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成年烧伤护理需求和护士认知差异调查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7月收治100例成年烧伤为对象,抽样法选择30名护士,选择自制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护理需求进行评估,观察其护理需求和护士认知差异。结果:患者的生理需求、自尊需求评分均低于护士(P<0.05),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和护士比较接近(P>0.05),患者介绍患友和娱乐活动、检查陪同与知识宣教等需求条目均比护士认知高(P<0.05)。结论:成年烧伤与护士认知存在差异性,护理人员需要针对认知错误护理项目予以改进,尽可能符合患者要求,确保患者具有较高满意度。

  • 标签: 成年烧伤患者 护理需求 护士 认知差异
  • 简介:摘要烧伤是日常生活,生产劳动中的损伤,是由于火焰、蒸汽、热水、热油、电流、放射线、激光或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烧伤不仅是皮肤损伤,还可以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可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烧伤休克常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的丢失和有效血容量的减少是逐渐发生的,且有一定的规律性,另外由于烧伤的强烈刺激,疼痛是加重烧伤休克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烧伤治疗过程中如何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而护理工作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对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 标签: 烧伤 休克 补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烧伤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月1日—2016年8月31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成年烧伤1 219例,其中男811例、女408例,年龄18~102岁,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DVT,将患者分为DVT组12例和非DVT组1 207例。统计DVT发生率及DVT确诊时间、累及四肢与类型;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以及是否有下肢烧伤、Ⅲ度烧伤、股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外科手术、输注浓缩红细胞情况,对数据行χ2检验。选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成年烧伤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成年烧伤DVT发生率为0.98%(12/1 219);DVT确诊时间为伤后24~138 d,中位数为61.5 d;DVT累及右侧下肢2例、左侧下肢8例、双侧下肢2例,分型包括混合型6例、周围型6例。(2)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Ⅲ度烧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4、0.021、3.115,P>0.05);在烧伤总面积、下肢烧伤、吸入性损伤、脓毒症/感染性休克、D-二聚体、股静脉留置CVC、外科手术和输注浓缩红细胞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75、6.206、3.987、8.875、5.447、15.124、10.735、14.031,P<0.05或P<0.01)。(3)烧伤总面积、D-二聚体和股静脉留置CVC是本组成年烧伤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27、4.762、9.394,95%置信区间=3.078~38.789、1.197~18.934、2.631~33.540,P<0.05或P<0.01)。结论成年烧伤DVT发生率较低,DVT确诊时间为烧伤3周后,分型为混合型和周围型,烧伤总面积、股静脉留置CVC和D-二聚体是可预测成年烧伤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烧伤 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批烧伤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9月4次救治大批烧伤病员22例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在成批烧伤的救治中,充足的人力资源、合理分工、尽快液体复苏、预防呼吸道梗死是关键,严密观察病情、实施心电监护、严格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是重点。

  • 标签: 烧伤 抢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烧伤早期清创。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未发生休克的烧伤伤员,伤后可立即清创,争取在伤后6小时内进行;已发生休克烧伤伤员,一般应待休克已被控制后再清创。只顾清创而不注意休克,势必会加重休克,降低伤员抵抗力,不仅不能达到清创后减轻感染的目的,反而对抗感染不利。虽暂不清创,还须注意保护创面,避免再污染或损伤。

  • 标签: 烧伤 早期清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索重度烧伤病人的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一年间的我院重度烧伤病人20例,进行初期、心理、病理和营养等各方面护理。结果通过初期、心理、病理和营养等方面结合的护理,取得了非常满意和效果。讨论对重度烧伤病人的护理不能只单纯对烧伤部位进行护理,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营养护理也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前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程度。结果进行心理干预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对烧伤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

  • 标签: 烧伤 心理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烧伤削痂植皮。方法采用削痂植皮的方法对烧伤进行治疗。结论削痂术是在烧伤早期用辊轴取皮刀或其他取皮刀,将深度烧伤的坏死组织削除,使成为健康或近乎健康的创面,然后用皮片覆盖或生物敷料、敷料包扎,达到封闭创面的目的。由于去除了坏死组织,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减少或避免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创面愈合。有人认为深Ⅱ度烧伤如果将坏死组织削除至濒死状态的真皮层,并立即覆盖自(异)体皮,则在渗出的血浆营养成分通过濒死真皮组织而弥散于植皮片的同时,可使濒死的真皮层复苏。此外,由于保存了部分真皮组织,使植皮愈合后的瘢痕少,皮肤较柔软,功能较好。

  • 标签: 烧伤 削痂植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在门诊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82例门诊烧伤为对象,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1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面护理应用到门诊烧伤中,可提升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门诊 烧伤患者 护理效果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科技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但大多数人的消防意识还是比较薄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还是会经常发生烧伤事故;烧伤是一种意外事故,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意外损伤,但对烧伤的身心却产生了极大的伤害。烧伤的治疗护理一般都是较复杂的,病程也较长,烧伤后瘢痕形成、毁容和功能障碍等等都会给患者在身心上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 标签: 烧伤 心里护理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计数(BPC)对成年大面积烧伤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99例成年大面积烧伤[男76例、女23例,年龄18~75(43±13)岁]。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79例和死亡组20例,以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和行机械通气情况,及伤后第1、3、7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BPC,并计算NLR、PLR、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BPC的差值ΔBPC3、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NLR的差值ΔNLR3、伤后第3天与伤后第1天PLR的差值ΔPLR3、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BPC的差值ΔBPC7、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NLR的差值ΔNLR7、伤后第7天与伤后第1天PLR的差值ΔPLR7。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筛选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通过二分类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绘制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成年大面积烧伤预后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最佳阈值与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1)2组患者烧伤总面积、行机械通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15、χ2=7.282,P<0.01)。(2)伤后第1天,2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4,P<0.05)。伤后第3天,2组患者BPC、ΔNLR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48、-2.780,P<0.05或P<0.01)。伤后第7天,2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BPC、NLR、ΔNLR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48、-2.231、-2.641、-3.669,P<0.05或P<0.01)。(3)二分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机械通气、伤后第7天BPC和NLR、ΔNLR7与患者死亡相关(比值比=1.038、0.193、0.990、1.086、1.105,95%置信区间=1.010~1.067、0.062~0.598、0.982~0.998、1.012~1.165、1.037~1.178,P<0.05或P<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NLR7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90,95%置信区间=1.008~1.178,P<0.05)。(4)ΔNLR7对97例成年大面积烧伤预后死亡预测的ROC曲线最佳阈值为-0.073 4,最佳阈值下的敏感度为65.0%、特异度为78.5%,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95%置信区间=0.650~0.882,P<0.01)。结论动态监测NLR、BPC对协助判断成年大面积烧伤的预后有重要意义,ΔNLR7是成年大面积烧伤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而PLR不能很好地预测成年大面积烧伤的预后。

  • 标签: 烧伤 血小板计数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部烧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3月~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烧伤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36例患者32例痊愈出院,2好转,2例无效。结论经过临床治疗,了解喉部烧伤的治疗方法,降低感染,提高治愈率,是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探讨的方法。

  • 标签: 喉部 外伤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