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发现,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特别是左心室局部功能,对于患者心脏病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显像技术,相比与其他成像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同时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情况、局部室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为此,在这里从以下方面针对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评估进行了简单探讨。

  • 标签: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在评价肥厚心肌内外层冠状动脉微循环血流灌注不均一性的价值.方法26只大鼠经腹主动脉缩窄术得到左心室肥厚模型(AC组),13只大鼠进行假手术(SH组).分别喂养4周和8周,两组在手术前后均进行心肌超声造影.分别对心内膜下层心肌(endo)与心外膜下层心肌(epi)进行分析,得到造影成像的时间-强度曲线,读出血流灌注参数A、β、A·β值.计算每一测值的跨壁梯度,即心肌内、外膜层参数比值(EER).结果AC组心肌造影A、β和A·β较SH组均降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层心肌A、β和A·β均比心外膜层心肌减低.AC组术后8周心内膜下层心肌跨壁梯度(EER)较术后4周和SH组均减小(P<0.05).结论心肌肥厚早期内膜层心肌β-endo降低;心肌肥厚中晚期内膜层心肌灌注量和速度均减少,出现心肌微循环灌注跨壁分布的异常.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造影剂 肥厚性心肌病 血液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动态心肌灌注CT成像(CTP),探究冠状动脉无狭窄者心肌灌注定量参数[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的数值范围。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因偶有胸闷或冠心病家族史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放射科行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并经其证实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自愿行动态CTP检查的34例受试者,其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3~65(50±7)岁。入组受试者先后行静息-负荷动态CTP检查。依据心肌17段分段法,计算心肌各节段MBF、MBV值。统计分析整体水平无冠状动脉病变受试者的MBF、MBV参数值范围,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冠状动脉供血区定量参数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整体MBF、MBV值分别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及(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右冠状动脉供血区MBF、MBV的绝对及相对储备值[MBF:(102.8±41.5)ml·100 g-1·min-1、107.7%±52.5%,MBV:(9.3±5.2)ml/100 g、62.1%±47.4%]均最高,但三支冠状动脉供血区参数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负荷状态MBF[(228.6±39.9)ml·100 g-1·min-1]及MBF绝对储备值[(113.3±46.2)ml·100 g-1·min-1]显著高于男性[(192.8±33.4)ml·100 g-1·min-1、(77.0±41.2)ml·100 g-1·min-1](均P<0.05)。女性MBF相对储备、静息态MBⅤ、负荷态MBV及MBV绝对储备和相对储备值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状动脉无狭窄者静息和负荷状态下的MBF为(115.5±27.4)ml·100 g-1·min-1、(212.8±40.8)ml·100 g-1·min-1,MBV平均值为(17.6±4.0)ml/100 g、(25.8±4.6)ml/100 g。女性负荷状态MBF及MBF绝对储备值高于男性。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心肌超声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26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8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静息及腺苷负荷左心室心肌超声造影检查,脱机分析得出心肌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的平台期信号强度(A值)、曲线上升斜率(K值)及A×K值。结合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一般资料,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不论整体还是分节段,糖尿病组A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心肌灌注参数K值及A×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负荷状态下,不论整体还是分节段,糖尿病组心肌灌注参数的A值、K值及A×K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状态心肌灌注异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静息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心肌血流量储备与其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580,P=0.020;r=-0.481,P=0.013)。结论腺苷负荷心肌超声造影可以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心肌血流灌注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血流灌注 2型糖尿病 腺苷负荷 心肌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造影超声技术对评价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患者局部心肌微循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超声科和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患者15例为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选取同期15名可疑冠状动脉疾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及部位。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Simpson法获得左室射血分数。然后,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及对照组均行心肌造影超声检查,所测量的心肌血流灌注参数包括灌注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反映局部心肌血容量的曲线峰值强度A值、反映局部心肌灌注血流速度的曲线斜率β值和局部心肌血流量(A×β值)。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心肌血流灌注参数的差异。绘制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心肌灌注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项参数的曲线下面积,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15例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患者共22处冠状动脉受累并发生狭窄,狭窄率50%~69%者占13.6%(3/22),狭窄率70%~99%者占81.8%(18/22),完全闭塞者1处占4.5%(1/22)。冠状动脉开口处狭窄受累最多86.4%(19/22),少数位于冠状动脉中远段9%(2/22),而且呈节段性改变,仅1处呈单支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4.5%(1/22)。1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单支冠状动脉病变9例(60.0%,9/15),两支冠状动脉病变5例(33.3%,5/15),三支冠状动脉病变1例(6.7%,1/15)。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A值[(6.55±1.48)dB vs(8.09±1.35)dB]、β值[(0.45±0.13)/s vs(0.64±0.07)/s]、A×β值[(2.75±1.03)dB/s vs(5.23±0.51)dB/s]均比对照组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978、15.178、25.260,P均<0.001)。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灌注开始时间[(2.74±0.78)s vs(2.55±0.63)s]、达峰时间[(12.43±0.79)s vs(7.53±0.93)]均比对照组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9、50.068,P=0.013、<0.001)。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969,P<0.001)。A×β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9,当截断值为4.0017 dB/s时的诊断效能最高,此时敏感度为94.2%,特异度为81.5%。结论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可引起心肌微循环障碍,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心肌造影可准确定量评价大动脉炎冠状动脉受累的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

