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出院后病人自我排尿训练的方法以及对泌尿系感染的影响。方法对出院的47例脊髓损伤病人的排尿进行指导和训练,出院2周后拔除导尿管,行间断排尿训练,重建膀胱反射。结果有32例成功重建排尿功能,其中有12例发生泌尿系感染;有15例未能重建排尿功能,其中发生泌尿系感染的有9例。排尿重建功能成功的患者其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重建未成功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出院后,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成功摆脱导尿管,建立膀胱反射,这种做法能有效降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尿道、输尿管和肠道在解剖上与女性生殖器官紧紧相连,因此在妇产科手术中,输尿管、膀胱和肠道损伤以0.5%~1%的发生率出现孕妇病例中。笔者根据入住我院的尿路及肠道损伤患者临床记录,探讨了各种妇产科手术后尿路及肠道损伤诊治方式。

  • 标签: 女性生殖器官 妇产科手术 尿路及肠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男性患者导尿术导致尿路损伤原因分析和对策。方法对男性患者导尿术178例中的尿道损伤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男性患者导尿术后24小时的不适感109例,24小时发生血尿、尿道口流血和排尿困难33例,气囊尿管脱出导致全尿道损伤6例,气囊置前尿道导致球部损伤8例,气囊排空障碍尿管嵌顿导致后尿道损伤3例。结论医疗人员必须重视男性患者导尿术,预防措施到位,尿道损伤大部分是可以避免的。

  • 标签: 男性患者 导尿术 尿道损伤 原因分析和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不同排尿方式对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2009~2011年对112例脊髓损伤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将排尿方式分为四组,对比分析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这四种排尿方式对上尿路功能的影响。以血清肌酐值代表肾功能,泌尿系B超、CT或MRI评估上尿路形态。结果耻骨上膀胱造瘘、经尿道留置尿管、清洁间歇导尿、自主排尿(包括腹压排尿、漏尿和可控排尿)上尿路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87.5%(7/8)、78.9%(15/19)、20%(10/50)和65.7%(23/35),(P<0.001),膀胱造瘘组出现上尿路损害事件最多,清洁间歇导尿组最少。将排尿方式分为无尿管组(自主排尿+清洁间歇导尿)和留置尿管组(经尿道留置尿管+膀胱造瘘)进行两两比较,后者上尿路损害率显著高于前者(分别为38.3%和81.5%,P<0.001)。结论长期留置尿管和耻骨上膀胱造瘘可损害脊髓损伤患者的正常上尿路功能,清洁间歇导尿是理想的保护上尿路功能的排尿方式。

  • 标签: 脊髓损伤 上尿路功能 排尿方式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ti-slicespiralCTurgraphy,MSCTU)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Iatrogenicureteralinjury)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因妇科手术或输尿管手术损伤输尿管的患者进行MSCTU检查分析。结果右输尿管下段损伤5例,左输尿管下段及上段损伤分别为3例和1例,9例均可见损伤处对比剂溢出伴损伤侧输尿管扩张和肾积水,其中2例伴有左侧双肾盂双输尿管重复畸形。据输尿管探查、手术治疗所见,9例输尿管损伤患者中穿孔8例,离断1例,MSCTU检查对9例输尿管损伤患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均为100%。结论MSCTU检查可以清楚显示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部位、范围且能评价肾积水程度,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医源性输尿管损伤 多层螺旋CT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水囊导尿管在CT诊断尿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骨盆骨折引起膀胱、尿道损伤CT资料和临床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路正常4例,表现为水囊及导管进入膀胱顺畅,膀胱显示正常;尿道撕裂2例,表现为水囊及导管经海绵体膜部后穿出尿道外,进入尿生殖隔旁间隙内,而膀胱内无水囊导管影;膀胱撕裂6例,表现为水囊及导管经尿道进入膀胱,膀胱形态异常。结论根据水囊导管所在位置、形态判断损伤部位,有助于CT诊断。

