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是利用成都2004年—2012年逐时太阳辐射资料,对太阳辐射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包括年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总结归纳成都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成都2004年—2012年太阳辐射逐时年平均值为60.58W/m2,且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15时和16时的下降幅度是最大。2成都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值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呈下降的趋势,但在冬季却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其中春季下降的幅度是最大的,斜率为-1.39,秋季下降的幅度最小,斜率为-0.22,而冬季增长幅度的斜率为0.03。3成都太阳辐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形势,春夏季的最大值出现13点,而秋冬季的最大值出现12点。

  • 标签: 太阳辐射 成都市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成都地区2005-2014年的日降水资料,2010-2014年每小时降水数据,2013-2014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数据,对成都不同量级降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降雨量 降水日数 大气污染物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细颗粒物浓度是决定大气能见度的关键因子,利用2013年11月1日~2014年3月31日期间成都人民南路四段逐时PM2.5质量浓度和大气能见度监测数据以及温江站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在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大气能见度与PM2.5质量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成都能见度水平整体较低,2000m以下和2000m-3000m的样本数分别为1335、542,共占有效样本数的71%;(2)PM2.5质量浓度以及相对湿度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大气能见度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PM2.5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3)利用Mie散射理论,构建了大气能见度与PM2.5的函数关系,并进一步基于幂函数分别在RH<70%、70%≤RH<80%以及80%≤RH<90%三种相对湿度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拟合研究,对应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41、-0.47、-0.52。

  • 标签: 成都市 大气能见度 相对湿度 PM2.5质量浓度 相关性
  • 简介:本文从系统观出发,根据成都下属区县三镇调查获得的资料,论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及其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必须以系统观为指导来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放在城乡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链条上来综合加以考虑。具体调研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使农村劳动力获得较高的收入和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对工作等有较高的满意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统筹城乡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农村劳动力 转移就业 统筹城乡发展 影响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近三十多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对昌都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气温变化特征方面来看,昌都市年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3℃/10a、0.41℃/10a、0.5℃/10a。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及最低温度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都呈增温趋势,增辐最大均为冬季,增幅最小为夏季;冬季温度上升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从降水变化特征看,昌都市降水量呈现出波动性增加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9.4015mm/10a,降水偏少时段为1980-1984年及2005-2007年,降水偏少期为1998-2004年。昌都市降水量大体呈北多南少分布(除芒康站),北部丁青站以及类乌齐站为多雨中心,南部八宿站降水最少。

  • 标签: 昌都市 气温 降水 变化特征
  • 简介:本文在分析了成都发展物流业、构建西部物流中心所具有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在成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给出对策建议:首先要优化系统的组织结构,要建设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对于系统内部要进行调整和改进,尤其在建设物流交通网络时,要考虑不同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上不同性质;其次西部物流中心是一个动态演化的系统,在建设初期要合理规划,不能一步到位,要留有合理的发展空间;最后从系统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提出要建立一个有利于系统发展的环境。

  • 标签: 系统科学 西部物流中心 系统范式 西部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心城市与附近城镇在发展上有一定的功能互补性,随着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相应的也带动了近域城镇的经济发展,根据现代“退二进三”的居住条件,城市生活条件的改变都依赖于附近城镇宽阔的地域条件,中心城市和附近城镇密切的商品、资金、服务、娱乐的双向流通都对近域城镇带来了明显的辐射作用,这种辐射的特点是必须通过中心城市和附近城镇的交通干线才能得以实现,同时交通干线的形成也形成了两个区域的生产、住宅、信息交流等经济生活。

  • 标签: 高速公路 发展因素 影响
  • 简介:通过对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规范地方标准及相关文件的对比研究,指出在街道路牌的通名部分使用拼音还是意译、通名意译面临的尴尬处境、地名罗马字母大小写、街道路牌的规范工作中民政部门和质监部门的权属以及协调、采用国际化策略还是本地化策略等五个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统一、标准不严谨,甚至违背国家法规及相关强制性标准等问题,对此进行了厘清与论述,希望能对道路交通双语标志规范的标准制定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街道路牌 双语标志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