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叶切除是治疗叶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叶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叶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叶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摘要肝叶解剖学上分Spiegel部、下腔静脉旁部及突三部分,位于肝脏背侧,紧邻下腔静脉、三支肝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叶定位依赖于解剖标志定位及染色定位,特别是反染技术。叶手术左侧径路适合于Spiegel部切除,右侧径路适合下腔静脉旁部及突切除,背侧径路、前侧径路结合其他径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叶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径路联合全叶肿瘤切除、部分叶切除及腹腔镜叶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学 定位 手术径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叶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一直是外科手术难点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新,外科医师开展了大量的肝叶切除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追求肝叶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减小手术创伤和保证患者术后恢复为目的的精准肝切除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行了1例肝叶巨大肿瘤切除手术。该手术遵循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和技术,既达到了最小创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使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精准肝切除 肝尾状叶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肝叶位于肝脏深背部区域,门静脉三联征和下腔静脉之间。由于肝叶肿瘤位置深、解剖复杂,手术治疗比较困难。非手术治疗如消融治疗、经动脉栓塞等也具有挑战性,其结果不如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切除是肝叶肿瘤的唯一治疗选择。笔者从肝叶的研究历史、腹腔镜技术在肝叶切除术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完善腹腔镜肝叶切除术精准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外科,手术 解剖 肝尾状叶 研究历史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头部梗死与认知功能障碍的联系,并进一步探讨记忆力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核头部梗死患者21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临床对照。分别对核头部梗死组及健康对照组进行MMSE量表测评及MoCA量表测评,并分别比较记忆力测试数据。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MMSE量表测试得分及MoCA量表测试得分核头部梗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应用MMSE及MoCA量表记忆力分项得分核头部梗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尾状核头部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成年男性患者,肝叶巨大脓肿合并HIV感染,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增强CT及超声介入明确诊断,经过穿刺引流、降阶梯抗感染等治疗后脓肿治愈。与一般肝脓肿相比,其并发症繁杂,病情变化快等,临床医生尽早给予干预治疗,依细菌培养和感染特点及时调整抗生素,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脓肿 肝尾状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摘要规范针灸治疗,疗程三周,应用平均发作次数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评价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肢体及面部等不自主活动均比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正确认识中风及其分型,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针灸治疗措施能更大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尾状核及壳核梗死 不自主运动增多
  • 简介:目的为肝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叶的肝中、肝左、肝右静脉段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叶的肝中、肝左、肝右静脉从下至上距叶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肝中、肝左、肝右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叶切除术中,先找到肝中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肝中、肝左、肝右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在肝叶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叶肿瘤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案随机设置成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优势,(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肝尾状叶肿瘤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叶肝细胞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肿瘤不完全消融的失败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的叶肝细胞癌的患者24例。记录患者消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估其主要技术有效率及肿瘤局部进展(LTP)。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一次性完全消融,4例不完全消融,补充射频消融后均达到完全消融,2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评估时没有发现LTP的证据,主要技术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24例消融术后患者中,11例检测到LTP,其中3例LTP仅伴有肝内远处复发、1例LTP伴有肝内远处复发和远处转移,5例LTP仅伴有远处转移,2例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消融相关的SIR B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叶肝细胞肝癌是安全的、有效的,肿瘤距离下腔静脉< 0.5 cm是导致肝叶肝细胞肝癌不完全消融的可疑的危险因素(P < 0.05)。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术 肝尾状叶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伴语言障碍儿童核头改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4例ASD伴语言障碍儿童资料为病例组,同期30名健康儿童资料为对照组,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两组脑体积差异,两组双侧和右/左(R0)核头DK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平均弥散系数、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Da)、径向弥散系数、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弥散峰度、径向弥散峰度(radial kurtosis,Kr)的比较利用协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核头DKI参数值与沟通、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白质和灰质体积高于对照组(P<0.05),沟通得分、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R0-Da值、左侧核头Kr值、左侧核头Mk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R0-Mk值小于对照组(P=0.014);对照组儿童左侧核头Kr与语言理解分数呈负相关(r=-0.514,P=0.004),左侧核头Mk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分数均呈负相关(r=-0.701,P<0.001)、(r=-0.614,P<0.001),R0-Mk值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分数均呈正相关(r=0.481,P=0.007)、(r=0.410,P=0.025),ASD组儿童双侧核头及R0-DKI参数值与语言评分均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DKI可用于评估ASD儿童核头异常改变,其偏侧化改变影响语言正常表达。