  • 标签: 尿路损伤 水囊导尿管 CT
  • 简介:摘要目的将生理性膀胱冲洗与被动性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患者留置尿管后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探讨生理性膀胱冲洗预防尿路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2—2016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的113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8例。将主动增加饮水量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生理性膀胱冲洗),未增加饮水量者作为对照组(被动性膀胱冲洗),对各组尿路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10.9%,观察组感染率为20.7%,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每周换尿管,每日换尿袋感染率为20.69%,观察2组为每周换尿管,每周换尿袋感染率21.43%,两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每日保持饮水>2500ml对预防尿路感染有显著性意义,每周更换尿袋与每日更换尿袋尿路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住院脊髓损伤留置导尿患者,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比被动性膀胱冲洗法预防尿路感染效果好,是一种简便、经济适用的预防脊髓损伤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方法。

  • 标签: 生理性膀胱冲洗 脊髓损伤 预防 尿路感染
  • 简介:尿路梗阻可发生在上尿路或下尿路,图1概括了可能的梗阻部位和原因。下尿路梗阻几乎均发生在男性,而上尿路梗阻在男女均可发生。

  • 标签: 尿路梗阻 输尿管 膀胱颈 诊断
  • 简介:尿路结石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工业化国家,有10%以上的男性、5%以上的女性一生中发生过尿路结石。当尿液化学特性导致结晶盐浓缩并超过盐在溶液中的亚稳态低限时便发生结石。这经常反映一种或多种结石成分分泌过多、尿液中抑制因素活性缺陷或尿量少引起尿过度浓缩。以上情况可短暂发

  • 标签: 尿路结石 结石成分 诊断 肾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等相关因素与慢性脊髓损伤患者上尿路功能异常的相关性。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随机抽取康复科185例脊髓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以血清肌酐值代表肾功能,泌尿系B超评估上尿路形态。结果年龄≥45岁组上尿路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45岁组29%(20/69)与15.5%(18/116),p<0.05,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差别不明显(p>0.05),患者受教育程度高低与上尿路异常关系不大。结论年龄与慢性脊髓损伤后上尿路功能异常相关,年龄越大上尿路异常发生率越高。

  • 标签: 慢性脊髓损伤 性别 年龄 上尿路功能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居家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45例,住院期间实施无菌间歇导尿(SIC),出院后实施间歇性居家导尿术(CIC)。收集两种间歇导尿方法6周内每周1次尿常规、尿培养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剔除出院2~3周时终止导尿3例,42例患者在SIC期间泌尿系感染5例(11.90%)与间歇性居家导尿技术(CIC)期间泌尿系感染6例(14.2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值0.1046,P>0.05)。结论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可居家实施自我清洁间歇导尿是一种简洁、方便、经济和有效的膀胱管理方法,为病人回归家庭和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 标签: 清洁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 泌尿系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间歇性导尿术在治疗远期脊髓损伤患者无症状细菌尿中的作用。方法40例唐山地震脊髓损伤无症状细菌尿患者采用间歇性导尿术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和尿常规检查。结果间歇性导尿术治疗后无症状细菌尿发生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100%比35%,x2=38.52,P〈0.05)。结论间歇性导尿术能够降低远期脊髓损伤患者无症状细菌尿的发生率,可避免尿路感染进一步加重。

  • 标签: 间歇性导尿术 尿路感染 无症状细菌尿 脊髓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习惯上尿路刺激症状是指尿频、尿急、尿痛和尿意不尽的感觉,通常是合并存在的。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即要排尿,常出现尿失禁。尿频是指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尿痛是指排尿时产生疼痛或烧灼感。这些症状是膀胱、尿道和前列腺区炎症的特征性表现。

  • 标签: 尿路刺激症状 排尿次数 产生疼痛 尿失禁 烧灼感 特征性
  • 简介:目的比较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和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上尿路梗阻患者分别进行了MRU和IVU检查,并与术后结果比较.结果MRU对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肿瘤和输尿管结石的术前诊断率分别为93.75%、100%、87.5%、40%,而IVU术前诊断率则分别为82.5%、56.25%、27.5%、80%.结论IVU目前仍为诊断上尿路梗阻的常用方法,但MRU水成像对无分泌功能的肾积水、孕妇、儿童和碘过敏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是对IVU的有益补充.

  • 标签: 上尿路梗阻 IVU MRU 诊断价值 磁共振 尿路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