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巨大撕裂的治疗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挑战,由于撕裂后断端回缩以至于手术治疗很难完全修复,而且撕裂的修复后有可能不愈合或者再次撕裂。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巨大撕裂的疗效也在不断提高。目前巨大撕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直接缝合、肌腱转位术以及反置式肩关节置换等,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回顾治疗巨大撕裂各种方法的进展,以期提高巨大的治疗效果并获得更好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回旋套 肩关节 运动损伤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片技术在修复巨大撕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采用补片技术修复治疗并完整随访的9例巨大撕裂患者资料。男5例,女4例;年龄53~79岁,平均61岁。肩关节活动受限7例,夜间痛5例,Neer撞击征和Hawkins征均阳性者7例;Bigliani峰分型:Ⅱ型6例,Ⅲ型3例。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5~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在关节镜下均发现≥2条肌腱撕裂。术前、术后12个月、术后15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7±1.6)、(4.5±1.3)、(3.7±1.1)分,UCLA评分分别为(7.9±1.2)、(21.5±4.1)、(23.9±4.3)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2、15个月肩关节关节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MRI提示小型再撕裂患者2例,裂口长度均<3 cm。结论补片技术修复巨大撕裂取得较好的中期疗效,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肩关节 创伤和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补片技术 肩袖撕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技术在巨大撕裂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武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37例巨大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20例;年龄55~73岁[(65.3±5.6)岁]。左15例,右肩22例。病程6~24个月[(8.3±2.1)个月]。18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手术(补片组),19例行关节镜下缝合手术(缝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 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切口并发症、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美国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术后愈合与再撕裂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37个月[(28.5±5.8)个月]。补片组手术时间[(120.9±21.0)min]较缝合组长[(101.8±16.0)min](P<0.01)。术后3 d补片组VAS[(7.1±1.4)分]优于缝合组[(8.2±1.3)分](P<0.05)。均无切口感染、切口疝、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两组术前Constant评分和AS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补片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分别为(64.3±12.4)分、(90.2±7.9)分、(92.1±6.0)分,缝合组分别为(50.3±9.0)分、(84.7±5.6)分、(84.6±5.9)分(P<0.01或0.05);补片组ASES评分分别为(69.6±8.2)分、(89.3±8.5)分、(93.6±5.0)分,缝合组分别为(60.1±8.4)分、(84.9±3.6)分、(90.1±4.3)分(P<0.01或0.05)。复查MRI显示补片可与肌腱、大结节良好愈合,补片组有5例出现再撕裂,包括4例撕裂位于补片与肌腱残端缝合处,1例位于大结节处;缝合组有7例出现缝合部位再撕裂。结论相比于关节镜下直接缝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巨大撕裂,虽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早期疼痛更轻,中远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阔筋膜 移植 自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盂肱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巨大撕裂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初次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5例盂肱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巨大撕裂患者,均有肩关节持续性疼痛、功能障碍,且三角肌无损伤具有功能;排除有臂丛或腋神经损伤以及有肩关节手术史的患者。评估其术前、术后1年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使用美国肘外科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最终结果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分析X线及CT并发症出现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及术后的活动度和评分差异进行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个月(范围12~36个月)。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后1年肩关节主动前屈(124±11)°较术前(58±18)°提高(t=14.316,P<0.01),外展(120±12)°较术前(58±20)°提高(t=9.959,P<0.01),内旋较术前改善,外旋(26±8)°较术前(25±9)°无明显变化(t=1.598,P>0.05),术后1年ASES评分(78±7)显著高于术前(33±8)(t=16.487,P<0.01);术后1年UCLA评分(31±4)显著高于术前(15±3)(t=12.826,P<0.01)。结论RTSA能够有效治疗盂肱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巨大撕裂,取得了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但术后肩关节外旋无明显改善,术前需评价小圆肌情况以确定相关治疗方案。

  • 标签: 肩关节 骨关节炎 回旋套 关节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脉冲射频复合间隙臭氧注射治疗损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40例损伤患者,年龄25~68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臭氧注射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脉冲射频组(B组),每组20例。脉冲射频参数:42 ℃,360 s,2次。A组患者射频治疗后,损伤间隙注射30 μg/ml医用臭氧5 ml。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12、24、72 h及1、3、6个月时患侧的数字模拟评分(VAS)、睡眠时间、主动前屈关节活动度(AFROM)及外展关节活动度(AAROM)的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肩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AFROM及AAROM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均较B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睡眠时间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均较B组明显延长(P均<0.05);两组AFROM及AAROM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时A组较B组明显增加(P均<0.05)。