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北宋庆历名臣滕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岳阳。其被贬原因,学界多有争论,本文对与之相关的滕子京贬岳阳事件做了详细的考述,探讨其发生的过程和深层政治文化背景,认为范仲淹对滕子京的辩护更多出于对其人格的认同,而这样的人格认同很大程度与二人间的私人关系有关。站在滕子京对立面的官员不能简单地视为保守派,滕子京之贬与庆历新政没有必然联系。“滕子京谪守巴陵”的发生是庆历士风中并不和谐的声音,它拷问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理性精神,成为文人官僚政治体系中的异化因子。

  • 标签: 《岳阳楼记》 滕子京 政治文化
  • 简介:《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州下所附的名,与地理无涉。钱大听《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 标签: 《岳阳楼记》 巴陵郡 岳州
  • 简介:巴陵名称由来素有4种说法:神话传说说、巴子国陵墓说、刘巴墓说与山势说。其中二、三种说法据证不足,不能成立;第一种说法属于附会;只有山势说才是真正的源头。

  • 标签: 巴陵名称 由来 探究
  • 简介:据《魏书》所载,平凉初置时治在鹑阴县。但研究者中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定鹑阴即西汉时所置鹑阴;也有人认为北魏时的平凉在今平凉市附近,又置鹑阴县作为治。笔者屡作求索考证,认为鹑阴县从西汉至南北朝数百年间置地一直没变,而前秦初置平凉之后在今平凉地又筑了一座平凉县城。但不是治。

  • 标签: 前秦 《魏书》 研究者 平凉市 南北朝 西汉
  • 简介:巴陵东路桥是岳阳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整体规划中跨越王家河的一座桥梁。其主桥经过方案比选采用带下挑臂的两跨预应力连续刚构桥。介绍其设计要点,阐述其构造尺寸、箱梁下挑臂设置、预应力布置等,可为类似桥梁参考。

  • 标签: 两跨连续刚构桥 下挑臂 预应力体系
  • 简介:我离开母校——湖南省长沙市长中学,已经十年有余。十多年来,我北上求学,京城求职,立业成家,过惯了理性务实和快节奏的生活,见惯了北方短暂的春天和萧瑟的冬天。但无论内心多少琐事牵挂,总有一处最深情的角落,属于长。这种感情当然饱含着一个成年人对少年诗意时光的怀念,但更多的是一名学子对师门渊源的深切感念与无限自豪。要谈及我想起母校时生发的情怀,岳麓书院中悬挂的一副对联或可借来自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 标签: 岳麓书院 湖南省 快节奏 成年人 母校 中学
  • 作者: 石红许(江西)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绿城文学》 2009年第6期
  • 机构:船一进入东鄱阳湖,远远的,我就感受到了故乡——鄱阳的召唤,她安详地躺在一望无际的水岸线内,夏日正午的太阳晒得皮肤辣痛,依然挡不住一颗站在甲板上眺望家园的心,波浪在蓝得让人心醉的湖面上追逐,不时撞起美丽的银花,像是张开双臂拥抱一个游子的到来,我的心在渐渐的沉静、思索,羞涩的行囊中惟装有对鄱阳的记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巴陵石化将实施特种环氧树脂改扩建工程,计划通过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在原年产25kt特种环氧树脂基础上,新增25kt产能。

  • 标签: 环氧树脂 石化 扩产 改扩建工程 生产技术
  • 简介:湖南省岳阳市,古称巴陵,是名扬中外的历史名城。岳阳市地处洞庭湖口,长江边上,通江达海,“江湖之胜,巴陵兼有之”。岳阳楼享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尤其是勤劳聪明的岳阳人民,创造出了一代代灿烂的水乡音乐文化。岳阳市音协全体成员在新任音协主席朱方红的组织带领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根人民,积极开展创作活动,把握时代精神脉搏,

