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小儿腹股沟是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病率较高。腹股沟的手术治疗已有一百多年历史,高位结扎术是最传统的术式。近20年来,随着国内外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内环口环缩术及横切口腹腔外置术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2002年11月至2011年8月,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开展小儿腹股沟腹腔外置术889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 手术治疗 腹腔镜 外置术
  • 简介:小儿腹股沟系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在腹压增高的情况下,小肠等内脏入而形成。小儿只要作单纯的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自2006年以来,我院采用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65例,均获成功,现将手术配合和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疝囊高位结扎术 腹股沟斜疝 手术配合 小儿疝 腹压增高 结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内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12月完成的182例小儿腹股沟小切口高位结扎术资料。结果18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0min,术后住院0~1d,术后4~6h下床活动,无明显疼痛感,随访2个月~6年,无1例复发。结论本手术比较简单,组织损伤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患儿和家属更愿意接受。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疝囊内高位结扎术 复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腹股沟患者中,应用高位结扎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患者60例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张力修补术方案,观察组采用高位结扎无张力修补术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患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位结扎对于小儿腹股沟患者效果显著,具有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经外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在氯胺酮全麻下实施小儿腹股沟经外高位结扎手术136例患者的护理配合措施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手术室护士密切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所有手术患者安全平稳渡过手术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行小儿腹股沟经外高位结扎术时,手术室护士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迅速地配合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操作,是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完成的基础。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疝囊高位结扎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切口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4年12月,共计120例小儿腹股沟患儿来我院就诊,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高位结扎术,观察组则实施小切口的高位结扎术。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手术所需时间、出血量、治疗时间及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的治疗中,小切口高位结扎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

  • 标签: 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腹股沟患儿96例,年龄1~12岁,均为腹股沟,给予心理护理、早期抚触等综合护理。结果83例行高位截扎术,13例行高位结扎术+修补术,术后经护理,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经3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小儿腹股沟的术后综合护理的实施可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小儿腹股沟斜疝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小儿腹股沟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系胎儿发育过程中鞘膜腔未能及时闭塞所致1。以男性多见。小儿腹股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会给患儿的心理、生理及家长的心理造成负担,所以需要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儿的身心状况作出评估,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患儿及家长的焦虑与恐惧,同时由于对象是幼儿增大了术后护理的难度更需要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系统的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保障患儿安全2。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斜疝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腹股沟患儿中抽取76例,遵照随机抽签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n=38)应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对照组(n=38)应用传统经腹股沟高位结扎术,就2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②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63%,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79%(P<0.05)。结论腹腔镜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操作时间短、切口短、康复快等优势,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并发症 传统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 总结小儿腹股沟经外高位结扎术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 : 选择我院于 2017.10-2018.10 , 1 年内收治的 48 例 小儿腹股沟经外高位结扎的 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24 例,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和观察组( 24 例,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儿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下的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 结论 :在 小儿腹股沟经外高位结扎术中采用综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小儿 腹股沟斜疝 外疝囊高位结扎 护理配合
  • 简介:腹股沟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腹壁区域性幔度减弱和腹内压力增加,导致腹腔内器官组织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向外突出的腹外腹股沟发病率占腹外的90%,占腹股沟的95%,腹股沟的发生男性占多数,男女比例约为15:1,右侧多发。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远端疝囊积液 术后并发 腹股沟疝 腹股沟区 器官组织
  • 简介:摘要与小儿腹股沟不同,成人腹股沟是在腹膜鞘状突已经完全闭塞以后,因内环部薄弱而形成进入腹股沟管是通过其后壁上的薄弱点而不是在精索之内,是后天获得性,故亦称后天性腹股沟。该是最常见的一种,统计结果表明,约占各种的80%,占腹股沟的90%;男性患者的发病率远较女性多,约占90%,且右侧发生为60%,高于左侧(约25%),两侧同时发病率为15%。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腹股沟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的优缺点。方法本次实验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58例腹股沟患者为实验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人,两组患者在自然情况和基本病状方面均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行腹腔镜高位结扎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腹股沟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阴囊肿胀率,复发率以及术中发现对侧隐性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半年后随访,两组患者腹股沟均治愈。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有效率均扎术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治疗,术中更有利为100%。两组患者术中发现隐性及术后会阴部阴囊水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的切开感染和复发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小儿腹股沟,传统的高位结扎和腹腔镜高位结于发现对侧隐形,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小儿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腹股沟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生是因为胚胎时期形成的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与出生后腹内压增高使未闭鞘突扩张而成。如果不做治疗,可逐渐增大,加重腹股沟管的缺损,且常发生嵌顿成为急症,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一般应及早手术。我们采用小切口行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364例,效果较好,现予以报告。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横切口行小儿腹股沟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治疗的优势。方法:选取小儿腹股沟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小儿腹股沟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进行小横切口行小儿腹股沟高位结扎术,对比手术指标以及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以及疼痛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横切口行小儿腹股沟高位结扎术是一种较为优越的手术方法,它的小切口、高位结扎和较低的并发症风险,使其成为小儿腹股沟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小横切口 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小儿腹股沟斜疝 治疗优势