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创伤休克急症治疗中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急性创伤休克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者的清醒时间和抢救时间,对比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清醒时间和抢救时间比对照组短,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清醒的时间和抢救的时间,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今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

  • 标签: 急性创伤性休克 优质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成年急性创伤休克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7月至2021年9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住ICU的122例成年急性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0例,女32例;年龄18~83岁[(49.8±16.9)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4~50分[(28.6±6.3)分]。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和预后不良组(7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及急诊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D-二聚体、乳酸、ISS和休克指数(SI)。采用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预测价值的评价,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和最佳预测临界值,并对预后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两组性别、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ISS和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后不良组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和乳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PLR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1)。单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NLR与急性创伤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相关性(P均<0.01),而性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R、D-二聚体、乳酸、ISS和SI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0.96,95%CI 0.93~0.98)和NLR(OR=1.19,95%CI 1.10~1.29)是急性创伤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的AUC为0.32(95%CI 0.22~0.41,P<0.0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48.5岁(敏感度68.9%,特异度64.6%);NLR的AUC为0.79(95%CI 0.71~0.90,P<0.01),最佳预测临界值为6.51(敏感度77.1%,特异度71.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逐渐升高(P<0.01);随着NLR水平的升高,预后不良组所占比例明显下降(P<0.01)。结论年龄和急诊入院时NLR水平可以预测成年急性创伤休克患者的预后,且最佳预测临界值分别为48.5岁、0.79。另外,高龄和较低水平NLR的急性创伤休克患者预后较差。

  • 标签: 休克,创伤性 预后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有效降低死亡发生率。方法随机对48例急性创伤休克的病人的院前急救和转运情况进行分析,在现场对48例患者的伤情及时评估并实施有效及时的救治方案,在转运病人的途中,做好病人的护理工作,对病人病情变化进行严密监测,经过一系列院前急救措施后,对到达医院前病人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院前及时急救和转运,48例病人中有41例被安全的送进医院治疗,43例脱险,其中7例发生死亡,2例在赶达现场前已经死亡,2例因在转运中循环衰竭死亡,3例因现场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而言,有效及时的急救、转运过程中病情的监测和对病人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及时的院前急救和转运可以使抢救急性创伤休克病人的成功率大大提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急性创伤休克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摘要创伤休克(trauma“cshock)是指机体由于遭受严重创伤刺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的一系列变化,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创伤休克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如高速撞击、高处坠落、机器绞伤、重物打击、火器伤等。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浅昏迷,呼吸浅促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小或血压几乎测不到,表浅静脉萎陷,尿少或无尿。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评估 急救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中的急性创伤休克(简称急性TS)的护理方法对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手术室抢救的214例急性TS病人的资料,总结急性TS病人的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经过护士的及时有效的护理和进行相应的紧急抢救后,患者的存活率达到95.8%。结论在应对急性TS的护理和急救过程中,充分的准备工作、保障患者的正常呼吸、及时的动脉监控和开启通路、确保循环的稳定性、出血的有效控制和娴熟的手术配合能提高患者的存活概率。

  • 标签: 手术室 急性T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休克患者的现场急救方法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60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该症死亡率较高,所选病例中,死亡31例,死亡率为52%;其中由于手术死亡患者19例,死亡率为31.67%,未经过手术死亡的患者41例,死亡率未68.33%,手术者死亡率与为受术者死亡率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创伤休克患者,采取正确的现场救治,能够极大的阻止和预防病情的恶化,同时获得更好的手术机会,从而极大的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性重型颅脑外伤 创伤性休克 现场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创伤休克急诊治疗的优质护理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创伤休克急诊治疗患者5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

  • 标签: 急性创伤性休克 急诊治疗 优质护理
  • 简介:全球每年有150万人死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本文基于2017年12月发布的"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和"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规范",以及2018年1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献综述,结合外军战伤救治经验,从致伤机制、临床分级、影像学检查、对液体复苏的初期反应、复苏阶段划分、晶体复苏以及血液制品输注等方面,详细介绍创伤失血性休克进展。

  • 标签: 创伤 失血性休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创伤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抢救措施,提高救治率。方法对我本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接诊收治的126例急性创伤休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创伤休克病人院前急救与转运措施,分析治疗结果。结果126例急性创伤休克病人5例现场死亡,4例转运途中死亡,117例平稳送至医院,113例抢救成功,抢救的成功率为89.68%。结论建立健全急救体制,院前合理抢救,把握好转运时机是急性创伤休克患者获得良好救治的关键。

  • 标签: 急性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 转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其抢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本院收治的急性创伤休克患者,筛选时间2019年1月-2022年1月。按照不同急救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即常规组(30例,常规急救护理模式)和护理组(30例,院前急救护理模式)。通过患者生命体征、抢救时间、多学科会诊时间等指标分析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相较于常规组,护理组各项体征指标明显更优(P

  • 标签: 急诊创伤性休克 院前急救护理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创伤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剧烈的暴力打击重要脏器损伤、大出血等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的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合征。常见于多发性骨折,多器官损伤,严重挤压伤,外伤性血气胸,大面积烧伤.因此,创伤休克比失血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要复杂得多.当今社会,尤以交通事故,机器损伤所致的创伤较为突出,救治中及时准确找出发生休克的原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积极处理是抗休克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创伤 休克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休克的观察重点及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21例创伤休克病人观察护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21例患者2人抢救无效死亡。一人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转入上一级医院。其余18人康复出院。结论通过规范的护理能有效的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病情观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