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第一条为了教育和帮助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戒毒,保护公民身心健康,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强制戒毒,是指对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行政措施对其强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

  • 标签: 强制戒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法制教育 行政措施 公安机关 药物治疗
  • 简介:戒毒人员卓某甲向福建省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禁毒大队检举揭发一同羁押于福州市强制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的嫌疑人卓某乙三次在租住处容留其吸食冰毒.福州市公安局晋安分局侦查终结后,以卓某乙涉嫌容留他人吸毒罪,于2017年3月14日向福州市晋安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 标签: 强制戒毒所 戒毒人员 逃避 强制隔离戒毒 福州市 侦查终结
  • 简介: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正式实施,该法取消了劳动教养戒毒,将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统一为强制隔离戒毒,这对于我国延续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次巨大冲击,也是《禁毒法》中一项重大立法突破。从目前广西强制隔离戒毒现状看,尚存在较多突出问题,凸显强制隔离戒毒跟进检察监督机制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强化检察监督的现实途径。

  • 标签: 劳教场所 隔离戒毒 检察监督 必要性 现实途径
  • 简介:"三期四区"强制隔离戒毒模式将戒毒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四个功能区管理戒毒人员,具有遵循规律、差别处置、循序渐进、综合矫治、科学管理等优势,但也存在无法收治吸毒特殊人群、医疗戒护和康复教育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等不足之处。对此,应当借鉴国内类似戒毒康复模式的成熟经验,采取放宽收治口径、加强设备与人才引进、转变常规矫治方式、落实社会跟踪帮教工作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三期四区"强制隔离戒毒模式。

  • 标签: 三期四区 强制隔离戒毒 戒毒康复
  • 简介:<正>1.2013年4月3日司法部令第127号公布2.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帮助吸毒成瘾人员戒除毒瘾,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戒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

  • 标签: 强制隔离 戒毒工作 司法行政机关 戒毒条例 吸毒成瘾 戒毒治疗
  • 简介:心理矫治工作在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各项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制隔离戒毒中的心理矫治工作存在着心理矫治无用论、心理矫治与教育矫治等同论和心理矫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论等误区。我们应依据实现戒毒人员的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和自我重建的心理矫治目标,构建合理的强制隔离戒毒心理矫治机制。

  • 标签: 强制隔离戒毒所 心理矫治机制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近年来,“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和“贩毒”、“吸毒”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称为“国际公害、世界瘟疫”,受到了严厉打击,政府采取行动,为那些深陷毒品危机的人们以及艾滋病毒感染者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治疗、隔离和恢复的环境,以确保他们能够重获“新生”。强制戒毒所是一个重要的机构,通过实施强制性教育和救治措施,帮助吸毒者摆脱毒瘾,并为他们提供法律和道德教育。设计一个合理的戒毒场所对于戒毒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强制 戒毒所 建筑设计
  • 简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瘾与就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却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就业问题重视不够,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走上复吸的道路。遂应当对司法行政机关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进行进行反思,特别是应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所内的生活方式、习艺性教育活动、后续照管工作、戒毒工作方法进行深思。

  • 标签: 强制隔离戒毒 复吸 就业
  • 简介:制度的转型带来一系列矛盾、冲突甚至法律空白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某些具体工作地开展遇到障碍。劳教制度废止后戒毒制度的转型也一样迫切需要站在"科学立法"和"顶层设计"的高度去进一步规范与完善相关制度体系。

  • 标签: 转型期 强制隔离戒毒 制度 调研
  • 简介: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洪超明认为:强制戒毒案件办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法律依据适用不准确。如:将适用的法律名称书写错误或不规范;决定强制戒毒前,未严格依照规定对违法人员先予以行政处罚。二、程序执行不合法。如执法中仍然缺少或没有使用强制戒毒通知的法律文书;强制戒毒决定前按规定先给予的行政处罚,没有严格依照《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程序要求进行而被认定为无效。三、证据搜集、固定不到位。上述执法问题的出现,有法律规定滞后、相关执法配套措施没有跟上的客观原因,但主观因素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强制戒毒 案件办理 《行政处罚法》 执法问题 程序执行 法律依据
  • 简介:强制隔离戒毒是我国戒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和时代特色。强制隔离戒毒具有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在保障戒毒人员合法权益、戒治挽救吸毒人员、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行强制隔离戒毒管理体制符合我国国情。强制隔离戒毒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应大力推进教育康复社会化,鼓励支持民间社会力量、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戒毒工作。

