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针对护理对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代偿性心理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两组均予以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护理,比较两组焦虑程度、疾病认知水平、重组人脑利钠肽机制认知、治疗配合程度、冠心病代偿心力衰竭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焦虑情况、疾病认知、治疗机制认知及治疗配合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针对性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急性代偿心力衰竭较常见,严重损害患者健康安全。目前,针对急性代偿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较多,可分为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促进预后转归。本研究收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从急性代偿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非药物治疗进展站综述,旨在建立更优化、全面的治疗策略。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延续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21.3至2022.3收治的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均为存活出院者)中选取62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样法分组,观察组(31例,延续护理)和对照组 (31例,常规健康管理)。对比两组出院后再入院治疗率和遵医率(饮食、用药、戒烟),以及患者在出院前和随访后的ESCA评分(健康知识+自护技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再住院率比对照组低,且在饮食、用药和戒烟方面的遵医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前的知识与技能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后观察组在健康知识与自护技能的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的再住院风险。

  • 标签: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 延续性护理 再入院率 遵医依从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国人群中copeptin水平与严重急性代偿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间于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共200人,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测量患者入院时的血浆抗利尿激素C末端肽(copeptin)水平.随访1年后,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比较NYHA分级与血浆copeptin水平的相关,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copeptin水平与终点事件风险的关系.结果在事件组和非事件组中,NYHAⅣ级的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均显著高于NYHAⅢ级的患者(p<0.05).血浆高水平的copeptin使心衰患者的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显著增加.结论血浆copeptin水平与严重急性代偿心力衰竭的预后有明显的相关,较高的血浆copeptin水平提示急性心衰患者的预后不良.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和肽素;心功能;预后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correlationshipbetweentheserumcopeptinleveland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acutedecompensatedheartfailure(ADHF)inChinesepopulation.Methods200patientswithADHFfromthedepartmentofourhospitalwereenrolledintothecurrentstudybetweenFebruary2012andMarch2013.Inthecurrentstudy,wecomparedthelevelofcopeptininpatientswithdifferentNYHAclassificationandthelevelofcopeptinandtheriskofendpointswasexploredusingtheCoxproportionalhazardsmodels.ResultsThelevelofcopeptinwassignificantlyhigherinpatientswithNYHAⅣheartfailGurethanthosewithNYHAⅢheartfailure.ConclusionTheserumlevelofcopeptinisassociatedwiththeseverityofacutedecompensatedheartfailureandahigherlKeevyelwoofrdcsopeptinispredictiveofapoorerprognosisofpatientswithADHFinChinesepopulation.Acuteheartfailure;Copeptin;Cardiacfunction;Prognostic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93-01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ST2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60例,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45~70岁,平均(65.32±0.34)岁。根据治疗1年内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非事件组(n=32)及事件组(n=28)。同期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44~72岁,平均(65.48±0.35)岁。检测入选者NT-proBNP、ST2水平。出院后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事件组NT-proBNP和ST2水平分别为(10864.72±241.67)ng/L和(0.67±0.15)μg/L,明显高于非事件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与ST2水平呈正相关(r=0.635,P<0.05)。结论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血清ST2呈高表达,且ST2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N末端脑钠肽前体 ST2 相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利尿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代偿期的有效及其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代偿期患者58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h内的尿量进行分组,尿量≥2400ml者为强化利尿组,尿量<2400ml者为非强化利尿组,根据两组患者的症状,采用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呋塞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住院天数。结果强化利尿组患者死亡1例,死亡率为3.23%,非强化利尿组患者死亡3例,死亡率为11.11%,强化利尿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非强化利尿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强化利尿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2.3±3.5)d,非强化利尿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6.7±4.7)d,强化利尿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于非强化利尿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强化利尿组均优于非强化利尿组,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急性代偿期的患者采用强化利尿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的缩短住院天数和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强化利尿 慢性心力衰竭 失代偿期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对血浆N端脑利钠肽(NT-proBNP)、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112例住院ADHF患者,完全随机分成对照组和rhBNP组:对照组54例,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组58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冻干rhBNP)静脉注射治疗.