  • 标签: 岳阳市 巴陵 歌唱 时代精神 历史名城 音乐文化
  • 简介:西汉武帝末年,太常始辖陵县,这标志着“太常”的出现,由于太常所辖陵县的数目不断增加,所以“太常”的辖地也在增加,而其边界亦随之变化。由于诸陵县呈点块分布,所以“太常”的辖地从未有连为一体。从地理分布上来看,诸陵县散布于三辅内,而在行政上却隶属于太常。汉元帝永光年问,废除陵县制度,“太常”随之消失。

  • 标签: “太常郡” 陵县 长陵 地理分布
  • 简介:辩略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关于象的论辩,是个老题目了。古有唐宋诸家的述作①,今有复旦学者的议论②;外有法人马司帛洛、鄂卢梭的驳辩③,内有周振鹏、罩圣敏等相异的见解④:迄今尚难作定鼎之说。论者不擅于历史地理之学,可读书有得,综诸家之说,觉得还有...

  • 标签: 象郡 《汉书》 《史记》 南越国 交趾 地理志
  • 简介:<正>敦煌,自古以来是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研究敦煌,对于探索古代中西交通史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自清代以来,许多学者就开始注目于西陲史地。近代王国维、向达、夏鼐诸先生,曾结合敦煌石室遗书、汉简,以及实地的考察资料,对敦煌史地进行过深入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对敦煌史地的研究,业已成为“敦煌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敦煌石室 中西交通史 交流史 酒泉 都尉 匈奴列传
  • 简介:4月下旬,经一年多的科研攻关,巴陵石化环己酮事业部新产品开发重点攻关课题——“ε-己内酯生产技术开发项目”通过小试鉴定,并完成中试设计,进入中试装置筹备建设阶段。ε-己内酯生产技术的成功开发,不仅改变了该事业部产品结构,还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ε-己内酯作为一种重要的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原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可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渗药性,在生物医学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其良好的环保性,还可用于生产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高附加值包装材料等。

  • 标签: Ε-己内酯 国内空白 巴陵石化 填补 技术开发项目 一次性塑料餐具
  • 简介:辩略(续)白耀天(广西民族研究所)(三)与鄂卢梭氏引证的七类共34条村料相比,马司帛洛氏三类4条材料在数量上确是相形见拙,无怪乎冯承钧先生在《秦代初平南越考》的泽序中斥其为“几条孤证”。然而,冯氏之斥考虑欠周,是不公平的。常言说“三个木桩架起一壁...

  • 标签: 《山海经》 象郡 《汉书》 地理志 《汉书补注》 《史记》
  • 简介:秦代的泗水是楚国旧贵族及普通民众与秦朝统治者矛盾最尖锐的地区。秦末,陈胜首先在此举起反秦的义旗,当地人刘邦等起兵相应,楚贵族项梁在江东起兵后也转战于此。他拥立的楚怀王心也以彭城为都,泗水成为原六国贵族民众反秦斗争的中心。及刘邦、项羽先后引军入关灭秦,刘邦与项羽之间又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楚汉战争,泗水又成为其主要战场,著名的灵壁之战与垓下之战都在这里进行。垓下之战决定了项羽的败亡和刘邦的胜利,导致西汉王朝的建立。由此可见,秦汉之际,泗水的军事政治形势与秦朝灭亡、汉朝兴起有很大关系。

  • 标签: 泗水郡 垓下之战 楚汉战争
  • 简介:乐浪是汉的殖民地。因其墓制、文物等都是中国汉代的,所以虽然在我国境内,但在考古学或美术史上应该除外,这是笔者的想法。但乐浪的文化实质上对我国初期铁器时代或原三国文化有很大影响,当然对于以后的三国时代文化也有很大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没有对乐浪文化的理解和知识,就不能希望对我国考古学有正确的理解,这样说并不过分。基于这样的观点,把重点放在与我国古代文化的关联上,以此对乐浪文化进行概述似乎十分必要。

  • 标签: 乐浪郡 墓制 朝鲜 文物考古 三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