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弥散峰度成像 尾状核头 语言偏侧化 自闭症儿童心理教育评核第三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障碍患者核及丘脑神经生化代谢产物水平及其与强迫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安定医院2019年4月至2022年1月门诊未治疗的强迫障碍患者25例,并招募性别、年龄、学历相匹配的健康对照20例纳入研究。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采集患者及正常对照的神经生化代谢物图谱,以双侧核及丘脑作为感兴趣脑区,经LCModel软件拟合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ic acid,NAA)、谷氨酸(glutamic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的相对浓度,同时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强迫障碍患者和健康对照不同神经生化代谢物浓度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生化代谢物浓度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强迫障碍患者左侧丘脑的Glu浓度(3.97±0.41)高于对照组(3.66±0.55)(t=-2.11,P<0.05),而NAA浓度(4.87±0.47)低于对照组(5.15±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右侧核GABA浓度(0.50±0.18)和右侧丘脑GABA浓度(0.80±0.19)低于对照组[(0.63±0.23),(0.96±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2.3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强迫障碍患者左侧核Glu浓度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46,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右侧核的Glu浓度与强迫障碍患者的HAMA总分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强迫障碍患者核和丘脑的NAA、Glu、GABA代谢异常,且Glu浓度与强迫症状、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强迫障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尾状核 丘脑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N-乙酰天门冬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保留肝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肝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肝,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肝叶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65m^2,标准肝脏体积为1167.63mL。根据CT检查预计肝切除术后剩余肝脏(肝叶)体积为706.12mL,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0.47%。剩余肝脏占体质量的1.21%。患者行再次胆道探查取石,单独保留肝叶肝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单独保留肝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未输血。术后第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灶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未见癌变。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胆管下端通畅,肝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患者无寒战、发热、黄疸和腹痛;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复查CT示剩余肝脏体积增大,肝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结论单独保留肝叶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疗效优良。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解剖性肝切除术 外科手术
  • 简介:在音乐创作中,为了求得乐思的不断展开和发展,同时又保持有原型音乐的基本面貌和特征,求得一种“统一”下的“变化”和“发展”。这种方法在我国民族音乐创作中就叫“合”、“变”。其中“合”的主要特征是两句(或两段)音乐比较,变化在前边(变“头”)和(变“腹”),相同在尾部,如《春江花月夜》几个部分音乐的尾部是相同的或基本

  • 标签: 民族音乐创作 《春江花月夜》 主要特征 白菜 基本面 原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肝叶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尾叶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预见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8.0%,并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为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加强对行肝叶肿瘤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肝尾状叶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近视(high myopia,HM)和视力正常大学生右侧核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对25例高度近视(HM组)和27例视力正常被试(normal controls,N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别在常规(0.010~0.080 Hz)、慢5(0.010~0.027 Hz)、慢4(0.027~0.073 Hz)频段对比高度近视及正常对照组右侧核及前部亚区、后部亚区全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1)与NC组相比,HM组右侧核与左侧枕中回(MNI:x=-48,y=-84,z=9)、左侧梭回(MNI:x=-30,y=-63,z=-12)、右侧额中回(MNI:x=39,y=12,z=39)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Alphasim校正)。(2)HM组右侧核的全脑功能连接变化主要在前部亚区。(3)HM组右侧核及前部亚区与左侧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主要体现在慢4频段(P<0.05,Alphasim校正)。结论高度近视人群右侧核通过增强与视觉及视觉注意脑区的功能连接对视觉感知和视觉注意力起到代偿作用。

  • 标签: 高度近视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右侧尾状核 视觉感知 视觉注意
  • 简介:扩大肝切除可提高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肝联合全叶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肝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出血量约600mL,患者于术后第14天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右半肝肝门部胆管中高度分化腺癌,浸润管壁全层,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手术是在综合应用三维立体重建技术、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肝切除操作技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