治疗后核磁共振显示A组积液及水肿改善均较B组明显(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脉冲射频复合间隙臭氧注射治疗损伤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肩部神经脉冲射频治疗。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臭氧 肩关节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肩关节镜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16% ~ 0.71%,常见的细菌有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等。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手术时间>3 h者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肩关节术后感染的患者临床表现各异,可表现为高体温、患侧肩关节的红肿热痛,肩关节无力、僵硬、剧烈疼痛等。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应提高警惕。由于感染的表现各异,术后2周复查时应注意大结节有无剧烈的压痛、患侧肩关节有无不可理解的力弱、患者有无与活动相关的低热等表现,对于有上述症状者应高度怀疑感染的可能,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完善血常规、血沉及C反应蛋白,同时可行肩关节穿刺并送检。肩关节核磁在早期诊断感染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缝合术后的感染应早发现、早治疗。如临床确诊为感染后视情况及时进行镜下清创手术。如术中发现内固定钉松动,应及时去除,尽可能清除不良组织,避免多次清理。同时去除缝线等异物,可一期以PDS线行经骨缝合裂口。术后定期复查核磁,视愈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血沉及C反应蛋白可提示感染的活动水平;对于低毒力感染的患者,如止点完整的患者可尝试抗生素对症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核磁及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老年人长期劳累损伤及参加健身运动损伤越来越多,肩关节疼痛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其中大部分是损伤[1]。据文献报道[1-3],损伤在肩部疾病中约占60%左右。全层撕裂在60岁以下发生率最低,约6%,60岁以上达25%,70岁以上就更高了,可达75%,超过一半的80岁人群有撕裂。鉴于损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本文将从解剖、损伤原因、病理生理及治疗对损伤做一综述,以利于人们对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 标签: 肩袖损伤 损伤原因 病理生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物理疗的方法治疗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期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撕裂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予以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以及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热疗、拉伸训练、主被动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肉力量练习。所有患者至少经过6个月的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前后使用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保守治疗前及随访时的肩关节进行评估。保守治疗前和随访时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共有75例患者经过14~20个月随访,患者的平均年龄(62±11)岁。40%的患者疼痛消失,30%的患者疼痛减轻不需要口服止疼药治疗。70%的患者的日常生活没有影响。保守治疗前UCLA评分(22.1±1.5)、Constant评分(59.2±5.9)、VAS评分(3.9±0.3),最后一次随访时UCLA评分(35.5±1.3)、Constant评分(87.4±1.3)、VAS评分(1.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36、-8.935、-4.136,均为P<0.01)。结论峰下间隙注射长效激素、盂肱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结合物理疗治疗撕裂的方法对于早期全层撕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保守治疗 临床能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采用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的不可修复性巨大撕裂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61.3±2.9)岁(范围57~67岁);右肩7例,左3例;7例患为主力侧。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4.0±13.5)个月(范围1~48个月),2例有外伤史,所有病例均为初次手术。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时行MR检查,评估阔筋膜补片桥接不可修复性巨大撕裂的转归愈合情况,并采用美国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均可重建水平力偶,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2年ASES评分为(92.2±3.5)分(范围88.3~98.3分)、UCLA评分为(31.6±2.0)分(范围28~34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2±5.4)分(范围78~93分),均较术前[分别为(32.7±16.2)分(范围15~75分)、(9.8±4.9)分(范围6~23分)、(32.4±15.7)分(范围14~72分)]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54,P=0.000;t=12.111,P=0.000;t=8.948,P=0.00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0.6±0.5)分(范围0~1分),较术前的(6.4±1.3)分(范围3~8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6,P=0.000)。术后2年MRI显示9例患者阔筋膜补片同残端愈合良好,1例发生再撕裂并出现补片吸收现象。10例患者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明显改善,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力弱(3~4级)。结论关节镜下阔筋膜补片桥接冈上肌治疗不可修复性巨大撕裂能有效改善肩关节功能,自体阔筋膜补片通过桥接可以与组织愈合。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阔筋膜 修复外科手术 回旋套 移植物
  • 作者: 张一翀 寇玉辉 张晓萌 王艳华 陈建海 张殿英 姜保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300450 天津,北京大学滨海医院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100044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与神经再生研究所;100044 北京大学创伤医学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在关节镜下"三角布钉"结合改良Mason-Aallen技术在临床中治疗巨大"L"或"U"型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86例巨大"L"或"U"型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40 ~ 65岁,平均(52.5±2.5)岁。根据DeOrio和Cofield分型巨大损伤,且为"L"或"U"型。