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浆NT-proBN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力(PAP)、右心房压力(RAP)及肝、肾功能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呼吸困难均有所改善,rhBNP组与对照组改善率分别为96.6%(56/58)、88.9%(48/54),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亦有所改善,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rhBNP组NT-proBNP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治疗24h时NT-proBNP明显升高(P〈0.05),停药后2dNT-proBNP值明显降低(P〈0.05),rhBNP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PCWP、PAP、RAP)均降低,rhBNP组于治疗30min时较基线PCWP值降低30.3%;PAP于治疗1h时降低33.85%;rhBNP组下降更明显(P〈0.05).rhBNP组发生低血压7例(12.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5例(9.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rhBNP明显改善ADHF患者临床症状,明显降低NT-proBNP水平、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优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rhBNP是治疗ADHF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发急性心衰和急性代偿慢性心衰(AD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衰在北京医院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根据心衰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新发急性心衰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和ADCHF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收集临床资料,记录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562例,其中新发急性心衰组292例(52.0%),ADCHF组270例(48.0%)。新发急性心衰组中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较高,舒张压较高、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χ2=12.999、15.018,t=-2.088,Z=-2.727;均P<0.05)。ADCHF组患者中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较高,左心室、左心房内径较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较高(χ2=16.565、15.688,t=2.714、5.029,χ2=15.274;均P<0.05)。随访28(14,60)个月,发生全因死亡205例(36.5%),心血管死亡132例(23.5%)。新发急性心衰组全因死亡率[33.2%(97/292)比40.0%(108/270),log-rank P=0.010]和心血管死亡率[18.8%(55/292)比28.5%(77/270),log-rank P=0.001]均低于ADCHF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较慢的静息心率、左心房扩大、节段室壁运动异常是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DCHF患者有所不同。结论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中冠心病比例较高,不良预后与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需早期识别基础病,积极规范化治疗,避免心功能恶化和再入院。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新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发急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发急性心衰和急性代偿慢性心衰(ADCH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纳入200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心衰在北京医院住院并有随访记录的患者,根据心衰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新发急性心衰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和ADCHF组(心衰持续时间≥1个月),收集临床资料,记录终点事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组间生存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心衰患者562例,其中新发急性心衰组292例(52.0%),ADCHF组270例(48.0%)。新发急性心衰组中合并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比例较高,舒张压较高、肌钙蛋白I水平较高(χ2=12.999、15.018,t=-2.088,Z=-2.727;均P<0.05)。ADCHF组患者中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比例较高,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较高,左心室、左心房内径较大,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比例较高(χ2=16.565、15.688,t=2.714、5.029,χ2=15.274;均P<0.05)。随访28(14,60)个月,发生全因死亡205例(36.5%),心血管死亡132例(23.5%)。新发急性心衰组全因死亡率[33.2%(97/292)比40.0%(108/270),log-rank P=0.010]和心血管死亡率[18.8%(55/292)比28.5%(77/270),log-rank P=0.001]均低于ADCHF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较慢的静息心率、左心房扩大、节段室壁运动异常是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DCHF患者有所不同。结论新发急性心衰患者中冠心病比例较高,不良预后与低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需早期识别基础病,积极规范化治疗,避免心功能恶化和再入院。

  • 标签: 心力衰竭 预后 危险因素 新发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脑利钠肽(BNP)在治疗急性心梗后代偿心力衰竭(ADHF)中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断为急性心梗后代偿心力衰竭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添加人脑利钠肽治疗。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心脏功能(NewYorkHeartAssociation,NYHA分级)、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电图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NYHA分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恢复更为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vs12%,P<0.05)。结论:人脑利钠肽是一种在治疗急性心梗后代偿心力衰竭中有效且相对安全的药物,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梗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心脏功能 血清肌钙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度代偿心力衰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短程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重度代偿心力衰竭患者共88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显著低,即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为95.4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观察组为9.09%,对照组为27.28%,(P<0.05)。结论小剂量多巴胺是重度代偿心力衰竭的理想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的特征。

