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心血管疾病存许多国家成为第一位致死原因,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心脏病。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无论哪种治疗措施均可对心脏造成一定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舒缩功能障碍、代谢异常以及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缺血心肌再灌注时可引起一系列心脏不良事件,从而部分抵消冠状动脉(冠脉)恢复供血和供氧对心脏产生的有益效果,称为再灌注损伤。

  • 标签: 心肌超微结构 缺血后适应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腺苷的合成、降解、转运机理及其目前腺苷受体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腺苷的心血管效应及其在心肌缺血中所发挥的作用。(1)腺苷具有强力的冠状血管扩张作用.尤其在心肌缺血情况下,这种血管扩张作用发挥了重要的局部血流调节作用。(2)腺苷具有受体介导的心肌缺血预处理效应,可显著延长心肌缺血的耐受程度。目前认为腺苷A1、A3受体参与了此种效应.腺苷A1、A3受体的活化有赖于蛋白激酶C(PKC)的参与及其后ATP敏感K通道(K—ATP)的开放、(3)腺苷是体内生成的对抗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介质,可减轻心肌缺血程度、缩小心肌梗塞面积、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即使外源性给予腺苷,如在心肌预充液中加入腺苷或在心脏复跳后经冠状动脉输注腺苷.均能起到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在一项对253例行冠脉搭桥病人的临床Ⅱ期研究中亦证实腺苷治疗可减轻术后并发症。(4)腺苷亦是一种内源性抗心律失常物质,可对抗因心肌缺血所致的心律失常。此效应与腺苷A1受体有关。(5)腺苷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化学趋向性、和其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阻止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腺苷可能也具有抑制血小板粘附的作用腺苷作为一种小分子介质,在心肌缺血期间大量生成并极易透过细胞膜释放入冠状静脉,因此腺苷的冠状静脉血浓度可望作为心肌缺血的一项灵敏指标。

  • 标签: 腺苷 心肌缺血 心血管效应 血管扩张作用 蛋白激酶C
  • 简介:摘要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具有发病率低,诊治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于血管外科或普通外科医生来说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欧洲血管外科协会(ESVS)和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分别于2017年和2020年发布了关于肠系膜缺血疾病和慢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指南。本文将两个协会指南及最新研究数据结合笔者临床经验,对急慢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诊治作一综合论述。

  • 标签: 肠系膜缺血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对慢性心肌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84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利用奇偶平分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2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行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心理状态好转,满意度提升,检验后得知(P<0.05),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在其护理中给予心理疏导,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心肌缺血 心理疏导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种建立和评价慢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的简易方法。方法中国实验小型猪22头,开胸游离冠状动脉左回旋支主干,在左旋支近段放置Ameroid缩窄环,制作左旋支慢性闭塞的模型,术后5周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MR检查。结果22头中国实验小型猪中20头成活并成功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Ameroid缩窄环后5周可见左旋支完全或次全闭塞,左旋支支配范围(左心室侧壁或下壁)心肌室壁增厚率及室壁运动幅度明显下降(P〈0.01)。所有动物均示静息时和/或负荷后LCX支配范围内心肌灌注缺损。结论应用Ameroid缩窄环可以成功制作慢性心肌缺血的动物模型。

  • 标签: 模型 动物 雏型 心肌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胸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发生,中老年人中尤为普遍。因胸痛发作而到医院看急诊的病人占急诊内科病人的20%~30%。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一旦发生胸部疼痛,很多人都会立即联想到心肌缺血,怀疑自己得了冠心病。但是,引起胸痛的病症是千变万化的,不仅心脏病变能引起胸痛,其他很多疾病也会引起胸部不适和疼痛。

  • 标签: 心肌缺血 胸痛 胸部疼痛 中老年人 内科病人 医学知识
  • 简介:临床上把具有心肌缺血的证据(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核实),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的一组综合征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它是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一种形式.由于以往缺少此方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较少受到心血管专家及患者本人的重视,随着动态心电图(DCG)及心率变异性(HRV)等检查的广泛应用,SMI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其危险性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就其发病机制、发作规律、临床意义、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叙述如下.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体外反搏(ExternalCounterpulsation,ECP)是通过医疗设备,配合人体心脏收缩节律,序贯性按压下肢,以促进机体供血,进而达到改善人体脏器缺血、缺氧等状态,缓解或消除心绞痛发作。体外反搏具有易操作、易推广及无创治疗等特点,临床经验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确切的疗效。

  • 标签: 心肌缺血 体外反搏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心理疏导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心理疏导,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出院时,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慢性心肌缺血患者不良情绪,可促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肌缺血 心理疏导 不良情绪 心绞痛发作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慢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0年02月-2021年06月本院收治的84例慢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予以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心理疏导,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慢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其负性情绪,且有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疏导 慢性心肌缺血 负性情绪 心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尽管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地位不可替代,人们从来没有停止对心电信息的探索。现在有了多功能心电监测系统.高频心电图也是1项无创性检查的新技术,可提高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性。本文分析了150例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高频心电图诊断结果

  • 标签: 心肌缺血 高频心电图 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