  • 标签: 强制隔离戒毒 戒毒体系 目的价值 工具价值 管理体制 工作理念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毒品滥用者强制戒毒期间的情绪状况。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苏州强制戒毒所的216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强制戒毒期间新型毒品滥用者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成人常模(t=8.113,P〈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t=3.021,P〈0.01),未婚组显著高于未婚同居组与离婚组(P〈0.05),已婚组显著高于离婚组(P〈0.05),吸毒年限〈1a与≥1a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毒品渴求组显著高于不渴求组(P〈0.05或0.01)。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在强制戒毒期间有明显的抑郁情绪,不同性别、不同婚姻状况以及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不同,其抑郁程度有显著差异。

  • 标签: 新型毒品 毒品滥用 强制戒毒 抑郁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在《禁毒法》实施以后,我国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逐渐实现了由“重惩罚、轻戒毒”向“重戒毒、轻惩罚”的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戒毒成果。但戒毒人员管控困难、戒毒资金难以保障、矫治手段较为单一、就业安置力度不够等现实难题,给当前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困扰。因此,坚持优化管理模式,建立戒毒资金保障制度,运用多矫治手段提高戒毒效果,促进安置就业,帮助戒毒者回归社会,应当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开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重点。

  • 标签: 戒毒管理 资金保障 矫治手段 安置就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治疗对公安监管强制戒毒所毒品成瘾人员戒毒期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戒除毒瘾。方法选择监管强制戒毒人员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常规强制戒毒,观察组在常规强制戒毒的同时,音乐治疗师针对戒毒人员躯体症状及不良情绪体验,选用不同的治疗性音乐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病人音乐治疗前后不良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通过音乐治疗后SAS、SDS的评分低于音乐治疗前(p<0.01)。结论音乐治疗能明显减轻监管强制戒毒所毒品成瘾人员戒毒期间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

  • 标签: 音乐治疗 强制戒毒 焦虑 抑郁
  • 简介:采用抽样法对广东省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戒毒人员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戒毒人员的体能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检测了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力量和柔韧素质等方面的指标,结果发现:戒毒人员的心肺功能普遍低于正常水平;上、下肢力量也普遍低于正常水平;与入所1~6个月期间相比,入所7~12个月期间的心肺功能和力量素质的改善不明显;吸食传统毒品者的体质状况比吸食新型毒品者更差。现行的康复方法对广东省戒毒人员体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为促进广东省戒毒人员的体能康复,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安全、有针对性的体能康复方案。

  • 标签: 戒毒人员 体质 体能 调查
  • 简介:毒品戒断治疗应首先从降低吸毒人员毒品渴求感入手。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施系统脱敏疗法,就是利用BF-102R生物反馈仪,首先使之自然放松,然后按照从A级到E级的吸毒诱发刺激强度等级,由弱到强、由虚拟情境到仿真情境,训练其拒绝毒品的心理承受力和忍耐力并反复操作,最后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使之适应有毒社会环境,逐渐使各类暴露吸毒情境线索降低唤起毒品渴求作用,提高他们对毒品的耐受能力,提升戒治效果。

  • 标签: 系统脱敏 强制隔离戒毒 毒品渴求感 心理行为
  • 简介:为探讨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意象对话疗法对戒毒人员的帮助作用,选取福建省某戒毒所的72名戒毒人员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采用意象对话疗法,用抑郁量表、神经质分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戒毒人员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戒毒人员的抑郁检出率为33.3%,神经质人格、积极应对是抑郁的有效预测变量;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抑郁、积极应对指标有显著的改善,意象对话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戒毒人员的抑郁症状,有利于培养戒毒人员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 标签: 意象对话 戒毒人员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也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应对策略,可以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 标签: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 回归社会 政策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