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家蚕微粒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传染性蚕,一旦传染,将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90年代我场就因微粒的危害导致蚕种烧毁。为了战胜微粒,我场在防治微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防微体系,加强了防微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防治方法 传染性蚕病 蚕桑生产 危害 蚕种
  • 简介:按照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要求,为稳定我国蚕种生产,推进家蚕微粒病防治成果的应用,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组织开展家蚕微粒治疗药物“防微灵”在全国范围内的试验示范。为了防微灵示范试验的顺利开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于2015年4月10日在广州召开了家蚕微粒病防治技术培训研讨会。

  • 标签: 家蚕微粒子病 培训研讨会 防治技术 广州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加工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梅毒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研究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门诊部所收治的疑似梅毒的患者共计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分析法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下血清样本检出阳性率为15.00%(30/200),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实验法下检出数据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实验法为金标准,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灵敏度为90.32%(28/31),特异度为98.82%(167/169)。结论在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具有理想的检测效果,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 梅毒螺旋体 特异性抗体 应用
  • 简介:微粒浓度大小的比较是电解质溶液考查的典型试题,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它有单一溶液和混合溶液、文字描述和化学图象、酸碱混合等多种表达形式,各种题型变化无穷,但本质和思维有序,有序思维顺序如下。

  • 标签: 有序思维 微粒浓度 大小比较 电解质溶液 混合溶液 典型试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血栓形成患者循环微粒微粒来源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暴露是否相关,并检测其促凝活性。方法研究对象为脑血栓形成患者,经体检健康志愿者做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红细胞、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及微粒释放水平,用凝血时间测定、内源、外源FXa及凝血酶生成实验评估微粒及细胞的促凝活性。比较正常人与脑血栓患者的结果差异是否有显著性,得出结论。结果利用凝血时间、内外源FXa、凝血酶生成实验比较脑血栓患者及正常人RBC、血小板促凝活性,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红细胞、血小板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和微粒释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实验证明暴露磷脂酰丝氨酸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及微粒高度促凝,对CT早期诊断和抗凝治疗策略等方面提供了可能。

  • 标签: 微粒释放 脑血栓形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制定预防措施,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反应。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总结出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如药物因素、溶媒选择、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以上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论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将输液微粒降低到最低程度。

  • 标签: 输液微粒污染 相关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大厅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发生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分析引起输液大厅中输液微粒污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规避措施。结果输液大厅输液过程中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相关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操作因素等。结论输液微粒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是引起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高度重视,加强输液大厅的相关管理。

  • 标签: 微粒污染 规避措施 相关因素 输液大厅
  • 简介: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器件的抗辐照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抗辐照指标的应用测试已显得至关重要。基于FPGA和NI工控机,设计四通道数据采集测试系统,用于监测FIFOSRAM单粒子实验中发生的单粒子翻转(SEU)和单粒子闩锁(SEL)效应。采样率可达50MHz,对器件的读写频率达10MByte/s。该系统可实现对FIFOSRAM单粒子试验过程的远程测控。在监测单粒子翻转的过程中,既监测存储器的SEU效应,又监测了读写指针的SEU效应,并经过实际的单粒子效应测试验证了本系统的可靠性。

  • 标签: 单粒子效应 存储器测试 NI工控机
  • 简介:冼鼎昌的世界里,充满了两种元素:粒子和音符。粒子世界的冼鼎昌,是中国同步辐射应用的创始人。领导建成我国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而音乐世界里的他,最理解的莫过于他的夫人。“他本来应该成为音乐家的。”冼夫人曾这样说。他最早师从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朱洪元,后来协助导师在“层子模型”的创立中做出贡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萨拉姆教授评论说:“这是很聪明的人提出的理论。”

