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可出现骨密度降低,且可进展致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AS的重视程度,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社区卫生服务 综述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早期可出现骨密度降低,且可进展致脊柱畸形甚至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对AS的重视程度,利于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命质量。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社区卫生服务 综述
  • 简介:摘要张荒生教授认为,"痹病益气当为先,祛风通络贯始终,痹病络阻通为要,气充血行络必通",而强直脊柱炎病位在脊柱督脉,病机多以肾虚督亏为本;肾气亏虚,则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使气血流通不行,为本病急性发作的主因;而长期肾气不足必致气血亏虚、气虚血瘀,闭阻筋脉,致使筋脉失去滋养,导致反复发作。治疗上,强调对于湿热邪实明显者,应尽快驱邪外出;补肾活血应贯穿治疗始终;宜适度运用虫类药;重视功能锻炼及情志调节;并注意患者性别、体质之区别。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虫类药 张荒生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S出现葡萄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并明确诊断AS患者206例。依据是否存在葡萄膜炎将AS患者分别纳入有葡萄膜炎组和无葡萄膜炎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等对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葡萄膜炎组37例,无葡萄膜炎组169例;与无葡萄膜炎组相比,有葡萄膜炎组患者年龄更大[(40±11)岁和(36±11)岁,t=-2.06,P<0.05],病程更长[(10(5,16)年和5(2,10)年,Z=-3.16,P<0.01],外周关节炎[51.4%(19/37)和32.5%(55/169),χ2=4.66,P<0.05)]及外周附着点炎更常见[40.5%(15/37)和11.8%(20/169),χ2=17.34,P<0.01],HLA-B27阳性率更高[100%(37/37)和85.8%(145/169),χ2=5.95,P=0.01]。然而,在性别、民族、颈椎压痛、吸烟史、吸烟量、葡萄膜炎家族史、AS家族史、BMI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CRP、ESR 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外周附着点炎[OR值(95%CI)=4.289(1.832,10.040),P<0.01]、病程[OR值(95%CI)=1.072(1.014,1.134),P<0.05]与AS相关葡萄膜炎独立相关。结论研究提示AS患者存在长病程、外周附着点炎时,其出现葡萄膜炎风险增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葡萄膜炎 危险因素 外周附着点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S治疗中生物制剂减量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20年7月的研究进行广泛地系统文献综述,以筛选相关论文和摘要,并应用纳入/排除标准之后,采用结构化提取过程来收集被纳入研究的信息。结果13/93篇论文被纳入对AS患者生物制剂减量的分析,其中7/13篇采用减少剂量方案,3/13篇采用延长间隔方案,5/13篇未给出或未制定减量方案。总结已发表的研究中可行的TNF-α抑制剂(TNFi)减量方案,并对减量规律进行归纳。仅有1项研究表明TNFi减量会使生活质量恶化,并导致12个月内复发。结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这些策略对疗效、安全性和成本的长期影响。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肿瘤坏死因子 生物治疗 剂量
  • 简介:摘要:强直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特征是新骨形成,逐渐导致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骨形成可能是AS的两个独立过程。与骨形成相关的功能障碍最终将对AS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AS属中医学“大偻”范畴。中医治疗AS方法多样,临床上采用外治法如中药熏蒸、按摩、热敷、中药穴位贴敷、针灸等,具有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内治疗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能延缓AS疾病进展,改善预后。AS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辅以相应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症状。现将近年来AS的中医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中医护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功能锻炼在强直脊柱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针对68名强直脊柱炎进行研究,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功能锻炼,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接受护理后的关节状态、疼痛程度以及最终的护理疗效。结果:接受护理后,研究组的BASF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 康复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功能锻炼应用于强直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中,目的在于为强直脊柱炎患者的护理提供相应参考资料。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100名因强直脊柱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功能锻炼护理,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功能锻炼 临床治疗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脊柱炎髋关节强直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强直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针刀松解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两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结果:研究组的HHS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强直性脊柱炎 髋关节强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治疗强直脊柱炎(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将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A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呤等治疗,研究组加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抗体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抗体IgG、IgM、IgA水平、SF-36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抗体IgG、IgM、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强直脊柱炎常用疗效评分标准评分、强直脊柱炎活动评分、患者总体评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达木单抗 强直性脊柱炎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A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AS患者PBMCs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分析其表达谱以探讨circRNAs在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ircRNA微阵列芯片技术检测3例AS活动期(ASA)患者,3例AS稳定期(ASS)患者和3名健康对照者(HC)PBMCs中circRNAs的表达并通过倍数变化(FC)和P值进行筛选,找到差异表达的circRNAs;从差异表达靠前的circRNAs中随机选择4个circ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芯片结果;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并通过微RNA(miRNA)靶标预测软件对circRNA/miRNA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预测。采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芯片结果显示,ASA组较HC组共有800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466种上调,334种下调;ASS组较HC组共有1 149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589种上调,560种下调;ASA组较ASS组间共有233个显著差异表达的circRNAs(FC>1.5,P<0.05),其中145种上调,88种下调。RT-qPCR验证结果提示,4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s表达趋势与芯片结果一致。