应用关节镜下"三角布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技术治疗,记录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前症状持续时间1 ~ 23个月,平均(6.2±2.5)个月;86例患者均获24 ~ 72个月随访,平均(29.3±4.5)个月;均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随访时超声检查,75例完整,8例部分损伤,3例出现全层撕裂后再次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70.7±3.5)°,外展(155.8±3.8)°,外旋(39.4±3.4)°,内旋(40.5±3.3)°;Constant评分由术前(31.2±1.2)分提高至术后(82.5±3.2)分(P<0.05);VAS由术前(7.8±3.2)分减少至术后(1.3±0.5)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三角布钉"结合改良Mason-Allen技术治疗巨大损伤有效,便于操作,可以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对于治疗巨大"L"或"U"型损伤是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巨大肩袖损伤 "L"或"U"型 关节镜 三角布钉 改良Mason-Allen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峰成形术及修复治疗老年性全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采用关节镜下峰成形术及修复或保守方法治疗老年性全层损伤患者共14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关节镜手术治疗组(手术组)和保守方法治疗组(对照组)。手术组完整随访70例,男26例,女44例;年龄66~83岁,平均74.5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61例,大撕裂9例。对照组完整随访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65~82岁,平均74.2岁;参照DEORIO和COFIELD的分级标准,中撕裂41例,大撕裂21例。比较两组患者分组时、治疗1年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范围、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评分、欧洲肩关节协会的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132例患者获得至少1年的完整随访,手术组70例,对照组62例。分组时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Constant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时手术组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活动范围、SST评分和Constant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峰成形加修补治疗全层撕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长期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下南加州骨科研究所单排缝合技术(SCOI row)治疗大中型撕裂的疗效。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使用SCOI row技术缝合治疗的大中型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型或者大型撕裂,排除依从性较差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共纳入2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5)岁。SCOI row技术即采用单排3线锚钉固定结合足印区周围扩多个骨髓孔技术。术前关节镜下测量撕裂范围为2~4 cm,其中冈上肌撕裂9例(34.6%),冈上肌、肩胛下肌撕裂11例(42.4%),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撕裂3例(11.5%),冈上肌、冈下肌撕裂3例(11.5%)。术后6个月通过MRI评判是否愈合,测量足印区新组织厚度,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及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7.9±1.6)个月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5±1.7)、(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25,P<0.05)。UCLA评分术前为(12.7±3.8)、术后6个月(31.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66, P<0.05)。术后6个月足印区新组织厚度平均为(7.08±0.28)mm。术后6个月患者被动前屈、主动前屈、被动外展、主动外展、中立位被动外旋、中立位主动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62.1±10.5)°、(155.3±38.5)°、(138.2±29.3)°、(130.4±22.4)°、(26.2±8.2)°、(15.3±7.3)°,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 =-7.913、-11.263、-8.286、-7.285、-11.734、-4.891,均为P <0.05)。术后6个月MRI显示撕裂足印区完全愈合为24例,再次撕裂2例,愈合率92.3%。结论SCOI row技术缝合撕裂通过MRI评判愈合较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疼痛缓解,是一种治疗撕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肩袖 骨折,应力 骨髓 肩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峰外侧骨赘对关节镜下峰成形术治疗肌腱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峰成形术的68例肌腱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患者肩关节X线检查将其峰下骨赘分为外侧型骨赘和前侧型骨赘两大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12条生存质量量表(12-items the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12)评分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评分。结果68例患者中26例为外侧型,42例为前侧型。术前外侧型患者的VAS、Constant、SF-12评分明显劣于前侧型患者(P<0.05)。术后3个月,外侧型患者VAS评分降低(3.64 ± 0.54)分,前侧型患者VAS评分降低(2.61±0.09)分,外侧型患者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其Constant、SF-12评分改善也更为明显(P<0.05)。结论峰下骨赘的形态短期内影响肌腱病的临床效果。外侧型骨赘的患者临床症状更严重,但手术效果改善也较为明显。

  • 标签: 肩袖损伤 肌腱病 肩峰下骨赘 关节镜治疗
  • 简介:摘要撕裂是许多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就诊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超声检查具有实时、动态、任意体位及便于长期随访等优点,在肩撕裂的诊疗中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但诊断准确率仍有欠缺。随着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等新技术的出现和成熟,超声检查在诊断撕裂中的实用性更广。本文针对超声检查在肩撕裂诊断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包括高频二维超声、三维超声成像、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

  • 标签: 三维超声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造影 肩袖撕裂 肩袖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舒适护理对损伤患者康复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 方法: 选取我院 收治 损伤患者 90 例,起始时间为 2019 年 1 月,结束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为研究组( 45 例)及对照组( 45 例),给予研究组患者 舒适护理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 : 舒适护理对损伤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肩袖 损伤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