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5 个结果
  • 简介: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最终造成药物疗效和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一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与嘌呤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不完全相关,而多基因分析可能更好地解释患者对该药的不耐受原因。本文介绍了多种与嘌呤类药物有关的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情况,同时就其代谢特点及与该药敏感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体
  • 简介:目的:研究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及与长春新碱、地塞米松(VD)合用时加用6嘌呤(6MP)后的副作用情况。方法:将HD-MTX+VD加6MP组12例高危病人出现的粘膜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与单用HD-MTX+VD的高危病人16例进行比较。结果:HD-MTX+VD同6MP合用增增加了粘膜反应,两组P<0.05,及加重了骨髓抑制: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用药后均P<0.05。结论:HD-MTX+VD同6MP合用增加了副作用,应用时应加强对病人的保护。

  • 标签: 大剂量 氨甲蝶呤 6巯呤 治疗 小儿 急性
  • 简介:摘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血液肿瘤。6-嘌呤(6-MP)是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采用的核心药物,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肝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导致患儿治疗被中断或者继发感染等。6-MP治疗维持治疗期ALL患儿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个体差异,临床医师如何平衡其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基于其药物基因组及代谢产物水平调整6-MP剂量,已成为相关研究热点。为了指导维持治疗期ALL患儿6-MP的临床用药方案调整,笔者拟就6-MP的不良反应与其代谢产物、药物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化用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6-巯嘌呤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遗传药理学 药物毒性 个体化医学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在昆虫中,尿酸不仅有排泄氮代谢废物的功能,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普通的家蚕体壁由于尿酸的蓄积而不透明,而在没有尿酸蓄积的突变体中体壁却透明或半透明.有大约25个油蚕突变的形成与尿酸的生成、运输和蓄积相关.将油蚕作为研究尿酸代谢的模型,有助于阐明其他动物体内尿酸代谢的机制,对人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及药物的开发有所帮助.

  • 标签: 嘌呤代谢 突变 油蚕 家蚕 突变体 氮代谢
  • 简介:摘要:普通啤酒中嘌呤类物质的含量较高,不适宜于患有痛风或高尿酸病的消费者饮用,开发低嘌呤啤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国内市场开发的低嘌呤啤酒主要通过高辅料酿造比和过滤等工艺,导致啤酒存在着泡沫低、色泽淡等缺点。本文主要综述了降低啤酒中嘌呤类物质的方法,为低嘌呤啤酒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低嘌呤啤酒 研究进展 痛风
  • 简介:摘要1例45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甲咪唑和丙硫氧嘧啶,2周后因诱发粒细胞缺乏症停药。约1个月后遵医嘱再次服用甲硫咪唑10 mg、3次/d,分别于第1次服药后约2 h、第2次用药后约0.5 h出现高热、寒战,最高体温39.5 ℃。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5.99×109/L,中性粒细胞0.91,C反应蛋白2.3 mg/L,细菌血培养阴性。考虑为甲咪唑引起的药物热,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4.5 h后患者体温降至36.5 ℃。随访1年,患者未再服用甲咪唑,未再出现高热、寒战症状。

  • 标签: 甲巯咪唑 发热
  • 简介:据统计,20-40岁年龄组的痛风患者发病前.90%有经常大量饮酒和嗜好吃肉、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类成分食物的习惯。可见痛风的发作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很多痛风患者很是排斥肉和鱼,结果造成自身由于缺乏足够的营养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痛风依旧发作。事实上,痛风患者应忌口无需置疑,但并不是说痛风患者就不能吃肉。

  • 标签: 肉类食物 嘌呤类 痛风患者 免疫力下降 大量饮酒 动物内脏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垂体炎所致中枢性尿崩症给予甲泼尼龙40mg、1次/d静脉注射。2周后改为泼尼松10mg、3次/d口服,硫唑嘌呤50mg、2次/d口服。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胀、反酸、恶心。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停用泼尼松。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遂停用硫唑嘌呤。2d后胃肠道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胃肠道症状消失,但尿量逐渐增多,再次给予硫唑嘌呤50mg口服。服药后约1h,再次出现相同胃肠道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

  • 标签: 硫唑嘌呤 胃肠道
  • 简介:海绵是我国南海蕴藏着的一种非常丰富的生物,其中含较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核苷类化合物;通过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分离纯化从海绵(Clathriafasciculate)中获得一个核苷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等技术鉴定其为腺嘌呤核糖核苷。

