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异位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料组成成分。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相钙磷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将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双相钙磷陶瓷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于4、8、12周对样本行大体检测、组织染色,测算新生成率,从而评估双相钙磷陶瓷的异位诱导效率。结果成功制备双相钙磷陶瓷,X线衍射分析可见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特异性的衍射峰。扫描电镜可见双相钙磷陶瓷表面广泛分布大孔及连通孔,孔壁粗糙不平,孔内可见均匀分布的微孔。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显示,骨髓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黏附,共培养后逐渐从不规则形转变为均一的长梭形。CCK8法提示共培养后第1天,细胞活力降低,而第3、4、5、7天,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第1、7天,双相钙磷陶瓷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双相钙磷陶瓷顺利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可见样组织沉积,术后12周大孔成比例为0.77±0.11,孔内成面积比例为0.71±0.14。结论双相钙磷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异位诱导效率。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骨髓 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双相钙磷陶瓷 异位骨诱导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成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成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成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成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成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成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诱导材料对量保存的作用效果。方法选用8条健康成年雄性犬拔除双侧上下前臼齿各一颗。随机选择一侧作为实验组,牙槽窝填充诱导材料;另一侧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三个月取标本,检测相关数据。结果从牙槽的形态、高度、宽度的对比以及X光片密度的显示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局部应用诱导材料对量的保存作用明显。

  • 标签:
  • 简介:将羟基磷灰石人工复合自体红骨髓植入家兔腹部肌肉内,于术后第4周及第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在复合材料中央区可形成有明显哈佛氏系统的板层。表明两种材料复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诱导作用,而且羟基磷灰石人工不改变红骨髓的诱导特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红骨髓
  • 简介:近年来,组织工程已成为口腔种植和正颌外科手术新的治疗靶点。组织工程包括种选取种子细胞,制备细胞生物支架,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体三大步骤,选取优良的种子细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牙髓干细胞凭借其自身多向分化潜能、来源广泛、安全排斥小等特点成为优秀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然而,牙髓干细胞还存在分化方向不固定、分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微环境诱导牙髓干细胞产生更多的成骨细胞至关重要。牙髓干细胞成诱导应用最普遍的成诱导方式是矿化液诱导。目前成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包括涎蛋白(BS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Runx2、纤维联结蛋白(FN)、腱生蛋白(TN)等。本文就这些细胞因子之间关系,及其吸附于生物材料表面诱导牙髓干细胞定向成向分化的能力作一综述。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细胞因子 成骨诱导
  • 简介:目的观察成诱导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内、外环境下成活性的表达及维持.方法观察BMSCs在体外成诱导培养条件下的成分化特性;构建兔BMSCs与活组织共培养模型模拟体内"成环境",将成诱导的MSCs置于共培养及普通传代培养条件下进行传代培养,观察经成诱导的BMSCs在体外及模拟体内的培养条件下细胞的表型维持情况.结果药物成诱导培养的BMSCs,其ALP活性及钙素均显著高于普通培养组(P<0.05);经过诱导培养的BMSCs,其Ⅰ型胶原、钙素免疫组化阳性.RT-PCR法半定量测定Ⅰ型胶原mRNA,成诱导培养的Ⅰ型胶原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普通传代培养对照组.药物成诱导后的细胞在体外普通传代培养传5代后,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素水平及Ⅰ型胶原表达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持其成骨细胞的表型;在共培养条件下,ALP活性、钙素水平Ⅰ型胶原表达保持在高水平,且ALP活性、钙素水平在大部分时间点均高于普通传代培养.结论药物成诱导培养呈现促BMSCs向成方向转化的特点,能使ALP、钙素及Ⅰ型胶原表达短期内达到高水平;经成诱导的BMSCs在体外或模拟的体内传代培养条件下,均能维持成表型,保持成活力.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共培养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2例大段缺损患者,其中男患11例,女患11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Masquelet技术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钉道护理、功能训练等护理。结果本组22例患者经过3-8个月的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8-20个月的随访,缺损愈合时间为8-20个月,经护理后,18例患者骨折愈后良好,愈合率为81.8%,切口为甲级愈合,可完全负重行走,2例患者仍有疼痛感,2例患者因愈合不良,出现畸形。结论通过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缺损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与之相配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使其减轻痛苦、早日康复。

  • 标签: 骨诱导膜技术 大段骨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缺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2例大段缺损患者,其中男患11例,女患11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Masquelet技术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钉道护理、功能训练等护理。结果本组22例患者经过3-8个月的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8-20个月的随访,缺损愈合时间为8-20个月,经护理后,18例患者骨折愈后良好,愈合率为81.8%,切口为甲级愈合,可完全负重行走,2例患者仍有疼痛感,2例患者因愈合不良,出现畸形。结论通过Masquelet技术治疗大段缺损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与之相配合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使其减轻痛苦、早日康复。

