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心脏彩超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检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50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通过对两组患者全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进行心脏同步检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RT-3DE、STI、TDI等指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P<0.05。而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舒张末容量、射血分数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心脏同步检测中应用心脏彩超的效果显著,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评判标准,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慢性心衰 心脏彩超 心脏同步性检测 临床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彩超,探讨其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检测中的临床作用。方法:时间选择为2019年3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新技术在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中的检测。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行CRT植入CHF患者20例,通过RT-3DE、STI、TDI对心脏收缩不同步性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LVEDD、LVEF、Ts-SD-12、SPWMD、Tmsv16-SD指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采取心脏超声新技术进行筛查,左室不同步可经CRT获益。

  • 标签: 慢性心衰 超声新技术 心脏同步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起搏器术后,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同步化运动情况。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获得患者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达峰时间。结果起搏可引起心室内同步性改变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可以导致左室收缩不同步,组织多普勒在评价左室同步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临床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起搏器 多普勒 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新技术在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检测中的临床使用。方法抽取来我院接受检查的慢性心衰患者80例,同时分析同期的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4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A以及研究组B,研究组A为慢性心衰合并窄QRS波患者;研究组B为慢性心衰合并宽QRS波患者,而且将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全部入选对象都需要接受相关的超声新技术检查,观察三组的非同步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B的心率、研究组A的心率以及两组的LVEDD、LVEDV等指标显著区别对照组;研究组B、研究组A两组在全部指标上对比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组B、研究组ASTI、TDI、RT-3D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STI显著低于研究组B以及研究组A。结论将超声新技术应用在慢性心衰检测过程中,可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新技术 慢性心衰心脏同步性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探讨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检测能否预测CRT的疗效,并对左室射血分数与NT-proBN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宽、窄QRS组间CHF患者的相关指标有无差异。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入选人群分为正常对照组(20例)、CHF并窄QRS组(10例)、CHF并宽QRS组(12例),共3组。术前、术后3月检测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以评估宽、窄QRS组对CRT疗效的预测价值。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与NT-proBNP的相关性。用Kaplan—Meier法分析宽、窄QRS组间CHF患者相关指标有无差异。结果①宽、窄QRS组CHF患者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术前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在宽、窄Q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前、术后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在CHF患者(包括宽QRS组、窄QRS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血清NT-proBNP、TIMP-1、ADM、IL-6、hsCRP水平在宽、窄QR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LVEF与NT-proBNP显著负相关(P<0.001)。⑥宽、窄QRS组相关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NT-proBNP、TIMP-1、ADM、IL-6、hs-CRP与左室重构、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相关,其血清水平随心脏负荷增加而升高,且与心衰、术后心脏事件有关。因此,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HF严重性及危险程度。使用心脏超声新技术筛选CHF患者,对窄QRS波左室不同步者,亦可通过CRT获益。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机械收缩同步性 心力衰竭
  • 简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相当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医学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药物治疗[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已被证实可降低病死率。尽管使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及预后不良的现实。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有限及术后抗排异反应的高额医疗费用,使其很难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电图预测心脏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入的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心脏同步化治疗(CRT),于术后12个月时,是否存在CRT反应划分为两组,有反应者28例纳入观察组,无反应者28例纳入对照组,回顾两组术前及术后24h接受心电图的检查结果,了解QRS时限、QTc间期、Tpe间期等指标与CRT反应的相关性。结果: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CRT术后24h的QTc间期明显缩短、Tpe间期缩短是CRT反应的独立预测因素(P

  • 标签: 心电图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预测
  • 简介:摘要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生理性起搏方式,初步的临床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现阶段可作为心脏同步治疗无反应患者的有效替代手段,实现更佳的心脏同步,逆转重构。本文就希浦系统起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希氏束起搏 心脏再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讨论心脏超声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周期,择取其期间院内就诊48例合并心衰症状或体征患者为研究组,另择取此期间48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具体检查结果。结果:对比两组心室收缩同步性相关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比研究组不同类型原发疾病患者左室中相角、RVPSW,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脏超声应用于评价心室收缩同步性临床价值突出,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心脏超声 心室收缩同步性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同步化治疗慢性心衰的护理。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100例医院接收行心脏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安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治疗 慢性心衰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心脏同步治疗(CRT)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症状,降低其住院率和全因死亡率。CRT的关键技术为经冠状静脉窦(CS)将左心室导线植入靶静脉,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82岁患者在CRT术中因操作不慎而出现心脏静脉造影球囊破裂及相应处理。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球囊 冠状静脉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心脏同步治疗(CRT)后右心室形态、心肌收缩力、左心室同步性的改变,以定量评估其对右心室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符合CRT适应证的患者,通过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测量32例CRT患者术前,术后3、6、12个月右心室基底部横径、右心室中部横径、右心室长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以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结果患者术后6、12个月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4.47%±5.69%、47.13%±5.27%,较术前38.84%±6.5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右心室中部横径为(29.52±1.74)mm,较术前(32.22±2.31)mm及术后3个月(31.32±1.63)mm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3.90%±6.71%,较术前28.13%±7.98%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左心室16个节段的面积追踪达峰时间标准差为(134.40±20.69)ms,较术前(156.80±25.27)m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右心室形态及收缩功能。

  • 标签: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右心室收缩功能 四维右心室容积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2021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2021版心脏起搏和心脏同步化治疗指南,对相关的临床证据和临床诊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为起搏电生理医生的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本文针对此次ESC新指南的更新进行重点介绍,帮助读者了解此次ESC指南的主要进展及其与上一版相比的变化。

  • 标签: 心脏起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传导束起搏 起搏适应证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