  • 标签: 粒子 音符 诺贝尔物理学奖 理论物理学家 同步辐射 音乐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方法先进行酶促动力学参数实验,计算出酶促动力学参数;再检测CYP450亚酶专属性抑制剂对黄连碱代谢的影响,推测参与黄连碱代谢的CYP酶亚型,最终推断代谢产物结构。结果在人肝微粒体中黄连碱代谢的米氏常数Km为6.8027μmol/L,最大代谢速率为Vmax=0.5476nmol/(mgprotein·min),肝清除率为CLint=0.008ml/(mg·min)。甲氧沙林、奎宁、酮康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黄连碱的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是黄连碱丢失一个亚甲基结构。结论甲氧沙林、奎宁、酮康唑可能参与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黄连碱的代谢产物为脱亚甲基黄连碱。

  • 标签: 黄连碱人肝微粒体代谢酶促动力学亚甲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中血小板减少及其他微粒的临床检验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急性白血化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所有人员的血小板微粒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数与健康者相比明显高出很多,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急性白血化疗后患者与健康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诊断血栓性疾病时通过检测血小板微粒数,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血小板 微粒 血液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静脉用药是临床研究过程中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安全性至关重要,为了减少相关隐患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保证配置方式的合理性,对涉及到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在配液过程中容易出现微粒污染的情况,对药物配置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实践中承担多个任务,我们护理为临床病人提供药液配置成品后直接送入病房供病人静滴包括(“三升袋,化疗药,抗生素,中成药,皮试液”),为了探究减少微粒污染的发展几率。本文将以静脉用药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微粒污染来源为研究点,对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 标签: 静脉用药 配置中心 微粒污染 防护措施
  • 简介:通过二维TCAD仿真,对IGBT的单粒子入射作用过程做了原理性的分析,据此在理论上将单粒子对器件的作用进行了分类。针对阻断态、贯通烧毁的情况,给出了IGBT加固的一般思路,提出并仿真验证了多种具体的加固方法,与文献测试结果相符。

  • 标签: IGBT 单粒子烧毁 二维仿真
  • 简介:在人类生产与生活中,最优化问题始终是一个常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最优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粒群优化算法(英文简称PSO)属于群智能优化算法的一种,源自于人类对鸟类觅食行为的研究,是一种新型的优化工具。该方法实用性和通用性都较高,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很好的利用。然而该优化技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尚存在一定不足,通过分析,指出有待加以改进的地方。

  • 标签: 微粒群优化算法 车辆路径问题 进化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配合,更好的保障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对3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行8次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手术。结果患者均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皮片成活良好。结论护理人员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快捷准确的配合及严密的监护,缩短手术时间,是保障病人手术安全的必备条件。

  • 标签: 大面积深度烧伤 异体皮 微粒皮 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提出一种以广义柔度矩阵为损伤指标,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根据结构损伤前后广义柔度矩阵差与结构物理参数变化关系,将结构广义柔度矩阵识别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进而采用系统辨识能力较强的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搜索目标函数最优值,从而达到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同时识别的双重效果.最后通过简支梁数值模拟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 标签: 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 广义柔度矩阵 结构损伤识别 损伤位置 损伤程度
  • 简介:摘要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FC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很少发现于新生儿时期。该例患儿于新生儿期发病,且出现典型皮肤黄色瘤。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家族性 高乳糜微粒血症 新生儿期 皮肤黄色瘤
  • 简介:针对目前我国急需开展质子单粒子效应辐照实验的需求,研制了适用于质子束流注量率监测的次级电子发射监督器(secondary—electronemissionmonitor,SEEM)。测试结果表明,SEEM在监测注量率为109~1010cm-2·s-1的质子束流时,其电流与注量率间的线性相关性很好,可应用于质子单粒子效应实验束流诊断。同时,测量了不同质子能量下铝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测量值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 标签: SEEM 质子单粒子效应 束流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科76例原发性肝癌的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的护理方法。结果76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复查肝脏CT病灶都有不同程度缩小,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2.9%,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前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保证治疗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碘-125粒子 原发性肝癌 护理 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