  • 标签: 心肌超声造影 心肌灌注 大动脉炎 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多巴酚丁胺负荷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RTMCE)结合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左心室旋转、扭转运动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4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CSF的患者33例为CSF组,结果正常者21例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常规参数,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STE技术测量左心室基底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底)、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底)和左心室心尖水平旋转角度峰值(R心尖)、旋转达峰时间(TPR心尖),并获取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LVTW)及旋转延迟时间(RDD)。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在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状态下行RTMCE检查,定量分析得出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率(β值)、心肌血流量(MBF),并获得心肌血流储备(MFR)。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F患者左心室旋转、扭转与心肌血流灌注相关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受检者LVED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CSF组患者R心尖、LVTW、RDD减小,TPR心尖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07,t=-2.379、-4.988、2.422;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静息时CSF组患者β值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P<0.05);负荷状态下β值、MBF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1、-2.612,P均<0.05);CSF组患者MFR较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5,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静息时CSF患者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502、0.462,P均<0.05);负荷状态下R心尖、LVTW分别与MBF存在相关性(r=0.436、0.368,P=0.009、0.035)。结论CSF患者存在心肌微循环障碍,其R心尖、LVTW降低,心肌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左心室旋转及扭转运动减低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巴酚丁胺 冠状动脉疾病 微循环 扭转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脑出血患者59例,分别在人组时、人组后7d、14d、28d应用CT灌注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参数数值,计算脑出血侧(患侧)与其健侧镜像部位各参数的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后rCBF、rCBV7d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MTT与TTP7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其患侧与健侧比值各时相点均〉1。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且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波动性的变化规律。

  • 标签: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2O(笑气)滥用所致脑血流量(CBF)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24例笑气滥用患者[男9例,女15例,年龄18~32(24.0±8.9)岁]脑血流灌注显像图,计算各脑区(基底节、脑中央区、小脑、扣带回、额叶、内侧颞叶、枕叶、顶叶、颞叶)与后台软件数据库的同年龄段正常人相应感兴趣区(ROI)摄取的差异统计值。差异统计值>1.68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升高;<-1.68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各脑区左、右双侧差异统计值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差异统计值与临床各指标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脑区左、右两侧差异统计值均有相关性(r值:0.503~0.892,均P<0.05)。额叶、颞叶CBF降低比例较高,分别为62.5%(15/24)及70.8%(17/24);扣带回CBF增加比例较高(33.3%, 8/24)。额叶(rs=0.375)、脑中央区(rs=0.305)与笑气滥用时长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了解笑气滥用患者脑血流变化情况。

