倒率降低到1‰以内。。针对2015年1月-12月全科发生8例跌倒事件,从患者自身疾病、年龄、药物、心理、陪护人员责任心、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发生时间因素进行了深入地回顾性分析,提出了防范患者跌倒、事件可行措施对策。

  • 标签: PDCA 坠床 跌倒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护理因素。方法以手术室患者为对象,共计100例,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分为参照组50例与研究组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结果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手术室 风险事件 风险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监护是工作内容中非常重要一项。护理人员不仅应该对病人情况有非常详细了解,同时还应该有较强护理经验以及耐心和细心,在病人发生紧急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能够给出及时解决策略,尽可能地让患者尽量少出现不必要麻烦,让患者能够更快恢复到健康状态。本文主要对患者在日常住院期间发生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可导致患者几点重要因素,并且提出了对应预防措施。希望各位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注意到这几点,有效地预防病人。从各方面入手降低意外危险给患者带来伤害,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医疗纠纷。

  • 标签: 护理工作 患者 坠床事件 原因分析 预防及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入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lCU)多发患者发生危险因素,为及时进行疮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6~6~2017~6入住我院EICU292例多发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疮分为疮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l)、年龄、体温13个因素发生影响。结果2组患者在YMI、年龄、是否并发糖尿病、是否制动、住院时间、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多发患者年龄、是否并发糖尿病、是否制动、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浓度是发生危险因素。结论多发患者高龄、并发糖尿病、制动、住院时间长、低白蛋白时应加强压疮预防措施。

  • 标签: 压疮 多发伤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生跌倒不良事件根本原因,为预防跌倒发生提出建议。方法对2014年1月至12月上报到护理部跌倒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结果发生跌倒根因是在患者活动时、无陪伴、在病床和卫生间发生比例高。结论跌倒属于护理不良事件,针对根本原因,医疗机构应加强护患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实施动态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多部门协作降低跌倒发生率。

  • 标签: 跌倒 坠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目的分析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8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因素、疾病影响因素、药物作用因素、输液治疗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神经科住院患者跌倒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检查和健康教育,创造安全医院环境。结论住院病人下降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结果。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跌倒风险,并提出预测护理措施,以减少跌倒发生

  • 标签: 跌倒 危险因素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烫伤发生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2015年10月~2016年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发生烫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神经外科患者发生烫伤由改善前26.6%降为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神经外科患者烫伤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保证病人安全,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烫伤 品管圈 神经外二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例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基因突变,探讨SERPINC1基因突变与静脉血栓事件关系。方法本文研究类型为观察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病例系列。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例AT缺陷患者临床资料,在患者治疗前,采集血标本。采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AT活性(AT:A),免疫比浊法检测AT抗原(AT:Ag)含量。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SERPINC1基因7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发现疑似突变用反向测序予以验证。分析SERPINC1基因突变与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相关性,统计占比。结果12例患者AT:A在30%~66%,均明显下降,7例患者AT:Ag 同步降低,表现为Ⅰ 型AT缺陷,5例患者AT:Ag在参考范围,表现为Ⅱ 型AT缺陷。共发现12种SERPINC1基因突变,其中6种杂合突变c.456_458delCTT(p.phe121del)、c.318_319insT(p.Asn75stop)、c.922G>T(p.Gly276Cys)、c.938T>C(p.Met281Thr)、c.1346T>A(p.Leu417Gln)和c.851T>C(p.Met252Thr)为首次发现突变位点。12例患者均有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其中3例患者包括2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和1例单杂合突变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下,青壮年时期即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其他9例患者合并有其他易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吸烟、妊娠和制动。结论SERPINC1基因缺陷导致AT缺陷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事件,尤其当同时存在其他易栓因素时。

  • 标签: 抗凝血酶缺陷症 SERPINC1基因 基因突变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发生危险因素,并针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疮防范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7月到2018年5月间我院收治神经外科术后出现昏迷状态患者216例,使用《Braden疮风险评估表》对患者出现风险进行评分;观察患者出现情况,将患者分为出现组与未出现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各基本情况对患者出现影响程度。结果出现患者在前期压疮风险评估中就显示出了更高风险性,患者出现疮与患者活动能力、体脂率、年龄、卧床时间因素有直接关联。结论神经外科昏迷患者出现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体脂率以及卧床时间,在临床护理中要采用一定干预手段,防止患者出现疮症状。

  • 标签: 神经外科 昏迷患者 压疮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在老年心肌梗死住院患者跌倒、事件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43例观察组(跌倒、防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老年心梗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后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老年心梗患者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跌倒防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此类危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改善负性情绪,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心肌梗死 跌倒及坠床 情绪状态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患者跌倒原因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接收50例住院患者,分析跌倒原因,提出对症护理干预。结果引起跌倒因素是自行上下床、坐在床边、旁取物、体位改变、自行行走倚墙站立;伤部位是头面部、骶骨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他。结论根据住院患者跌倒原因提供对症护理干预能稳定病情且获得良好治愈效果。

  • 标签: 前瞻性护理干预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 不良事件发生率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急重症患者应用优化转运流程对其生存质量和护理不良事件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92例危急重症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其分组,对照组(n=46例)采用常规转运流程干预,观察组(n=46例)采用优化转运流程干预,对比两种干预方式差异性。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转运流程可明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危急重症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转运 危急重症 护理不良事件 优化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