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择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对我院接诊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开放腰椎间盘摘除归为对照组,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归为实验组,观察指标为对比两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两组患者腰部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与有效占比96.00%较对照组高84.00%,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腰部各项比较无意义,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腰椎关节活动度与腰椎前驱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 治疗效果
  • 简介:腰椎间盘摘除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常用的式有全椎板减压和半椎板减压。许多医师设计的手术器械,优化了手术技术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手术死亡率。Mixter和Barr最早开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LymanSmith经皮注射木瓜酶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水解突出髓核组织黏蛋白。1983年Kambin和Gellmn报道了早期改良关节镜下腰椎间盘摘除。1993年Smith等人设计了专门手术器械和内窥镜设备,在微创内窥镜下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目的介绍改进的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的手术特点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56例,其中中央型突出64例,外侧型突出284例,极外侧型突出8例.伴有侧隐窝狭窄者86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借助显微内窥镜系统和特殊工具,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等减压步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中减压彻底,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术后第1d即下床活动,3~5d出院.所有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手术后最常见的不适为短期下肢麻木.结论经后入路的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大部分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标签: 腰椎间盘摘除术 显微内窥镜 手术入路 适应证 手术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中加强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均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并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比观察组(93.3%)低(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中加强护理干预后,使得治疗效果明显增加,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操作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链核摘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至2008年微创操作下保留和不保留黄韧带的髓核摘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24个月,保留黄韧带的病例术后症状恢复,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微创操作下行黄韧带保留的髓核摘除视野清楚,对腰椎骨性结构破坏少,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粘连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

  • 标签: 留黄韧带 髓核摘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摘除(APLD)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方法30例APLD患者术后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指导等。结果2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基本能从事原有工作和生活,优良率达90%。结论APLD患者术后加强早期康复护理,能提高手术和护理的成功率

  • 标签: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80例经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重症患者采取经皮腰椎间盘摘除(PLD),术后根据不同病情分别采取脱水药物、水针刀、骶疗、针灸、红外线热疗等不同方法综合及对症治疗。结果:术后5d的优良率为91%;经6个月至2年的随访,优良率为96%。结论:PLD配合保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见效迅速。

  • 标签: 椎间盘切吸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守疗法 急性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腰椎间盘摘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摘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腰椎间盘摘除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效果良好。

  • 标签: 循证护理 腰椎间盘摘除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摘除的护理安徽省建医院(230022)孙晓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年来以非手术治疗为主,症状虽可缓解但复发率高。而手术治疗因创伤大,并发症多,一些病人难以接受。我院于1994年开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切吸...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 髓核切吸摘除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远期严重并发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患者143例,术后对以上所以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发现以上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主要有小关节综合症、节段性腰椎及小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神经卡压综合征、椎体间不稳定以致发生医源性脊柱滑脱、腰椎管狭窄等。结论经过对以上患者的随访,应该掌握手术的适应证、改进手术方法、并且推广使用人工髓核置换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髓核摘除术 远期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8月,我科实施的80例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病例资料,其中有3例失败,中转为开放性手术的患者,通过分析其失败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3例中转开放手术的原因分别为:出血、疼痛及硬膜外高压。结论通过分析中转开放的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脊柱 内窥镜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对104例经显微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总结经验。结果术后通过加强切口观察、精心护理,功能锻炼以及必要的出指导,已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显微镜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显微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7月我科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存在明显腰腿痛,通过腰椎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透视下经椎间孔入路,逐层穿刺,安放工作通道。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退变纤维环和髓核组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20min。中出血15-50ml,平均25ml。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术后1周VAS评分0-4分,平均2.5分;术后3个月VAS评分0-3分,平均2分,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Macnab评分优46例,良16例,中6例,优良率为91.18%。结论PELD是治疗单纯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患者实施术后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9月-2017年7月的45例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分析其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后,4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下床活动,8-12d出院,无并发症的发生,且术后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术前,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在术后给予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下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以往应用该方法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中咬除椎间盘髓核突出部位相应的上椎板部分下缘及下椎板上缘,呈开窗状,切除增厚的黄韧带、增生的椎体后缘和关节突内侧皮质骨、钙化的后纵韧带及突出的纤维环和髓核,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全部随访6—36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腰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对腰椎功能影响小,疗效好。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后路椎板开窗 减压髓核摘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