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建国以来有关文学本质论的研究,大致可以以80年代初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前期以认识文学本质论一家独尊为标志,后期则以对认识文学本质论的反思为标志,形成了文学本质论多家争鸣的局面,先后有主体论文学本质论、象征论文学本质论、生产论文学本质论、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本质论。展望21世纪,文学本质论的研究应当摆脱狭隘的简单否定、简单建构的做法,加强古今文学本质论、中外文学本质论、本质论与现象论研究的对话,以使文学本质论的研究更为切近文学实际。

  • 标签: 当代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 回顾 展望
  • 简介:《导论》是建立文学理论学学科的初步研究成果。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发展中自觉追求科学建设的具有标志性的专著之一。它从性质、定位、对象、要素、形态、范畴、理论的生成和转化、理论理论体系等方面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整体综合创新研究。体现了新思路,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高度。学科建设是个艰巨系统工程。由于偏重于规律法则的逻辑探讨,对历史的方法有所忽略,因此《异论》有些论述显得粗略,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文学理论科学建设 自觉探索 综合创新
  • 简介:<正>一、西方文学理论及其“危机”《文心雕龙》是一部中国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它的重要性,它的影响力,它的体大虑周,不必我多说。它的五十篇章,讲的大概是什么,大家都了解。而西方文学理论,自从两千多年以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直到今天,有形形式式、五花八门的种种理论、主义。甚至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本身,都觉得目迷五色,以至于感到有危机。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欧洲诸国的文化界已经觉得批评时代的来临。到了二十世纪,大家都公认,这是一个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主义更多了,门派更多了,所以更称得上是一个批评的时代。

  • 标签: 解构主义 文学作品 二十世纪 文心雕龙 柏拉图 文学理论
  • 简介:刘勰(约465——521),字彦和,梁代杰出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东莞莒人(今东港区三庄人)。清乾隆年间有碑记:梁通事舍人刘三公故里。上款:公讳勰字彦和著文心雕龙行世,下款:乾隆二十三年戊寅谷旦。

  • 标签: 文艺理论批评家 文学理论 刘勰 乾隆年间 文心雕龙 东港区
  • 简介: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做出解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文学理论形成了两大解释系统:偏重认知性的解释与偏重评价性的解释.在上个世纪这两大解释系统都遭遇了困境,新世纪的文学理论只能在这两大解释系统基础上寻求新的生长点:改变解释方式、扩大解释范围.

  • 标签: 解释 认知性 评价性 知识论模式
  • 简介:历史发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临一次“新的综合”的要求和契机。这一要求和契机是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想存在下去并显示自己的生命力,就需证明它比那些从20世纪特别是中后期文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各种文学理论更具其有效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它就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理论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文艺理论研究 新的综合
  • 简介:如何理解当代文化发展走势,如何测绘当代文化地图的形貌,对于文学理论或文艺学的重构重写,是一项具有前提性意义的重要工作.在全球化迅速蔓延的今天,我们已经无可选择地被置身于'后'时代之中.在后时代,在后现代,所有的理论都已成为一种反理论,成为一种非理论.至此,后时代的文学理论何以可能的问题,也就变成了在反理论或非理论的时代,文学理论何以可能的问题.

  • 标签: 文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 叙事模式 思维方式 本质论 理论观念
  • 简介:还有些教材主要通过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流派的评述来结构全书,英国罗杰·韦伯斯特的《文学理论研究入门》则在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互动关系中探询文学研究的意义,在英美文学理论教材中

  • 标签: 教材研究 文学理论教材 英美文学理论
  • 简介:四、英美文学理论教材的编排风格,尼古拉斯·罗伊尔著. 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培生教育公司,彼得·布鲁克著.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第四版)[M]. 培生教育出版公司

  • 标签: 教材研究 文学理论教材 英美文学理论
  • 简介:《新文学理论原理》与传统的文学理论书籍相比,在文学的起源、文学发展的规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大胆创新,该书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理论素养,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

  • 标签: 新文学 文学理论
  • 简介:<正>编写高校的文学理论教材,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当今文学理论观念在不断更新,不少问题尚难有定论,需要进行探索与开拓,这是其一。其二是这类著作近年来已出版了十余种,在理论上任何一丁点创新与突破,都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苦的劳动。十省、市、自治区十三所学校编的《文学概论》,自一九八四年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供不应求,甘肃人民出版社为满足读者的需要,今年再版发行。这本教材有以下一些特点。

  • 标签: 文学概论 文学理论 出版社 人民性 社会生活 作品
  • 简介:邢建昌在《文艺报》(2000.12.5)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90年代文学理论发展始终缠绕着对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理论如何可能的追问,这既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如何可能这一学科反思的自觉意识在中国问题中的落实,也是中国的文学理论走向学科建设的标志。那种学步于自然科学、按照自然科学的学科规范及方法旨趣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以普遍性意义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自己的经验研究.知识性、客观性、规律性是其基本特征。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艺 学科反思 追问 文章 自觉意识
  • 简介:<正>在我国文学史上,不仅产生了多采多姿的山水文学作品,而且还相应地产生了对山水文学作品进行概括和总结的山水文学理论。我这篇短文,仪对我国南朝文学批评大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涉及的山水文学理论做点初浅探讨。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里提出了“江山之助”的著名命题,认为山山水水有助于文学之思,并且认为诗人屈原所以能在楚辞创作上取得那样伟大的成就,也正是得力于楚地江山的帮助。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 文学作品 感物 刘勰 感召力
  • 简介:针对文学理论的效用问题存在的误区,本文认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文学理论价值剩余是指相对于他指性功能的自证性特点,这是文学理论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重心。在此意义上,即便文学真的消亡了,文学理论仅仅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的人文科学,也有存在的必要与可能,这将是文学理论最后的退身之地。所以,文学理论的价值剩余的概念的提出,将有利于对文学理论效用的全面理解和对“危机论”的解答。并且本文断言: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去文学性的文化研究,与经典化的文学理论两种价值取向,将在悖立中相互质疑、砥砺,从而构成学术生态的张力平衡。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人文精神 审美意识
  • 简介:探讨文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本体问题,可以从文学理论的教学形态入手.在我国现行文学理论教学形态中,其学科概念、范畴所指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的理解与表达错误,导致文学理论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相分离.文学理论理论活力减弱,使其逐渐成为知识汇编.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改进其教学形态,其思想基点是深入探索文学理论赖以生存的哲学美学资源和文学构成本身.文学理论首先是一种"理论",思维与方法是其不可缺少的特质;然后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必须紧扣文学本身进行言说.

  • 标签: 文学理论 教学形态 理论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