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阐明了双金属复合板的发展意义,并按两种金属的不同状态将双金属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分为3大类(固-固复合法、固-液复合法及液-液复合法)。介绍了层状金属复合板制造方法以及各种制造方法的特点,包括爆炸焊接法、轧制复合法、爆炸+轧制、反向凝固、电磁连铸、钎焊热轧复合法、喷射沉积复合法、扩散焊接、离心铸造等。

  • 标签: 金属 层状复合板 制备技术
  • 简介:摘要:铜铝层状复合金属板(clad metal sheet,CMS)材料集成了铜与铝的优良性能。其综合导电率高于铝合金,密度小于铜,界面为冶金结合层,可以有效避免导电状态下铜铝双金属搭接部位的腐蚀问题。

  • 标签: 铜铝 层状金属 研发 应用
  • 简介: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多种异种金属经过特殊工艺实现冶金结合后形成的层状材料,其中各层金属仍保持原有的金属特性,但其整体的强度、硬度、导电、导热、耐磨和耐高温等性能均得到很大的提高。

  • 标签: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 焊接技术现状 发展
  • 简介:摘要科技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本文以某层状金属矿物—膨润土为试验原料,选用加水量24%,氯化钙1.0%,氯化镁0.5%,高分子材料添加量0.2%,造粒时间5min,分级粒径为1.0~2.0mm的工艺,制备出成本低廉,吸湿率17.99%,回收率98%以上的高品质膨润土干燥剂产品。通过吸湿率动态分析方法试验,确定了影响吸湿率的主要因素和最佳工艺条件。

  • 标签: 层状非金属 膨润土 吸湿率 回收率 干燥剂
  • 简介:分析不锈钢/碳钢层状金属材料焊接的难点及遇到的问题,详细介绍近年来针对不锈钢/碳钢层状金属材料焊接的研究现状,包括不同的焊接方法、焊后工艺研究、焊缝力学性能及组织的研究、过渡层焊接的研究、焊缝耐蚀性的研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不锈钢/碳钢层状金属材料 焊接 工艺 组织 过渡层
  • 简介:利用Bi作为助熔剂制备出了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CaMn2Bi2单晶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系统、综合物性测量系统等测试设备对该单晶样品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电学和磁学性质进行了测量和表征.结果表明:CaMn2Bi2是一个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三角晶系CaAl2Si2型的晶体结构,Mn^2+排列成三角格子层.磁化率在150K表现出反铁磁行为,但是在反铁磁转变温度以上磁化率不满足Curie-Weiss行为表现出鼓包行为,说明在反铁磁转变温度以上系统中存在着很强的反铁磁关联.电阻率从300K开始随温度降低而降低,表现出金属线性行为;在150K附近随温度降低而急剧地降低,这与发生反铁磁转变是相关的;直到70K附近电阻率降到最低,随后在低温下随温度降低而升高,表现出半导体行为.

  • 标签: 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 单晶制备 物理性质
  • 简介: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纳米金属材料团队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卢柯院士研究组在美国《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型纳米层状结构》,为开发新一代高综合性能纳米金属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 标签: 纳米金属材料 中科院院士 层状结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开发 《SCIENCE》
  • 简介:利用中温水热技术合成了新型的磷矾铁酸盐(NH3CH2CH2NH3)4[FeV8O12(HPO4)6(PO4)2(H2O)2]*5H2O,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确定了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4304(3)nm,b=1.0145(2)nm,c=1.8356(4)nm,β=90.15(3)°,V=2.6637(9)nm3,Z=2,最终偏差因子R1=0.0631,wR2=0.1874.

  • 标签: 二维层状磷钒 多金属氧酸盐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5H2O 晶胞参数
  • 简介:费城德莱克赛尔大学的研究者们观察到一种称为“裂缝”的基体材料的新型结构变形机理--当材料被压缩时,内部原子层发生起伏和翘曲。这种证据取代了以前在这些材料中所存在的位错变形理论,该理论表示当层状固体材料的平面被加载和卸载时,它们将恢复到其原始形式--在弹性材料中或者被永久缩进。相比之下,“裂缝”描述了材料在恢复其原始形式时消耗的大量能量。

  • 标签: 层状材料 压力 变形机理 基体材料 变形理论 固体材料
  • 简介:震源动力学中破裂产生的地震动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模拟,是地震学以及地震工程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选取具备灵活网格、高精度高效率计算性能的谱元法,利用有效抑制伪震荡的时间域离散方法——加权速度Newmark方法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进行了SCEC/USGS基准项目中TPV5模型的地震破裂过程模拟,得到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和均匀介质模型(后者采用相同破裂模型)的埋深2km的震源参数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具体分析破裂面位错、地震矩、破裂传播时间、上升时间和地表位移,发现层状介质对破裂过程的传播影响较为明显:①层状介质的存在整体增加了破裂面上的位错,在层状介质模型下计算得到的地震矩约是均匀介质模型结果的1-3倍,因此认为层状介质增强了地震破裂过程中的能量释放;②层状介质的存在使得破裂传播至地表的速度减慢,并缩短了地表各点的上升时间,增强了地表的地震动响应;③层状介质对于地表位移有着明显的增加作用,同时协同破裂面上的初始应力异常区域对位移峰值中心的改变有显著影响。④介质分异面附近地震动强烈。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具有地下层状介质的地区要充分考虑层状介质产生的场地效应,否则可能会低估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