  • 标签: 重度失代偿心力衰竭 小剂量 多巴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代偿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代偿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以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代偿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临床效果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优质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老年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代偿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治疗,研究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老年代偿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安全高。

  • 标签: 老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机体物理功能评估结果而制订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对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代偿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患者机体的平衡力、移动力、肌力及耐力四方面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过渡期康复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做常规的康复相关健康宣教及随访,比较2组完成康复训练后简易机体功能评分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结果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为144例,每组72例。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平衡试验、4 m定时行走、定时端坐起立试验、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总分分别为(3.05 ± 1.01)、(3.74 ± 0.58)、(2.75 ± 0.76)、(9.44 ± 2.16)分,对照组分别为(2.82 ± 0.86)、(3.30 ± 1.02)、(2.24 ± 0.74)、(8.33 ± 2.4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87~-2.001,P<0.01)。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为12.5%(9/72),对照组为23.6%(1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348,P<0.05)。结论基于患者机体物理功能评估结果所制订的个体化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可以为临床急性代偿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过渡期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 康复训练 简易机体功能评分 全因再入院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患者机体物理功能评估结果而制订的个体化康复干预对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性代偿心力衰竭老年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根据患者机体的平衡力、移动力、肌力及耐力四方面的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过渡期康复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做常规的康复相关健康宣教及随访,比较2组完成康复训练后简易机体功能评分情况及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结果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为144例,每组72例。试验组干预3个月后平衡试验、4 m定时行走、定时端坐起立试验、简易机体功能评估法总分分别为(3.05 ± 1.01)、(3.74 ± 0.58)、(2.75 ± 0.76)、(9.44 ± 2.16)分,对照组分别为(2.82 ± 0.86)、(3.30 ± 1.02)、(2.24 ± 0.74)、(8.33 ± 2.4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87~-2.001,P<0.01)。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为12.5%(9/72),对照组为23.6%(1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0.348,P<0.05)。结论基于患者机体物理功能评估结果所制订的个体化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同时能够降低患者出院后6个月全因再入院率,可以为临床急性代偿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过渡期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老年人 康复训练 简易机体功能评分 全因再入院率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高龄收缩功能不全心力衰竭(SHF)急性代偿期患者预后判断价值。方法纳入128例SHF急性代偿期高龄患者,根据NT-proBNP数值四分位数法分成四组,为Q1~Q4组,每组32例,随访6月。依据预后结局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未再入院;研究组(58例),再入院或死亡。比较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6分钟步行距离及再入院率与死亡率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NT-proBNP对预后的最佳预测值。结果Q1~Q4组的LVESVI、再入院率及死亡率顺序依次为:Q4最高、Q3次之、Q1最低(P〈0.05),而LVEF、LVFS及6分钟步行距离水平顺序依次为:Q1最高、Q2次之、Q4最低(P〈0.05)。随访6月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NT-proBNP及LVESVI显著增高(P〈0.05),而LVEF、LVFS及6分钟步行距离则降低(P〈0.05)。ROC曲线显示NT-proBNP对患者短期发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血浆NT-proBNP≤205ng/L死亡率高于NT-proBNP〉205ng/L。结论NT-proBNP能独立评估SHF急性代偿期高龄患者的病情及近期预后结局。

  • 标签: N末端脑钠肽前体 收缩性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期 高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代偿心力衰竭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2023.1~2023.12期间治疗),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安全。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更高(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3.33%与对照组的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DHF采取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不仅疗效显著,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高。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常规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护理上应注意的问题。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以来本院应用重组人脑钠利肽治疗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29例,观察治疗前后生命征、24h尿量、下肢水肿及呼吸困难改善程度及血中B型脑利钠肽(BNP)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代偿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急性失代偿期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代偿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科在2017年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代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44)采用左西孟旦进行治疗,参照组(n=44)采用米力农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95.45%>75.00%),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LVEF、LVEDD)及BNP的改善程度对比参照组均更为显著,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8.89%<28.89%),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代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对提升疗效、改善心功能具有积极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左西孟旦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失代偿 心功能分级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