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有资料显示,脑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10%~25%,在所有脑血管病中,以脑出血的病死率最高.直接病死率为38%~43%,病残率为70%~80%,其复发率约为1.8%~11%,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一般认为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每增加1岁死亡的危险性增加3.47倍,脑出血急性发病急骤,变化多端,此时的救治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界一直将其列为重点研究的疾病,现将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期治疗 治疗概况 脑出血急性期
  • 简介:摘要脑出血(ICH)是神经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治疗方式一直并未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早期的降压止血、手术治疗,以及重组凝血因子VIIa的疗效均存在了一定的争议。本文对各种常用的手术治疗相关问题以及早期的降压止血治疗进行综述研究。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止血治疗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临床治疗及预后。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8例作为探讨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评分数据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临床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超急性急性脑出血在0.2T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低场强MRI对超急性急性脑出血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超急性急性脑出血(超急性17例,急性50例)在0.2TMRI的表现,所有病例均通过CT证实。结果17例超急性脑出血T2周1均表现为高信号;T1周1呈等信号14例,稍低信号3例。50例急性脑出血T2周1高或稍高信号35例,信号欠均匀,等信号10例,低信号5例;T1周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40例,稍高信号10例。病灶周边多有渗出环,T1周1为低信号,T2周1为高信号,并伴占位效应。结论超急性急性脑出血在0.2TMRI上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多可明确诊断,但不如CT敏感和特异,认识它的意义在于与脑梗死和脑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特别是脑梗死,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

  • 标签: 脑出血 T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血压进行比较,并观察其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与治疗总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 血压 影响
  • 简介:急性脑梗死是主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近80%,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也是各种脑损伤后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针对缺血性损伤的不同环节进行特异或非特异的干预(包括药物与物理措施)是临床研究和临床Ⅱ、Ⅲ试验的热点,此类干预包括血管再通重建循环、神经保护性干预、以及各种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包含中医药的治疗)。

  • 标签: 急性期脑卒中 规范化治疗 应用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急性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采用康复训练法进行为期4周的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均进行吞咽障碍评定结果经4周康复治疗后吞咽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总发生率由32.27%降至10.0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吞咽障碍通过早期积极康复治疗,可获得极大改善。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评定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16例脑梗塞急性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介入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是脑梗塞急性治疗的新技术,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神经功能状况,加强体位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巩固介入疗效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发病3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皮层梗死46例,皮层出血15例,皮层下梗死49例,皮层下出血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当日进行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77例,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56%患者出现了至少一个认知域的损害,40.6%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37.5%患者出现视空间结构能力的损害,26.6%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左侧半球病变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得分均较右侧半球病变差(P〈0.05),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右侧半球较左侧半球差(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最常出现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所以我们建议在急性脑卒中早期尽量进行包括执行功能在内的涉及多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测验,以期较全面地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约15%~25%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尽管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口服阿司匹林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出现免疫球蛋白无反应及冠状动脉损害,近年来,新的治疗策略包括糖皮质激素、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白细胞介素-1拮抗剂、环孢素A、细胞毒性药物及血浆置换等,其中部分得到了临床肯定,而另一部分尚存在争议。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川崎病急性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川崎病 急性期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脑卒中属于急诊科常见的脑血管事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死亡率,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从院前急救、急诊急救、院内急救与监护、药物治疗方面对脑卒中急性的急诊治疗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完善脑卒中急性患者的急诊诊疗方案提供有利的参考与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急诊 治疗现状
  • 简介:脑出血(intmcerebralhemorrhage,ICH)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生存的常见致死病。多见于50-70岁。高血压是重要病因。总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约81·10万^-1·年^-1,病死率70%-80%。我国每年发生150万脑卒中,死亡100万,年存患者600万,每年经济损失100亿以上,给患家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这其中主要来自ICH。

  • 标签: 病理研究 ICH 治疗现状 脑出血急性期 脑实质 常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急性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阑尾周围脓肿于急性行Ⅰ手术切除,均痊愈。结论阑尾周围脓肿急性手术切除的优点是缩短疗程,节省治疗费用,消除感染源,避免复发和保守治疗带来的并发症。

  • 标签: 阑尾周围脓肿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血压的调控。方法根据于24h血压监测1周,收缩压在160~200mmHg之间,舒张压,不予降压处理,收缩压>200mmHg,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患者病情平稳,血压逐渐恢复到病情水平。结论对于脑卒中急性高血压的治疗应慎重,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脑灌注减少,加重脑损害,恰当治疗使病情趋于稳定。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血压增高 降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瓴汤加减组成的中药复方治疗脑出血急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中药复方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肿吸收率作为评价指标,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经中药复方辅助治疗后血肿吸收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脑出血 复方中药 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常规疗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患者共92例。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46例接受常规疗法治疗,归纳入治疗①组;46例接受丹参注射液+常规疗法治疗,归纳入治疗②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状况量表(mRS)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②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为93.48%,相比治疗①组的78.26%而言更高(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②组NIHSS量表评分(9.58±1.23)分、mRS量表评分(1.17±0.04)分,相比治疗①组的(13.56±2.05)分、(2.77±0.12)分而言均更低(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患者接受丹参注射液+常规疗法治疗后,更有助于控制病情,改善神经缺损情况,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急性期 丹参注射液 神经缺损 神经功能恢复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急性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1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早期康复)65例,对照组(7d开始康复)65例。治疗组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停止进展后,立即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停止进展7d后,且头颅CT提示脑梗死周围水肿区处于吸收消退才开始康复治疗。两组患者饮食及其他如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方案完全相同。观察治疗3个月后,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差异, 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病情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3月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对照组降低, 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及后遗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生活能力提高。结论:脑梗塞急性早期进行科学的康复治疗安全性高,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期 早期康复 疗效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