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结核丸治疗空洞肺结核初治疗效。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103例空洞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肺结核丸治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未应用肺结核丸治疗)与实验组(53例:应用肺结核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后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肺结核丸 空洞型肺结核 免疫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雾化吸入对于空洞肺结核(CPTB)合并支气管结核(BTB)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50例CPTB并BTB患者。随机数字不分组,A组25例实行纤支镜介入+雾化治疗,B组25例实行单纯雾化治疗,对比痰菌转阴率、肺空洞闭合率、肺功能指标。结果:随访6个月,A组的痰菌转阴率以及肺空洞闭合率高于B组(P<0.05)。A组的肺功能指标高于B组(P<0.05)。结论:为CPTB并BTB患者实行纤支镜介入+雾化治疗能够促使痰菌转阴,加快肺空洞闭合,且能改善肺功能。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雾化治疗 空洞型肺结核 支气管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用于单发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诊断的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院内收治接受CT的患者内选择6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分组,即单发肺结核空洞组(单发组)与癌性空洞组(癌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均实施CT检查,对比检查指标。结果:癌性空洞患者的空洞部位多为肺下叶、空洞为偏心性,对比P<0.05。癌性空洞平均直径与单发肺结核空洞平均直径对比,不存在差异(T=1.3713,P=0.1756),P>0.05。两组空洞比厚度则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CT诊断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具有一定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分辨。

  • 标签: CT 单发肺结核空洞 癌性空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单发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的价值观察。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34例单发肺结核空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4例癌性空洞患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CT诊断。结果研究组空洞部位主要为肺上叶、肺中叶,空洞呈中央性,对照组空洞部位主要为肺下叶,空洞呈偏心性,两组空洞平均直径及壁CT强化幅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钙化、厚空洞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分叶征、毛刺征、壁结节及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可以有效诊断单发肺结核空洞和癌性空洞,可以为临床诊断这两种疾病提供一定借鉴。

  • 标签: CT诊断 单发肺结核空洞 癌性空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透药治疗初治菌阳空洞肺结核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初治菌阳空洞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1年9月至2022年7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88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4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 HRZE 常规抗结核治疗,后者则同时采用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阴转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吸收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初治菌阳空洞肺结核患者采用超声电导仪透药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可提高痰菌转阴比率。

  • 标签: 初治菌阳空洞型肺结核 超声电导仪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空洞、肺癌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多层螺旋CT检查肺部空洞患者96例,包括肺结核空洞56例,肺癌空洞40例。比较2组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性质、周围组织并发症。结果:肺结核组上叶、中叶/舌叶的病灶多于肺癌组,下叶病灶少于肺癌组,P<0.05;肺结核组病灶长径高于肺癌组,厚壁空洞数少于肺癌组,P<0.05;肺结核组的钙化病灶多于肺癌组,而结节、分叶、毛刺征少于肺癌组,P<0.05;肺结核组的周围组织炎症、胸膜粘连、淋巴结钙化、周围微型灶比例明显高于肺癌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下肺结核与肺癌的空洞在部位、大小、病灶性质、周围组织特性中均有一定的差异,可对肺部空洞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结核空洞 肺癌空洞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在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0月期间抗结核药物治疗的50例肺结核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出现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回顾性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和不同慢性肝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慢性肝病和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关联性,存在基础性慢性肝病的患者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概率高于不存在基础性慢性肝病的患者,P<0.05。肺结核合并慢性HBV感染、慢性HCV感染的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概率高于合并其他慢性肝病的患者,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临床在实施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尤其是针对肺结核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在服用药物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肝功能情况,出现异常停止服用药物,避免对于患者的肝功能造成严重损伤。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肝病 药物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本院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58例,将以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一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施整体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是(7.09±1.50)分,与对照组的(11.28±1.81)分相比较低,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8,P=0.0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9.00%,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整体护理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应用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整体护理 肺结核 慢性乙型肝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医学特性,讨论临床实践对其诊治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医院诊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0例,对其临床医学材料及医护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诊治和医护,2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务必初期确诊,进行及时的医治,并采用有效、技术专业的护理措施,才可以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结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对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的影响。方法:对从2020年6月到2021年1月所收治的90名肺病病人进行研究,并以随机的方式分到研究组和对照组当中,每个组分别有45名病人。其中研究组为肺结核病人,对照组为未患有肺结核的肺部疾病病人。两组病人均通过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TB-IGRA阳性率、TB-DNA阳性率、痰涂片阳性率以及治愈率和死亡率。结果:研究组TB-IGRA阳性率、TB-DNA阳性率、痰涂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 肺结核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肺结核与青年肺结核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针对50名老年肺结核病人和50名青年肺结核病人进行研究,同时将老年肺结核病人纳入研究组,青年肺结核病人纳入对照组。对比肺结核类型、合并症出现率、治疗效果。结果:老年人肺结核病人以慢性纤维空洞肺结核为主,而且肺心病、自发性气胸、高血压、胸膜炎为主要的合并症类型;同时,和研究组相比,对照组的合并症出现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肺结核 青年肺结核 并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合并肺结核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46例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按照患者接受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两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对应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免疫增强剂治疗,研究组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肺完全复张等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病灶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矽肺合并肺结核采取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状况,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矽肺 肺结核 纤维支气管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CT扫描与X线平片对肺结核及肺癌空洞积液量的测量差异。方法:入选者均经CT及X线检查,确诊为肺结核者24例,肺癌者18例,将CT引导穿刺作为参考标准,最后对三种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对比三者积液量的差异。结果:肺结核及肺癌癌者经CT扫描测出的空洞积液量多于X线平片测量结果,并且CT引导穿刺抽取的积液量也多于X线平片测量结果,CT扫描的积液量与CT引导穿刺测得的积液量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一病患,肺结核者或肺癌者,在同一时间点通过CT扫描所测得的空洞积液量更接近于患者体内实际体积,因此,CT扫描临床测得的结果精度更高。

  • 标签: X线平片 CT扫描 肺结核 空洞积液量 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