  • 标签: 动态破裂 谱元法 层状介质 场地效应
  • 简介:分析了层状油藏中进行深层聚合物凝胶处理的机理。采用二维两相多组分流模拟模型对处理过程进行了计算。在层状油藏中,两种反应物和一种水介质段塞按一定顺序进行的现场凝胶处理取得成功,这个方法可在油藏中不同部分形成凝胶。本文内容涉及现场凝胶处理的模拟模型及数学公式的描述,以及对现场凝胶计算结果作了较详细的讨论,特别是讨论了影响段塞处理位置的因素,对注段塞油藏流体产出的影响也在网格中用近似方法加以考虑。

  • 标签: 层状油藏 采油 连续注入工艺 凝胶处理 模拟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6年3月我院内科诊治的15例CLN患者的影像资料。总结其MRI影像特点。结果15例CLN患者在发病后均有异常MRI表现,15例中双侧大脑半球病变4例,单侧大脑半球病变11例。1个脑叶受累9例。两个脑叶受累4例。

  • 标签: 脑皮质层状坏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鲜红癍痣(Portwinestains,PwS)的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是一种较为有发展前景的治疗方法。在PDT治疗PWS过程中,根据不同的PWS皮肤的生理特征选择不同的光剂量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而基于PWS病理结构建立的光学模型及其模拟的工作将有助于分析以上问题。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在PWS皮肤的建模及模拟方面的工作现状。根据PWS皮肤的病理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层状光学模型,该模型为后续模拟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鲜红斑痣皮肤 层状 光学模型
  • 简介:摘 要:为了改善矩形巷道层状顶板离层状况,提高顶板岩层的自承能力、减小顶板中的拉应力区,使顶板达到组合梁最佳强度。以某矿6203运输巷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组合梁预应力锚杆支护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当锚杆预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可以改善锚固岩体力学性能,锚固顶板可取得最佳组合梁的效果,对于控制顶板离层的出现和发展、提高巷道支护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预应力 层状顶板 离层 数值模拟
  • 简介:目前国内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的有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锰系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对环境无污染,锰酸锂具有尖晶石和层状两种结构,而层状LiMnO2具有无毒、安全、理论容量高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以专用的MnO2与电池级Li2CO3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对材料进行合成,得到了合成层状锰酸锂的最佳条件为:原料中锂锰摩尔比为1.03∶1,氩气保护气氛下,合成温度为800℃,合成反应的恒温时间为10h。材料在0.1C的初始充电比容量为235.6mAh/g,放电比容量可达148.4mAh/g,0.1C下放电时,材料循环20次时,材料的放电比容量约为160mAh/g;当材料在0.2C放电时,放电比容量120mAh/g以上。但纯相的LiMnO2材料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较差,目前距离商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 标签: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层状 高温固相法
  • 简介:层状岩石地基强度较高,是工程中较好的基础持力层。但由于其岩石起伏,多为坡体,因而其稳定问题较为突出。采取刚体极限平衡方法,提出层状岩坡稳定分析的简化分析方法,便于在工程实际中对这类岩坡进行稳定计算,并给出提高稳定性的构造措施和实用条件

  • 标签: 层状岩坡 极限平衡 稳定 锚杆
  • 简介:摘要在电力铁塔的厚板焊接中,层状撕裂是一种低温脆性断裂,在焊接厚度大于40mm的钢板十字型接头、T型接头和角接接头时,比较容易产生此现象。本文研究了电力铁塔厚板焊接中层状撕裂问题,对层状撕裂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编制了防止层状撕裂焊接工艺方案,对电力铁塔厚板焊接中层状撕裂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电力铁塔 厚板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高熵合金作为一种新颖的金属材料在近些年受到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相比于传统单一的主元合金,通过简单的处理工艺和手段能够有效地调控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然而对高熵合金来说,传统强化方式的效果不显著,应采用更有效的强化方式。仿生层状结构作为一种结构性强化方式,充分发挥了金属金属界面的不同特性以及金属层之间的协调变形效应的优势。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能在制备环节提供扎实的工艺基础,因其具有独特的逐层堆叠加工特点。本文将系统地讨论高熵合金,层状结构以及激光增材制造在金属材料领域的应用。

  • 标签: 高熵合金 强化机制 层状结构 激光增材制造 组织与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