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衰老是人体组织器官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的不可逆现象。营养对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有显著的影响。宏量营养素比例的改变和一些微量元素与营养补充剂可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对营养因素影响衰老主要集中在IIS、TOR、Sirtuin和AMPK信号通路。本文就关于营养素摄入与人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的研究做一总结和综述,探讨通过营养干预措施延缓衰老和年龄相关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 标签: 营养 营养素 衰老 年龄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许多生物系统和标志在衰老进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认为表观基因组变化尤其重要,因为基因调控的改变(通常通过表达单一转录因子)已被证明是细胞识别的关键。因此,年龄相关的转录调节网络变化可能会影响细胞或组织的功能,并引起老化的表型和疾病。而且基因调控是细胞中天然的“中枢”。转录调节因子和染色质修饰因子可以接收细胞质和细胞外信号,从而以协调的方式改变细胞的反应。例如,响应蛋白伴侣蛋白表达增加。此外,染色质标记是持久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逐渐改变,这种改变通过细胞分裂持续存在。因此,它们可以充当有助于传播与年龄有关的细胞功能障碍的记忆。最近的证据表明,表观基因组的变化可能在衰老过程的极端早期发生并且是致病的。

  • 标签: 甲基化 衰老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RMD)是一种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也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群不可逆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ARMD包括地图状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两类。由于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近年来Toll样受体3(Toll-likereceptor3,TLR3)与ARMD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TOLL样受体3 单核苷酸多态性 TOLL-LIKE RECEPTOR 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认知障碍的患者常伴随着昼夜节律紊乱。研究表明,时钟基因参与认知过程,且其表达异常与多种年龄相关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在简要阐述时钟基因的基础上,就时钟基因在几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障碍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及早预防、诊断和治疗老年认知障碍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时钟基因 昼夜节律 年龄 认知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婴儿意外猝死(SUID)的发生年龄与妊娠、出生情况和人口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数据来自于疾控中心出生队列/婴儿死亡数据库(2011~2013年,11 737 930名活产儿)。SUID定义为婴儿猝死综合征、不明原因死亡或床上意外窒息勒死等。共有9 668例SUID(发生年龄:7~365 d,胎龄>28周,0.82/1 000名活产儿)。通过比较不同年龄的死亡比例来明确哪些因素显著影响SUID的发生年龄。结果43个可能影响婴儿死亡发生年龄的因素大致分为两类:(a)母亲吸烟和社会经济地位低的相关因素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b)低出生体重、早产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史相关因素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大有关,但当进行胎龄矫正后,这些因素也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结论影响死亡发生年龄的因素是导致SUID的明确危险因素。当进行胎龄矫正后,大多数危险因素都与死亡发生年龄较小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但是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是未知的,氧化应激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现对这些因素与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致病因素 VEGF
  • 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导致老年人视力减退和失明的主要疾病,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们在分析AMD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基础上,对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最新AMD治疗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性和局限性进行阐述和说明。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31-01摘要目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共129例患者(224只眼),对129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视力及眼部检查。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晶体 MS值 MD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528例,现对其年龄分布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发病年龄
  • 简介:(一)研究的目的与方法人们通常这样来界定青年期,即“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成熟方面,由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从时间年龄来看,大约11——12岁到24——25岁。完成了这一过渡的青年,便跨入成人的行列。①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经断言:“人至二十五岁,纯粹之好奇心己衰竭,神经之通道已固定,同化之能力已消灭,学习新观念,非常网难。”②

  • 标签: 学习成绩 相关分析 成人 年龄 心理学家 青年期
  • 简介:门诊时有患者咨询,称其听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常见的致盲因素,问铜、锌和叶黄素是否有助于预防呢?对此暂时没有清晰且明确的答案,但是仍有少量关于营养补充剂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的大型随机试验。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营养补充剂 致盲因素 随机试验 叶黄素 预防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特征性改变是脂质在Bruch膜形成基底沉积物和玻璃膜疣,因而AMD病变的形成被认为与脂质代谢相关。膳食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mega-3 LC-PUFA)摄入量减少、循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升高与AMD风险增加有关。一些脂质代谢基因变异与AMD风险相关,但不是所有增加循环高密度脂蛋白浓度的基因变异均增加AMD的风险。视网膜脂质通过循环摄取、自噬降解、局部合成及分泌、外流等维持稳态,当稳态发生变化时会出现局部脂质积累及过氧化,最终形成AMD特征性炎性病灶。但血脂颗粒在AMD中的作用以及究竟是局部还是全身HDL-C或两者均参与了AMD的发病尚不明确。且膳食中添加omega-3 LC-PUFA及现有的调脂药物治疗AMD的结果也不一致,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346-350)

  • 标签: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膳食脂质 循环脂蛋白 视网膜脂质 遗传学
  • 简介:摘要B细胞是体液免疫应答中的核心效应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提呈抗原以及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学功能。年龄相关的B细胞(ABC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B细胞亚群,随年龄增长在脾脏中不断积累。ABCs高表达髓系标记CD11c、CD11b和转录因子T-bet,对B细胞抗原受体(BCR)和CD40刺激不敏感,而在Toll样受体7(TLR7)和IL-21的刺激下分化增殖。已在SLE、RA、pSS等多种自身免疫病患者外周血发现ABCs扩增,且与疾病活动评分、浆细胞水平和自身抗体滴度呈正相关。深入研究ABC的分化调控及生物学功能,阐明其在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年龄相关的B细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