  • 标签: 骨诱导膜技术 大段骨缺损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转染人形成蛋白-7(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BMP-7)基因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与胶原膜(BME-10X)复合培养后的异位能力。方法将hBMP-7基因转染Beagle犬BMSC,与胶原膜复合培养后,植入裸鼠皮下,8周后取材,HE、Mallory染色及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异位能力。结果各组均有不同程度Ⅰ型胶原的表达,转染组和未转染组显著高于单纯膜组,转染组又显著高于未转染组(P〈0.05)。结论转染了hBMP-7基因的BMSCs具有更强的异位能力,有望成为牙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 标签: 基因转染 骨形成蛋白-7 骨髓基质细胞 胶原膜
  • 简介:目的探索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量减少和强度降低的影响。方法30只12周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给予0.4mL/100g的20%乙醇溶液,每周3次。治疗组接受白藜芦醇40mg/kg治疗,每日一次,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时收集血清和股骨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股骨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cro-CT显示治疗组大鼠股骨干骺端较模型组具有更多小梁以及更佳的微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结果显示治疗组股骨的极限载荷和峰值负荷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检测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碱性磷酸酶和钙素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酒精诱导雄性大鼠量减少和强度降低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白藜芦醇 酒精 骨密度 Mircro-CT 骨强度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治疗时不同类型移植材料的应用效果和诱导活性。方法 研究对象截取我院收治60例牙周牙槽缺损患者,时间2019年5月-2020年6月;入组60例患者均行修复治疗,基于不同修复材料下均分为人数相等(各20例)的A组、B组和C组;观察对比3组临床效果。结果 相较于A组、B组,C组治疗后区密度显著更优;相较于B组,A组、C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优,组间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临床牙周牙槽缺损患者以不同移植材料修复治疗时,若想切实保障患者疾病疗效,建议予以患者自体和重组合异种两种移植材料应用。

  • 标签: 牙周牙槽骨缺损 骨移植材料 修复治疗
  • 简介:摘要1例52岁患者初期因双膝、双足及腰骶疼痛,就诊于内分泌科诊断为低磷性软化症。给予补磷、补维生素D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其后影像学检查发现右眼眶肿物,通过手术切除眼眶肿瘤,患者全身痛症状缓解。

  • 标签: 眼眶肿瘤 骨软化症 副肿瘤综合征
  • 简介:摘要引导再生(GBR)技术在多年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中被证实是一项增加牙槽量的有效方法。壳聚糖以其良好的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成膜性,成为诱导再生膜基质材料的研究重点。近来以壳聚糖为基质的诱导膜研究主要集中符合各种无机分子,无生无活性有机分子及生长因子增强壳聚糖诱导膜的强度或诱导性。本文回顾壳聚糖的基本性能,引导再生技术的基本内容,并报道了以壳聚糖为基质材料的诱导膜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壳聚糖 引导骨再生 骨诱导膜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组织工程方法,以小肠粘膜下层为支架材料复合成诱导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组织的可行性。方法将取自兔骨髓中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成诱导诱导后,与经处理的猪小肠粘膜下层在体外共培养。1周后,将共培养的猪小肠粘膜下层埋置于无胸腺裸鼠皮下。分别在不同时间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体外培养时,见细胞与材料粘附良好,且分泌大量的细胞外基质,细胞分化、增殖活跃。大体观察植入体内的细胞-材料复合物,见颜色变白,组织硬度增加,组织学和电镜观察见有大量组织形成。免疫组化示细胞为具有分泌特异性骨钙蛋白的成骨细胞。结论骨髓基质干细胞经成诱导为成骨细胞后与小肠粘膜下层共培养,植入裸鼠体内后可形成组织,小肠粘膜下层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标签: 组织工程 小肠粘膜下层 支架材料 骨髓基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目的:研究Pim-2基因异位过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将转染Pim-2基因质粒(转染组)、对照空质粒(空质粒组)转染张氏肝细胞,并设未转染组,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Millic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RT-PC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裸鼠体内接种成瘤等方法检测肝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变化,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形态。结果:(1)转染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接种48、72、96、120h的平均OD值、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的平均细胞数与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组细胞Pim-2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质粒组、未转染组;转染组细胞胞质、胞核均有Pim-2蛋白表达,空质粒组、未转染组表达转弱;(3)3组细胞接种裸鼠后,成瘤组织光学显微镜及TEM均见明确肿瘤细胞形态改变。结论:Pim-2基因能够诱导张氏肝细胞恶性转变,造成细胞在形态、生长、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改变。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PIM-2 张氏肝细胞 裸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包载骨形态发生蛋白(BMP)-4的腺病毒并利用其骨骼肌内异位特性,探索移植异位形成的自体进行缺损修补的体内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将BMP-4基因构建入AAV载体内,纯化出AAV-BMP-4。将AAV-BMP-4吸附于明胶海绵(Gelfoam)上并植入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SPF饲养室饲养的SCID小鼠的股肌袋内,4周后进行AAV-BMP-4的活性测定。在小鼠背部皮下应用AAV-BMP-4,观察骨骼肌肉诱导异位,待组织形成稳定后,取出这些组织移植入事先制备好的小鼠的颅骨缺损模型中,观察其缺损修复效果。结果成功构建出纯化后浓度达5×1012 vp/ml的AAV-BMP-4病毒颗粒。病毒颗粒植入小鼠的股肌袋内可成功诱导异位组织的形成,小鼠背部皮下植入AAV-BMP-4+Gelfoam复合体后4周出现了少量的新生组织,量达1 cm×2 cm×2 cm。X线和MicroCT的检查均证实了小鼠的背部皮下组织形成。经修剪移植入小鼠颅骨缺损模型处的组织在植入缺损处后,没有出现异常增生的现象,而是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着外形的轻微改建,颅骨缺损得到了良好的修复。结论体外构建的AAV-BMP-4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AAV-BMP-4+Gelfoam在骨骼肌肉中可有效诱导,利用新生组织可以成功地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移植的组织植入颅骨缺损后未出现过度生长的现象,且与宿主结合良好。

  • 标签: 腺病毒 AAV-骨形态发生蛋白-4 诱导分化 骨缺损 成骨
  • 简介:摘要感染性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性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性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感染 清创术 骨移植 指南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研究,已经从单一生长因子的修复及其发生机制,发展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到目前为止,关于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多项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生长因子用于骨折延迟连接或不连的治疗有良好效果。生长因子辅以合适的载体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对骨折修复的启动、发展、调控及改建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生长因子 诱导 骨折 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