  • 标签: 海绵 腺嘌呤核糖核苷 结构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甲亢患者经过甲咪唑长期治疗后各项身体指标,通过甲咪唑长期治疗法与甲咪唑常规治疗法的疗效比较,总结甲咪唑长期治疗法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推广甲咪唑长期治疗法。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法,随机抽选了本院2009年7月至2014年7月间的甲亢患者,再定向选择了其中4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甲咪唑长期治疗法,参照组采用甲咪唑常规治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中与治疗后各项指标,评估甲咪唑长期治疗法的疗效。结果通过比较患者T3、T4、TSH、TPOAb、TGAb、TR-Ab等指标,可以确定甲咪唑长期治疗法的疗效更好,患者复发的概率更小,两组的均方差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咪唑长期治疗法比甲咪唑常规治疗法在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更好,甲亢患者复发的几率更小。本文旨在深入的对比分析甲咪唑长期治疗法与甲咪唑常规治疗法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下面是本文的具体调研内容。

  • 标签: 甲巯咪唑 长期治疗 甲亢
  • 简介:目的:建立准确、稳定的含量测定方法,有效地控制药材质量.方法:用稀乙醇浸泡广地龙粉,超声处理,采用HPLC法测定次黄嘌呤的含量.结果:测得线性范围为2~5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5%(n=9).

  • 标签: HPLC法 广地龙 次黄嘌呤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将腺苷通过乙酰化反应制备得到乙酰腺嘌呤,然后再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水解直接制备得到腺嘌呤,工艺简便易行,收率高,是适用工业化生产的

  • 标签: 腺苷 腺嘌呤 乙酰化 水解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和长非编码RNA最主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由m6A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主要通过m6A识别蛋白发挥作用。m6A修饰可影响转录、剪接、定位、核转运、翻译及降解等RNA代谢的各个方面,其失调可导致RNA功能紊乱,基因表达异常。m6A修饰调节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失衡,与肿瘤的形成、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相关。

  • 标签: 肿瘤 RNA,信使 甲基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咪唑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甲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选用甲咪唑进行长期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甲咪唑进行短期治疗,病情好转停止使用该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改善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咪唑长期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巯咪唑 长期治疗 疗效
  • 简介:张某,男,45岁,工人,因Ⅱ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住市级某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内服吡磺环已脲(Glipiidu,商品名:灭糖尿片),银可络,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片,服药第三日患者觉咽痒不适,继之刺激性干咳,以夜间为甚。查,患者无发热,盗汗,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腺无肿大,双肺听诊及胸透正常,

  • 标签: 卡托普利 巯甲丙 刺激性 倍他乐克片 过敏反应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咪唑长期治疗甲亢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接收的52例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其中,对对照组采用甲咪唑进行治疗,当患者症状好转之后即停止使用药物,而在实验组中,对患者长期服用甲咪唑,在对患者治疗一年半到两年之后,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中总有效率为68%,在治疗一年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实验组中患者出现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以及甲亢复发的概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0.05,两组差异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甲亢患者长期服用甲咪唑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甲亢复发率低,且能够有效控制好甲状腺肿大或眼球突出等不良症状,因而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甲巯咪唑 长期治疗 甲亢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甲咪唑软膏经皮给药后SD大鼠血药浓度和甲状腺组织中药物浓度,并与市售甲咪唑片进行比较以评价其透皮吸收性能。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甲咪唑软膏经皮给药组和甲咪唑片灌胃组,于不同时间点采血并留取甲状腺组织。高效液相法检测血浆和甲状腺组织中甲咪唑浓度,并比较两组药物浓度差异。结果经皮给药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灌胃给药组,甲状腺组织中甲咪唑浓度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甲咪唑软膏甲状腺局部经皮给药,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能;与口服相比,甲咪唑软膏局部经皮用药治疗甲亢更加安全、有效。

  • 标签: 甲巯咪唑软膏 透皮吸收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简介:摘要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NT)是线粒体上的一类转运蛋白。它与癌细胞的代谢和凋亡过程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新型治疗方面有一定潜能。ANT的四种异构体作用不同,本文将分别阐述它们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 标签: 腺嘌呤核苷酸类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