  • 标签: 氧化亚氮 脑血管循环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半胱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利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肝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DPI),研究其对肝脏病变诊断利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肝硬化伴结节病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肝动脉的DPI,确定DPI判断结节良性、恶性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结节的病理检验结果,探讨其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80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中,有32例为癌性病灶,有48例为良性病灶,同时分析DPI,DPI≥0.30诊断结节性病灶敏感性90.8%、特异性88.1%、准确性90.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92.2%。结论通过分析,DPI作为在临床上诊断鉴别肝硬化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多普勒 血流灌注 癌性结节
  • 简介:目的观察泽泻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泽泻汤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再灌注6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BL-420S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的变化和平均动脉压(MB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率(HR)。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泽泻汤组能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减轻MBP、LVSP、+dp/dtmax、-dp/dtmax和HR的损伤性变化。结论泽泻汤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其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泽泻汤 心电图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第3代双源CT动态心肌灌注成像(CT-MPI)定量的正常心肌血流量(MBF)与负荷后心率增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行动态CT-MPI及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冠状动脉正常或冠状动脉轻微狭窄(定义为任一心外膜血管直径狭窄<25%)441例患者的CT-MPI图像,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研究231例患者。根据17节段模型在每个节段绘制ROI,采用混合去卷积法和最大斜率模型计算出每个节段的MBF及整体MBF。同时记录负荷后心率的增量及图像质量的相关参数。根据负荷后心率增量将患者分为4组,即心率增量≤9次/min组、10~19次/min组、20~29次/min组及≥30次/min组。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多组间差异,事后比较采用Dunn-Bonferroni检验以区分两组间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不同节段的两组间差异。结果纳入的所有患者的整体MBF为157(140,182)ml·100 ml⁻¹·min⁻¹。负荷后整体MBF与心率增量呈正相关(r=0.350,P<0.001)。心率增量不同亚组(≤9次/min亚组37例、10~19次/min亚组107例、20~29次/min亚组66例及≥30次/min亚组21例)的MBF分别为(142±26)、155(137,177)、(171±31)及(187±42)ml·100 ml⁻¹·min⁻¹。不同心率增量亚组的绝对整体MB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0.000,P<0.001)。心率增量≤9次/min亚组的整体MBF显著低于心率增量10~19次/min亚组的整体MBF(调整后P=0.029);当心率增量≥20次/min时M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5)。第3节段MBF(基底部下室间隔段)显著低于其他节段的MBF[分别为136(117,148)和161(142,191)ml·100 ml⁻¹·min⁻¹,U=104 539.000,P<0.001]。结论整体MBF值与负荷后心率增加的程度呈正相关。心率增量≥10次/min的患者整体MBF更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心肌灌注成像 心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子宫肌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自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类型的差异导致其灌注方式、血供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富血供肌瘤患者而言,其肌瘤周围血管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管径以及阻力指数均较高。结论不同类型子宫肌瘤灌注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且肌瘤体积越大,血供越丰富,其血流量及流速均较大。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肌瘤 血流灌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和脉络膜血流灌注(CBP)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横断面观察性临床研究。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连续就诊的IMH患者60例60只眼(IMH组)以及健康志愿者60名6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IMH组60只眼中,裂孔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8、15、29只眼。两组受检者年龄、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7、0.157、0.542,P>0.05)。采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受检眼黄斑区不同区域平均脉络膜厚度(AMCT)和CB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的分区方法将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在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有2条放射线将其各自分为4个区,包括内环上方(IS)、内环下方(II)、内环鼻侧(IN)、内环颞侧(IT)、外环上方(OS)、外环下方(OI)、外环鼻侧(ON)、外环颞侧(OT);共计9个区域。观察不同区域AMCT、CBP分布特点。AMCT与CB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MCT、CBP与IMH分期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受检眼比较,IMH组患眼黄斑各区域AMCT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4.641、2.888、3.390、3.575、4.870、4.077、4.946、4.578,P<0.05)。IMH组患眼OS、OT区域CB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4、4.516,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T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AMCT与IMH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0.375、0.374、0.289、0.379、0.441、0.392、0.303、0.341、0.292,P<0.05)。IN、OI、OT区域CBP与IMH分期无明显相关性(r=-0.138、-0.016、-0.221,P>0.05);其余区域CBP与IMH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r=-0.560、-0.390、-0.819、-0.692、-0.329、-0.587,P<0.05)。结论与正常者比较,IMH患眼黄斑区各区域脉络膜厚度显著变薄;局部区域存在脉络膜低灌注。其局部区域AMCT与CBP呈显著正相关;IMH分期越高,各区域AMCT有增厚趋势,多数区域CBP有减少现象。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脉络膜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黄斑孔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山西省眼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单眼外伤性黄斑孔48例(48只眼)作为临床试验组,其对侧健眼48只眼作为对照组。根据治疗方式,将试验组分为药物治疗亚组15例(15只眼)和手术亚组33例(33只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手术亚组患者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和气体填充术。随访6个月,比较各组间治疗后视力、黄斑孔愈合情况,黄斑中心区的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CMAZ),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与密度(CBFD)。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黄斑中心区浅层的CMAZ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45,P=0.051),试验组黄斑中心区深层的CMAZ大于对照组(t=2.362,P=0.034);CBFA及CBFD试验组均小于对照组(t=-1.235、-2.076,均P<0.001)。药物治疗后3个月,黄斑孔闭合者15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者33只眼。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药物治疗亚组、手术亚组及对照组比较,黄斑浅层CMAZ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925、8.354,P=1.332、3.547);黄斑深层CMA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78、16.498,P=0.042、0.049);药物治疗亚组与手术亚组CBFA及CBF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465、42.336、19.372、39.497,均P<0.001);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CBFA、CBFD均与视力呈正相关(r=0.843、0.342,均P<0.05),对照组CBFA、CBFD均与视力无相关性(r=-0.029、-0.122,P=0.956、0.344)。结论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缺血在外伤性黄斑孔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作用,CBFA、CBFD与治疗后视力呈正相关。

  • 标签: 视网膜穿孔 玻璃体切除术 基膜 内填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对慢性肾脏疾病肾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1.1-2022-.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将其分为三组,即轻度组30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44例。对各组患者实施CDFI检测,记录各组患者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实施超声造影检查,记录各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经对比后发现,VI、FI、VFI等数据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数值水平依次降低,且两两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后发现,三组的PI、TTP、AUC等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PI、AUC等数值依次降低,TTP依次升高,两两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可有效评估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情况,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彩色多普勒 血流定量技术 慢性肾脏疾病 肾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尼可地尔治疗,其术后血流灌注和预后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选取54例,根据奇偶分组表法分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硝酸甘油注射治疗,对实验组行尼可地尔注射治疗。分析54例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水平、不良事件发生率、CK-MB峰值、CK-MB达峰时间、LVEF、LVEDD。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参照组心肌血流灌注水平较高、CK-MB达峰时间、LVEF、LVEDD较高,CK-MB峰值较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尼可地尔治疗,患者的血流灌注水平明显改善,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尼可地尔 血流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