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干旱沙地区自然环境对混凝土养护造成诸多难题,如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养护用水极其匮乏等,对于预制箱梁而言,对混凝土养护要求更高,必须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和方法,以保证梁体养护质量。

  • 标签: 干旱风沙地区 预制箱梁 节水 养护
  • 简介:监测半干旱作物的旱情对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春小麦为研究对象,以模型模拟光谱对输入参数的响应、模型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旱情下光谱模拟精度为切入点,探讨基于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指征春小麦旱情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春小麦冠层光谱对于PROSAIL模型主要输入参数具有不同的光谱响应区间,其中叶绿素含量Cab的光谱响应区间为476~730nm,叶面积指数LAI的主要响应区间为400~750nm、800~1000nm和1330~2500nm,等效水厚度EWT的响应区间在1874~1891nm,干物质含量LMA的主要响应区间在2331~2356nm。PROSAIL模型的输入参数与干旱程度有显著相关性。模型模拟的半干旱春小麦冠层光谱的误差在1400nm前后差异显著,在1400nm之前模拟误差为11.5%,1400nm之后模拟误差为69%,总体误差约30%。模型对于等效水厚度和干物质含量的解释不够充分是导致模拟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以PROSAIL模型反演参数监测黄土高原半干旱春小麦旱情值得商榷。

  • 标签: PROSAIL模型 春小麦 旱情 生理参数 适用性
  • 简介:为揭示西北黄土高原典型农作物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利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春小麦1987—2016年与胡麻1988—2004年物候观测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春小麦、胡麻典型物候期的变化特征及典型生育期间隔日数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出苗期的变化幅度最大,最早和最晚出现日期分别相差36d和30d;春小麦播种—出苗、抽穗—开花期间隔日数显著缩短(P〈0.05),开花—乳熟期的间隔日数显著延长(P〈0.05),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变化不明显(P〉0.05);春小麦、胡麻各物候期间隔日数与日照的相关性最好(P〈0.01)(除春小麦开花—乳熟期显著相关及胡麻现蕾—开花期相关性不明显);分析期内,春小麦、胡麻全生育期持续时间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

  • 标签: 农业物候 线性变化率 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
  • 简介:据地下水调蓄基本条件,结合干旱地区地形地貌特征,提出干旱地区在山区及前山地带人工影响天气增加水资源、山前洪积扇地带人工修筑引渗工程促进含水层补给、平原区进行人工开发利用的含水层调蓄-补给-开发模式.与现实干旱地区水资源利用模式极相似,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损耗,利于水土保持,对恢复地质环境具极好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干旱区 含水层 人工调蓄 蓄水坑 水资源
  • 简介: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北半干旱地区马铃薯生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区,以马铃薯气候适宜度模型为基础,利用1961—2010年当地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重点分析该区域马铃薯的温度、水分及综合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1961—2010年定西地区马铃薯温度适宜度以0.012·(10a)~(-1)(P〈0.01)的速率呈现上升趋势,水分适宜度变化趋势并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以0.006·(10a)~(-1)(P〈0.05)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看,温度适宜度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均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分布特征,水分适宜度总体呈现由东北向西南递减的分布特征。相较于1961—1990年,1991—2010年定西北部地区马铃薯气候适宜度增加十分明显。

  • 标签: 马铃薯 温度适宜度 水分适宜度 综合适宜度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多年的苗圃种植经验,总结出了干旱干旱地区林业苗圃的管理养护关键技术,希望能为广大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白皮松属松科松属常绿乔木,是中国特有树种,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是能适应钙质黄土及轻度盐碱土壤的主要针叶树种,对二氧化硫及烟尘污染有较强的抗性。适宜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是榆林市园林植物配置中不可缺少的首选树种。白皮松生长缓慢,培育周期长,以播种繁殖为主。

  • 标签: 毛乌素沙地 针叶树种 播种繁殖 盐碱土壤 新开沟 苗圃基地
  • 简介:摘要我国铁路路基施工技术在风沙地区的应用与探索处于试验阶段,风沙地区铁路路基的施工技术、工艺以及方法在不断的工程实践中得到长足的发展。诸多成功的工程实践证明,铁路风沙路基施工技术能够克服沙漠地区由于风沙的松软状态而导致的工程施工难题。本文针对风沙地区铁路路基防护及设计分析进行了探究。