GO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s主要参与无义介导的mRNA衰变、Rho GTPase酶结合等过程;KEGG分析结果在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处得到富集;miRNA靶标预测软件结果提示差异表达的circRNAs可能靶向结合miR-650、let-7b-5p等miRNAs发挥作用。结论和HC组相比AS患者PBMCs中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s,推测这些circRNAs可能参与AS的发病。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微阵列分析 环状RNA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对AS患者的长期疗效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风湿免疫科有至少5年完整病历记录的AS患者,选取其中全程单用bDMARDs或同时联合传统抗风湿药并且连续治疗时间至少3年的为治疗组,未治疗或治疗时间低于3个月的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用药情况,对5年病程前后的临床症状、炎症指标、影像学结果、用药过程出现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对照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114例,治疗组64例,对照组50例。随访时间、初次就诊的主诉病程、年龄、性别比、HLA-B27阳性率、晨僵时间、夜间痛、外周关节炎、ESR、CRP、影像学表现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晨僵时间更短[(3±7)min与(26±37)min,t=4.827,P<0.01],夜间痛比例更低[(3/64,4.8%)与(29/50,58.0%),χ2=38.329,P<0.01],ESR更低[(14±14)mm/1 h与(20±18)mm/1 h,t=2.102,P=0.038],CRP更低[(7±8)mg/L与(14±19)mg/L,t=2.431,P=0.017],骶髂关节炎进展比例更低[(18/64,28.1%)与(35/50,70.0%),χ2=19.786,P<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有:可逆转的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升高、注射部位红肿。结论未治疗的AS患者5年以后骶髂关节影像学进展达70%,连续3年以上生物制剂治疗可长期有效控制大部分A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延缓骶髂关节影像进展。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生物制剂 治疗结果 影像学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Orem自理模式在强直脊柱炎护理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98例强直脊柱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Orem自理模式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SAS、SDS和QOL评分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明显下降,QOL评分明显上升,且观察组评分更优异与对照组(P<0.05)。结论:强直脊柱炎采用Orem 自理模式能够弥补患者自身生理缺陷,调动其治疗积极性,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增进护患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Orem自理模式 强直性脊柱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督脉灸联合针刺治疗强直脊柱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强直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及美洛昔康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督脉灸联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疼痛VAS评分,并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胞微粒、血小板微粒(PMPs)、CD41a+CD62P+PMPs在AS患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确诊的AS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组的空腹静脉血并检测ESR、CRP,计算BASDA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细胞微粒、PMPs、CD41a+CD62P+PMPs,使用t检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S患者细胞微粒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466±641)个/μl和(619±152)个/μl,t=2.342,P=0.022]、PMP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 059±628)个/μl和(320±143)个/μl,t=2.298,P=0.025]、CD41a+CD62P+PMPs数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6±121)个/μl和(47±22)个/μl,t=2.295,P=0.025];AS患者细胞微粒与BASDAI呈正相关(r=0.555,P=0.000 4)、PMPs数量与BASDAI呈正相关(r=0.542,P=0.000 6)、CD41a+CD62P+PMPs与BASDAI未见相关性(r=0.298,P=0.073 2);AS患者中细胞微粒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016,P=0.917和r=0.035,P=0.817)、PMPs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001,P=0.996和r=0.065,P=0.671)、CD41a+CD62P+PMPs数量与ESR,CRP未见相关性(r=-0.129,P=0.400和r=-0.410,P=0.789)。结论细胞微粒、PMPs、CD41a+CD62P+PMP在A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且细胞微粒、PMPs的表达与BASDAI呈正相关,提示细胞微粒,PMPs可能参与AS的炎症反应,细胞微粒,PMPs可能为AS患者炎症反应的促进因素。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炎症 细胞微粒 血小板微粒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强直脊柱炎患者护理中实施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2019.5~2020.6内接治的强直脊柱炎患者中抽取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n=45,基础护理)与功能组(n=45,在基础组内容上加以功能锻炼),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疼痛(VAS)、关节(BASFI)评分相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功能组均优于基础组,P<0.05。结论 在强直脊柱炎患者护理中实施功能锻炼能改善其关节功能,减轻其疼痛感,可广泛应用。

  • 标签: 功能锻炼 强直性脊柱炎 疼痛 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功能锻炼护理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4月期间到我院治疗的110例强直脊柱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增加功能锻炼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关节状态、疼痛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ASFI和VAS评分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BASFI和VAS评分皆下降明显,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94.54%),(χ2=5.23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直脊柱炎患者采用功能锻炼护理更有助于减轻关节磨损和疼痛,能够调动患者自愿锻炼的积极性,提升治疗依从性,并取得了极高的满意度。

  • 标签: 功能锻炼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强直脊柱炎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选取本院诊治的强直脊柱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为对照组,39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护理患者为观察组,39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干预前后扩胸度和晨僵时间变化情况。结果:在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情况均有所改善,扩胸度降低,晨僵时间缩短,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中医康复护理 扩胸度 晨僵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功能锻炼在强直脊柱炎护理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92例于20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