  • 标签: 风沙地区 铁路路基 防护设计
  • 简介:摘要使用长沙地区1981~2010年望城站、马坡岭站、宁乡站和浏阳站4个气象台站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等气候方法,对长沙地区雷暴日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沙地区雷暴日数年际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约4.5天;每年的3~8月份是雷暴高发期,8月最多,12月最少;进一步应用MORLET小波分析得出长沙地区的雷暴日数具有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在整个时间序列的近30年内存在着5年、8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 标签: 雷暴活动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振荡周期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混凝土施工是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工程的核心。本文阐述了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危害与产生的原因,并将国内外技术前沿与自身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希望能够为施工单位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 标签: 建筑施工 混凝土 结构裂缝 控制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牡丹籽油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项指标超过橄榄油,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滋补功能,在保健食品、化妆品等多种领域广泛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 标签: 牡丹栽培 油用 浅山区 半干旱 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价值
  • 简介:干旱是威胁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干旱对中国南方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清楚地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方农业干旱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以江南、华南和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引入安全种植指数、农业水资源承载力饱和度等概念来探讨干旱对南方农业及其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区域正处在气温显著上升阶段,变暖明显,蒸散增加。尽管农业干旱频率减小,但其危害程度显著增大(尤其是西南地区),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危害的主要作物为南方双季晚稻和西南冬小麦。从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西南地区水资源饱和程度高,用水压力较大,近年干旱高发均与水资源不足、分布不匀关系密切。综合考虑研究区域水资源、作物耗水、干旱风险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建议西南区在保持当前种植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水稻种植、增加玉米面积,或减少冬小麦种植;江南和华南区,保持早稻种植规模或适当扩大,缩减晚稻规模,可改种玉米、豆类或薯类等耗水少的作物。

  • 标签: 双季稻 农业干旱 水分利用效率 农业水资源承载力饱和度 种植结构
  • 简介:摘要风积沙跟一般的路基填料不一样,因此对风积沙路基的处理,必须要采用特殊的工艺和施工方法,以此来保证风积沙路基的质量。风积沙路段的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中在分析风积沙路基存在的危害性的基础上,探讨风积沙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风积沙 路基施工 质量控制
  • 作者: 胡红1,李新辉2,胡广鑫3,徐丽梅3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12-22
  • 出处:《科技中国》 2017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本文采用Copula干旱频率分析方法和游程分析理论,分析了近50年来黑龙港流域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历时、烈度和干旱重现期,结果表明,黑龙港流域干旱发生的时间间隔在0.40~0.48年之间,发生干旱的平均历时在2.27~2.82个月之间,干旱烈度范围为0.77~1.08mm,最大重现期范围介于26~91年。
  • 简介:摘要湖区流沙地带,地表土质疏松,杆塔基础松动,极易发生倒杆(塔)事故,通过杉木阶梯基础和网状密度加固,形成矩阵结构,防止了流沙层对单根杉木形成的穿透分割,增强了挡土强度,在杆塔周围的流沙层形成了两至三级地下深度防护网,通过沙体自愈,实现了深度水土保持,防止了倒杆(塔)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流沙地带 倒杆(塔) 治理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西宁市三县灾情普查资料和降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西宁市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的气象干旱指标对农业气象干旱的适用性,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等方法,用近年来自动站土壤墒情资料,建立了简单易行的农业气象干旱预测预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市生长李各月降水主要为正常年型,其次为轻旱和稍丰年型;季节正常为主要降水年型,其次为轻旱、稍丰,其余降水年型出现频率小。干旱发生频率从大到小均为春、秋和夏;年降水量基本不出现重旱或超丰以上的降水年型,正常年型占58%~66%,气象干旱发生频率为14%-22%。轻旱出现频率为15%左右,而中旱和重旱出现频率不足5%。用降水、气温与土壤水分间的关系建立墒情模型,参数获取简单,实用性强,开展农业气象干旱发生、发展趋势预测,对农业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降水距平百分率 农业气象干旱 吻合度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